灵活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用书面语言反映自己的思想,这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即所谓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透过语言,我们看到的是思维的本质。因此,训练学生写作,必须从思维训练入手,而观察与想象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
  一、学会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以及偶然看到的、听到的并由此想到的内容。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目的、方向。因此,这种观察是比较难做到的,是留心生活,养成良好观察习惯的最高阶段,当然也是学生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作文中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这就要求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干什么(上学、逛商场、串门、看电影、旅游等),都要时刻注意耳(听)、眼(看)、手(触)、鼻(闻)等感官的活动。总之,生活的领域有多大, 就把随机观察的范围扩展到多大,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把随机观察纳入生活,使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
  二、学会合理想象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方法就叫做比喻。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必须是常见的、浅显易懂的。比喻要贴切、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案例:四年级的一次作文要求写一次活动,在组织学生们开展跳绳比赛后,他们写道:“老师一声令下,选手们都行动起来。绳子与地面轻轻擦过,随即从跳起的脚尖下穿过。五彩的绳子越甩越快,把选手围住,形成了转动的彩色绳球。”
  习作中用到的最多的修辞方法就是比喻。“转动的彩色绳球”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了,使抽象的东西平易化、通俗化了,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了,让人回味无穷。学生只要平时认真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物,抓住他(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想象,并在作文中大胆尝试,一定能写出好的比喻句,为自己的作文增辉添彩。
  2.拟人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修辞手法。动物、植物、常见用品都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描写。
  案例: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一种文具。在习作中,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具,叙述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在《橡皮》的作文中,学生甲写道:“我的身体呈长方体,颜色雪白。”学生乙写道:“我是个苗条的姑娘,身体呈长方体,皮肤洁白如雪,摸上去极富有弹性,不知道有多少女子羡慕我。”
  学生正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身材和皮肤入手,使无生命的橡皮有了生命,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观察与想象共生
  观察和想象有机结合,习作就不再空洞,表达内容也就鲜活起来了。这几年,我在教学中总是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观察与想象、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案例:春天,蚕豆花开。这种农作物对住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司空见惯了,自家田里有,上学路边有,校园周围也有。写作之前我和孩子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师:描述一下你们见到的蚕豆。
  生1:叶子碧绿,和我的小腿一样高。
  师: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生2:大概是椭圆的,不肯定。
  师:蚕豆开花了么?
  生:(齐声答)开了!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
  师:花儿有几片花瓣?又是怎么组合的?
  生:(齐声答)不知道。
  于是,我把孩子们带到田野,把蚕豆地当做习作之旅的第一站,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交流。
  “走了一段路就到了田埂上,我感觉有许多眼睛在注视着我。我定睛一看,一簇簇矮矮的蚕豆花开得正旺。我蹲下来仔细观察花儿:外层的一片花瓣是椭圆形的,白中渗着点紫,像翅膀一样微微翘起。最奇特的是中间相拥着的两片半圆形花瓣,上面各有一个黑色的圆,远远望去像极了人的眼睛。我不禁暗暗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正是经过细致观察和合理想象,学生才有如此细腻的描写。读着这些文字,我欣然一笑,仿佛又看到了那天孩子们蹲在田间三三两两窃窃私语的情景。
  那天,大多数人都蹲着,有五六个人站着,缓缓走动,我刚想批评他们观察不认真,耳畔却传来惊喜的叫声:“找到啦!这儿有一个!大耳朵!”我恍然大悟,我忽略了多么有趣的东西,幸亏我的学生没有放过。他们写道:“一个个耳朵像和我捉迷藏似的,在层层叠叠的绿叶间随着微风摇摆,迷惑着我的眼睛,但是我练就了火眼金睛,找到了一大把蚕豆。它们有的像号角,有的像小巧的漏斗。”
  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可以到达最美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们的笔下流淌出诗一般的语言,我愿穷尽毕生精力引领他们寻找作文的源头。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教学片断  《老师,您好》这一篇课文饱蘸情感。教学时,学生在阅读品味中渐入佳境。  教师指名读:“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第一个学生读得流利,音量较小;第二个学生读得很响亮,但不流利。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1:两人都有优点,第一个读得很流利,第二读得很响亮。  生2:两人读得都不好!应该这样读。(他读得又响亮又流利)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迅速领悟能力。它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在对语言的具体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语言以及文字的训练逐步形成的。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略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创设教学情境,感受语感  小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
在我区的“名师沙龙”活动中,我听了一位年轻的老师执教的一节语文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该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使用“抓住对比描写,体悟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体悟巴迪父母的爱的真谛。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点放在几组对比上,因下尽了工夫,所以做足了文章。  一、教学实录  师:(出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原文)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两段话,母亲的话由女生读,父亲的话由男生读,请你们边读边体会,看看你们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不少学生怕写作文,每次即便教师备好写作资料,也往往收效甚微。反思此种现状,我认为,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微型日记为载体,打开一片能够表达自我、发现自我的空间,字字句句写出真情。  微型日记,短小简单,随想随记,和微型小说类似,我将写法定位为三点:一是篇幅短小,随手记录;二是角度独特,有自己的真实想法;三是内容不限,随想随写,兴之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已被异化为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过程与评价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即使作业评价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这样传统化的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应理性地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与操作措施。那么,怎样有力颠覆严重滞后的
低年级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地基教育,而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多年的我,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写字教学模式。  一、一首歌谣,手指操有效引领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伸出来。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两个食指变公鸡,斗斗斗;两个小指勾一勾,做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铅笔拿起来。”朗朗上口、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诵读、朗读、默读等。课堂朗读和评价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朗读感悟、读评结合是语文体验的重要形式。  一、师读生评,在典型示范中体验  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阅读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对课文的理解总存在着种种局限。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他们的体验就会发生偏差或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阅读体验中的问题,
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带着这样的情绪写作当然写不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是否激活了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宝库?是否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如果我们为师者能真正地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还愁学生的创作没有源头活水吗?  一、回归生活,拓展诗意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
词语和句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基础,而句子则是理解语文的关键。如何将句子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呢?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语用学的理论,语言学习需要研究三个层面:一为语言结构,二为语言逻辑,三为语言表达,这三个方面是对语言通不通、对不对、好不好的综合考量。那么,句子教学到底从哪里入手?关注什么才能稳步推进句子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着手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为密切,社会关系也是越发复杂,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显得相当重要。作为小学生,虽然接触的社会面不是特别广泛,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圈与交际对象,再加之正处在语言积累的阶段,因此,学习口语交际方式,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在一线教学中的尝试、思考与总结,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