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有的学生说:“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历亲为的体验生活,对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体验学习,感悟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具体情境中体验学习,使学生爱数学。
在教学中,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购买练习本的情景:小明带3元去购买练习本,每本价格是0.9元,他可以买几本练习本?很显然,3元里面最多可以有3个0.9元,也就是说只能买3本,那么余下的0.3元肯定不够买一本了,因为售货员是不可能将练习本拆开来卖。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体验新知并轻松获得新知,让学生更爱学数学。
二、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使学生做数学。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操作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做数学。例如:在教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将三角形面积也设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事先剪下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三类),让小组拼一拼并讨论。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去发现、推理,从而自己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整个学习过程看,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亲身体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从而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以“体验”为载体,帮助学生架起思维和建构的平台,使之在获取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的同时,更多地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使学生学数学。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让学生猜想当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交流并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师生互动过程,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学数学。
四、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学习,使学生用数学。
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小设计师”。让学生课前在20cm×20cm的正方形纸上设计一张茶叶筒的包装纸。我问学生如果你的设计被选中,应该裁剪多大的设计纸用在茶叶筒上,并让他们动手操作。课堂很快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都在考虑包装纸的大小问题,那么自然会将学习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运用在确定设计的包装纸的大小上。在这块自己决定大小的纸片上自由的迸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且通过这种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总之,注重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学生对知识就会有较深刻的理解,也会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而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一、具体情境中体验学习,使学生爱数学。
在教学中,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购买练习本的情景:小明带3元去购买练习本,每本价格是0.9元,他可以买几本练习本?很显然,3元里面最多可以有3个0.9元,也就是说只能买3本,那么余下的0.3元肯定不够买一本了,因为售货员是不可能将练习本拆开来卖。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体验新知并轻松获得新知,让学生更爱学数学。
二、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使学生做数学。
“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操作是一种手、脑、眼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尽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做数学。例如:在教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将三角形面积也设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事先剪下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三类),让小组拼一拼并讨论。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去发现、推理,从而自己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整个学习过程看,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亲身体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从而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以“体验”为载体,帮助学生架起思维和建构的平台,使之在获取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的同时,更多地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使学生学数学。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让学生猜想当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交流并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师生互动过程,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学数学。
四、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学习,使学生用数学。
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小设计师”。让学生课前在20cm×20cm的正方形纸上设计一张茶叶筒的包装纸。我问学生如果你的设计被选中,应该裁剪多大的设计纸用在茶叶筒上,并让他们动手操作。课堂很快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都在考虑包装纸的大小问题,那么自然会将学习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运用在确定设计的包装纸的大小上。在这块自己决定大小的纸片上自由的迸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且通过这种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总之,注重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学生对知识就会有较深刻的理解,也会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而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