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与自由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语文课上了很多让我不知如何评价的人。在这文童的开头,我要说我是抱纯正、公义的角度,发出真正的无语。这是一种难受的心情,它绝非足以释怀的。有时或发人深省,欲改变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答案或许显而易见,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很无力。大约是这时代的不同了吧,我不能苟同荆轲的“报太子”,却不能说他有义无义。不能去赞扬他,这是一种跨越了两千年的无法比较的褒贬。大约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让人无语吧。还能说什么呢?是为他难受吗,还是这种心情本身的难受?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又何必去说呢?或许只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不令人尊敬,不令人惋惜,不令人落泪,不令人欢喜,而唯有宇宙间无言以对的心情在飘荡,才可以让人思考入的问题。这是个完全让人无法理解的人,第一次超出入的想象的人。第一次让你问问,你站在大街上,你拥有什么样的自由?去想想吧,作为一个人。
  项羽与刘邦又是这样让人无语。他们之间又突破了什么?我却竟然景仰起项霸王的悲壮,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人!他诠释了人还有什么样的自由!这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从纸页里扑出来的那陶醉的味道幻化成的画面。我竞感受到他的指挥干军万马的气势,什么样的项羽?什么样的项羽?他真正把他的名字当作他本人了!这样的人,我却又是无法评价他的,他与刘邦是另外一种无语,和荆轲纯然两个世界。他们依然活在我心中。脑海里的世界,还有霸王别姬,还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是个流氓吗?刘邦做到了从一介平民成皇帝的先例。他或许是无耻的,但他一定是无奈的吗?他是个让人麻木的人。没有草根经历的人无法理解他,没有痛苦的人看不见他的痛苦,这痛苦又是深刻到影子里头的。
  刘邦为什么取名叫“汉”,政治目的还是利益?他不会有内心的澄明的,因为我看不见,他与项羽以另一个名字,超脱了我的想象。我不该评价他们。
  人的定义又一次被拉长了。
  鲁迅先生认为国人麻木,奴性,不自觉。他想喊些什么,但其实可以看见的是他喊不出什么。
  先生满眼是浓稠的黑暗,黑暗里无光,但他坚信有光,让自己装成看见光的人,又用奴性让国人相信有光。
  先生以为的是民族,但从古,何时有民族?在那个麻木的社会里,我相信他是看见了“人”的,他是知晓人是该怎么做的,作为一个“人”是该如何活的。
  可惜到如今也有人不醒晤。但醒悟又如何呢?人的天性,人的本来,又需要说什么呢?
  先生在满眼的黑暗里,其实是个麻木的人罢!
  圣帕特里克,似是这个名字,在文章里写“当我飞到空中时,我感受到了我的自由,不同于地上每周一到周五都去上班,碌碌无为的人。我不是一个虫豸,尽管渺小,但我自由。”
  每一个如此的人,都是自由的人。
  他们与麻木的人不一样,与别的人不一样,他们是自由人。
  这种自由不是看几本书,以为自己有些学问可以比的。他们若脚上戴链,也依然是自由!
  不要做个麻木的人,去自由!
  点评
  文章读来,颇有一种“丧乱之极”的美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所选的课文,确实大都偏于沉重,也不知道编委会的专家们当时可曾注意到这一点。还是说,是有意要让学生在踏入高中之后,了解这个现实世界并不都是温和美好的。李同学的这篇文章,看起来散乱随性,带一点意识流的写法,甚至有些地方有过重的个人主观色彩,但也不乏许多精彩的语句 比如写项羽时,连续两处的反复,自然而动人;写刘邦时说一般人难以理解他的痛苦,这真是极具个性的声音!写鲁迅时,不断强调“人”这一概念与视角,回归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之中,而不是用群体的概念绑架个体。这也是对“自由”的另一种诠释吧。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  “生物”,在高中林林总总的科目里,地位很尴尬。对文科生来说,它是理科阵营,不属于高考范围,若没有额外强大的兴趣和热情,怕只是浅学稍通;对理科生来说,它虽然不容忽视,却也不甚重视,是理科中有些“偏文”的科目,少了数学的精确计算、严谨逻辑和物理的模型分析,与化学对于物质的探讨有些相似,在分值上却又处于下风。  因为高中与生物竞赛的不解之缘,我“有幸”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泡在生物的书山题海中,从
期刊
自然界以大美河川、日升月落来孕育我们成长。这种孕育,不仅是母体至于子体的纽带关系,更有无声的教化蕴含其中,如雨露之于草木。我们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眼里看着不同的风景,可曾想过,那些风景的意义也许不仅仅在于悦目怡情。  这一期所选取的散文,都属于用“心眼”在看风景的文字。也许有的思考,会超出你平时习惯的层面,不必着急惶惑。这就好像我们走出自己生活的环境,置身于异地他乡,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但一定也会
期刊
提起医院,你会想到什么?散发着药水味,总感觉弥漫着病毒的空气?一张张充满不安和焦躁的面容?冰冷的白墙?永远比想象中要流得慢的点滴?抑或紧张的医患关系?  似乎在当下,我们对于医院几乎很难有什么正面的印象。大多时候,我们还未遭受什么肉体上病痛的折磨,在心理上已对医院形成强烈的抵触。当然谁都希望自己健康,但生病不是我们自身可以控制的。所以好像谁都无法避免要去医院。那有没有办法来改善这种情况呢?  艺术
期刊
【习作一】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句话,写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书上。然而,且不说时逢乱世,难求安稳,昔日执笔共书的良人,也早抛弃了真心,这八个字,到底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梦啊。许多年后的今日,尘世喧哗依然,“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仍难求。不知多少人在名利场上勾心斗角中沦陷,又不知多少人脸戴面具出演一场场拙劣的戏剧而迷失自我,积满尘埃的心灵,需要及时清洗,需要被置于一方净土。享受岁月的静好,时光的温
期刊
【习作三】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于宇宙,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进去”,做事时全身心投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
期刊
【习作二】  面对生活,许多学者名家都纷纷著书立说。依我看,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自我的事。人人都应该善待自我,人人都应该活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自己的生活自己决定,要让生活做自己忠实的驯马,只能用自己的长鞭驾驭。  面对形形色色的评论,人间的流言蜚语,廖一梅却坦然相对,以一本《像我这样笨拙的生活》来告诉这个世界,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书中描写了廖一梅第一次工作,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成为妈妈……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  说来也怪,我,一个曾经对饮食毫无兴趣的人,来北师大不到一年时间,竟被改造成了营养专家和美食考察员。  高中的时候听朋友说起什么饭店的什么菜好吃、讨论明天吃什么之类的问题,都觉得小题大做、多此一举。不就是吃嘛,有必要那么费心吗?而且我从小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对食物不敏感,甚至很迟钝。没想到……  大一结束了,从学校坐公交车往北京西站走。我透过车窗浏览沿路经过的饭店,竟然看得津津有味
期刊
“自己”的“自”,篆书作“崮”,承金文而来,这可是一个地道的象形字。像什么?《说文》注为“鼻也,象鼻形”。你看,整个儿就是人鼻子的造型,突出了鼻梁和鼻弯;甲骨文就更像了:“出”,特别突出鼻翼。原来,“自”本是指鼻子,直到今天还保留了这个密码:当我们跟人讲“你是说我吗”的时候,一般就伴随着一个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的动作,而且是“百发百中”。后来“自”主要用来指“自己”了,才在“自” 下加一个“畀”表示
期刊
关于自由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近些日子读的这两本书看上去谈着不同的东西,细细品味却发现好像都在说着关于自由的话题。  记得在杂志上看过舒国治的采访,照片上的舒国治背着双肩背包穿着简单的T恤休闲裤,站在台北永康街的巷口,脸上的表情很放松,介绍着适合散步的线路。而这本《流浪集》也是这样的感觉,感受不到野心,就分享着这一路晃荡的见闻,就像散步过去的漫漫一生,总有些奇特的风景,或许连风景都谈不上,走
期刊
自由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这个词语是那么的美妙,无论是什么人、处在怎样的社会,自由始终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同时它又那么虚幻,我们似乎永远搞不清它究竟是什么,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如果说以往的思想大家对自由的讨论太高深,不如看看当代的作家是如何谈自由的。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由并非是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切实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对自由的讨论,实际上是在探讨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方式。  台湾作家朱少麟的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