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时间2017年6月3日至6月10日,一场全球顶级手机软件开发者的盛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办。大会由美国苹果公司向全球数千名设计者们展示最新的应用软件和技术,给开发者们提供直面商讨探究的机会。同时,苹果公司还设立苹果奖学金,每年全世界只有最优秀的350名程序开发者能够获得,而来自中国的一名17岁高中生马舜喆就是其中一员。他不仅开发过5款苹果手机应用软件,在大会现场还与苹果公司总裁库克面对面交流,库克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个中国高中生身上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打动美国苹果公司的总裁呢?
天才从“破坏”中诞生
马舜喆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为他购买了一台台式电脑。对眼前这个黑乎乎的大家伙,马舜喆觉得好玩又好奇。每天打开电脑后,他就随便乱点,玩些简单的益智小游戏,还尝试着装一些程序软件。一番捣腾,他竟然前后把电脑搞坏过10多次。更出格的是,只要父母一出门,他就开始动手拆电脑。当看到一地凌乱的电脑零件,再想到父母回来后会为此生气时,马舜喆赶紧在网上搜索一些修复电脑的方法,争取在父母回家前把电脑复原。
马舜喆的父母对电脑不十分懂,他们发现电脑时好时坏,没有指责儿子,反而在电脑出现死机、黑屏等小毛病时,主动向儿子求助,引导儿子尽力去修,能否修好并不重要。就是在这样“破坏—修复—再破坏—再修复”的过程中,马舜喆对电脑编程的兴趣越来越浓,自学了不少电脑知识。
马舜喆做的第一个网页是介绍自己的,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那一年他只有6岁。接着,他又做了一个网页,上面汇集了一些电脑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供大家参考。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和同学一起制作了一个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Flash动画。从那时起,他深深迷上了电脑编程。
从小学开始,为了处理好学习与爱好的关系,父母开始对马舜喆严格约束,有意识地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开始,父母要求马舜喆:特别是头两个月,必须在学校里完成当天的作业才能回家,而且一再申明写作业不允许讨价还价,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检查作业时,妈妈要求马舜喆会做的题绝不能出错,特别是同类型的题相同的错误最多只能犯3次,再犯就要伸出小手挨打。这样坚持了两个月,马舜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马舜喆的父母基本没再为他的学习操过心,每天晚上吃过饭,他主动看书、预习第二天功课,9点钟准时上床休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马舜喆从小养成了爱看书、爱思考、生活规律的好习惯。
生活中,父母给了马舜喆随性而不随意的性格。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马舜喆在家里从来不叫爸爸妈妈,都是直呼父母的名字。因为在他看来,既然父母把自己当朋友,自己也要把父母当朋友。与父母朋友式的关系意味着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和谐。在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里,每一项重大决定,马舜喆和父母都会举手表决。每当有心事时,马舜喆都会向父母倾诉,父母也会承诺帮他保守秘密,并且信守承诺。在这样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少年时期的马舜喆几乎没有叛逆期,学习也不用父母督促,自己能自觉安排好学习时间。
上初中后,性格比较内向的马舜喆试图改变自己,于是,他决定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在他看来,辩论可以带来思想上的碰撞,能让他的性格外向起来。为了大胆接触更多的陌生人,马舜喆苦练英语口语,平时就和同学用英语交流。一开始同学们不理解,觉得中国人干吗天天见面说英语啊?马舜喆却坚持跟同学们用英语对话。到后来,他和外国人接触时也敢大胆开口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马舜喆对电脑编程的钻研也越来越深,对软件开发的热情更是一发不可收。学习紧张,他一般会选择在周末进行电脑编程和软件开发,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享受兴趣爱好。每次一进入编程,他就完全忘了时间,经常会忙到深夜12点多。平时马舜喆也喜欢玩游戏,但不会沉溺其中,懂得适时抽身。初中三年里,因为繁重的学业和进入青春期,马舜喆也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宣泄无名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马舜喆的爸妈则把自己定位为“情绪垃圾桶”。每当儿子在学校里受委屈或和同学们斗气了,他们便是儿子忠实的聆听者。马舜喆的父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敏感,如果父母不能合理帮助孩子疏导,一味指责说教甚至打骂,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造成重大伤害,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设计与学习两不误
2014年苹果4G手机上市后,马舜喆也成了资深的“果粉”。刚上高中时,他开始尝试开发软件。受生活灵感启发,他为苹果开发的第一款软件叫“科技迷”,这是一款人工智能新闻推送软件,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喜好自动分类推送感兴趣的新闻。其实,这款软件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想了解科技方面的新闻,但又没有时间筛选,于是他就做了这样一款推送软件。他开发的第二款软件叫“文字卡片”,这是一款情感表达软件,大家可以把说的话转化成带背景的卡片发布出来。这两款软件曾两次被推送到苹果商店首页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每天有数百下载量。
2016年,马舜喆牵头创办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国际部IT社团,组织40多名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同学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建模等高科技领域,并通过组织小组课题研究的方式,使得社团同学深入自己感兴趣的高科技领域进行研究开发。马舜喆还担任学校计算机课的助教,他不仅在课下开发游戏和程序,还经常帮助同学解答电脑方面的问题。看到身边的同学买卖二手书时挨班推销,买卖双方信息都不明晰,而且中学生一般携带现金少,即时支付困难,他很快设计出一款名为“Schoolfind”的图书售卖软件。这款软件让大家把售卖信息都放在网上,然后用微信、支付宝等方式支付,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和成本。如今这些软件已经进入苹果应用商城官方页面,发布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已有数千人。尤其是马舜喆开发的AI人工智能科技新闻应用,两次被苹果应用商城官方推荐,并被苹果工程师们称赞为“我们喜爱的应用”。
2016年秋季,上了高二的马舜喆,开始每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掌控好自己的学习节奏。他从不上校外辅导班,因为上辅导班容易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他认为,抓住课堂45分钟是最重要的,认真记好笔记,课后再进行梳理,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就行了。他也从不熬夜苦读,很少“开夜车”,一直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虽然学习任务繁重,但在课外,马舜喆依旧与老师、同学共同研究生物、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知识,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際生活中。
天才从“破坏”中诞生
马舜喆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为他购买了一台台式电脑。对眼前这个黑乎乎的大家伙,马舜喆觉得好玩又好奇。每天打开电脑后,他就随便乱点,玩些简单的益智小游戏,还尝试着装一些程序软件。一番捣腾,他竟然前后把电脑搞坏过10多次。更出格的是,只要父母一出门,他就开始动手拆电脑。当看到一地凌乱的电脑零件,再想到父母回来后会为此生气时,马舜喆赶紧在网上搜索一些修复电脑的方法,争取在父母回家前把电脑复原。
马舜喆的父母对电脑不十分懂,他们发现电脑时好时坏,没有指责儿子,反而在电脑出现死机、黑屏等小毛病时,主动向儿子求助,引导儿子尽力去修,能否修好并不重要。就是在这样“破坏—修复—再破坏—再修复”的过程中,马舜喆对电脑编程的兴趣越来越浓,自学了不少电脑知识。
马舜喆做的第一个网页是介绍自己的,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那一年他只有6岁。接着,他又做了一个网页,上面汇集了一些电脑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供大家参考。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和同学一起制作了一个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Flash动画。从那时起,他深深迷上了电脑编程。
从小学开始,为了处理好学习与爱好的关系,父母开始对马舜喆严格约束,有意识地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开始,父母要求马舜喆:特别是头两个月,必须在学校里完成当天的作业才能回家,而且一再申明写作业不允许讨价还价,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检查作业时,妈妈要求马舜喆会做的题绝不能出错,特别是同类型的题相同的错误最多只能犯3次,再犯就要伸出小手挨打。这样坚持了两个月,马舜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马舜喆的父母基本没再为他的学习操过心,每天晚上吃过饭,他主动看书、预习第二天功课,9点钟准时上床休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马舜喆从小养成了爱看书、爱思考、生活规律的好习惯。
生活中,父母给了马舜喆随性而不随意的性格。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马舜喆在家里从来不叫爸爸妈妈,都是直呼父母的名字。因为在他看来,既然父母把自己当朋友,自己也要把父母当朋友。与父母朋友式的关系意味着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和谐。在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里,每一项重大决定,马舜喆和父母都会举手表决。每当有心事时,马舜喆都会向父母倾诉,父母也会承诺帮他保守秘密,并且信守承诺。在这样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少年时期的马舜喆几乎没有叛逆期,学习也不用父母督促,自己能自觉安排好学习时间。
上初中后,性格比较内向的马舜喆试图改变自己,于是,他决定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在他看来,辩论可以带来思想上的碰撞,能让他的性格外向起来。为了大胆接触更多的陌生人,马舜喆苦练英语口语,平时就和同学用英语交流。一开始同学们不理解,觉得中国人干吗天天见面说英语啊?马舜喆却坚持跟同学们用英语对话。到后来,他和外国人接触时也敢大胆开口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马舜喆对电脑编程的钻研也越来越深,对软件开发的热情更是一发不可收。学习紧张,他一般会选择在周末进行电脑编程和软件开发,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享受兴趣爱好。每次一进入编程,他就完全忘了时间,经常会忙到深夜12点多。平时马舜喆也喜欢玩游戏,但不会沉溺其中,懂得适时抽身。初中三年里,因为繁重的学业和进入青春期,马舜喆也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宣泄无名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马舜喆的爸妈则把自己定位为“情绪垃圾桶”。每当儿子在学校里受委屈或和同学们斗气了,他们便是儿子忠实的聆听者。马舜喆的父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敏感,如果父母不能合理帮助孩子疏导,一味指责说教甚至打骂,对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造成重大伤害,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设计与学习两不误
2014年苹果4G手机上市后,马舜喆也成了资深的“果粉”。刚上高中时,他开始尝试开发软件。受生活灵感启发,他为苹果开发的第一款软件叫“科技迷”,这是一款人工智能新闻推送软件,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喜好自动分类推送感兴趣的新闻。其实,这款软件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想了解科技方面的新闻,但又没有时间筛选,于是他就做了这样一款推送软件。他开发的第二款软件叫“文字卡片”,这是一款情感表达软件,大家可以把说的话转化成带背景的卡片发布出来。这两款软件曾两次被推送到苹果商店首页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每天有数百下载量。
2016年,马舜喆牵头创办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国际部IT社团,组织40多名有同样兴趣爱好的同学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建模等高科技领域,并通过组织小组课题研究的方式,使得社团同学深入自己感兴趣的高科技领域进行研究开发。马舜喆还担任学校计算机课的助教,他不仅在课下开发游戏和程序,还经常帮助同学解答电脑方面的问题。看到身边的同学买卖二手书时挨班推销,买卖双方信息都不明晰,而且中学生一般携带现金少,即时支付困难,他很快设计出一款名为“Schoolfind”的图书售卖软件。这款软件让大家把售卖信息都放在网上,然后用微信、支付宝等方式支付,大大节省了时间、精力和成本。如今这些软件已经进入苹果应用商城官方页面,发布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已有数千人。尤其是马舜喆开发的AI人工智能科技新闻应用,两次被苹果应用商城官方推荐,并被苹果工程师们称赞为“我们喜爱的应用”。
2016年秋季,上了高二的马舜喆,开始每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整合,掌控好自己的学习节奏。他从不上校外辅导班,因为上辅导班容易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他认为,抓住课堂45分钟是最重要的,认真记好笔记,课后再进行梳理,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就行了。他也从不熬夜苦读,很少“开夜车”,一直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虽然学习任务繁重,但在课外,马舜喆依旧与老师、同学共同研究生物、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知识,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