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提出未来五年主要任务 等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向标
  
  中国航天提出未来五年主要任务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0月12日发布的《二○○六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未来五年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这十二项主要任务分别是: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产业规模;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加强对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等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后期工作;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试验能力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扩大测控覆盖率,具备初步满足深空探测需求的测控能力。
  
  973计划今明两年启动65个项目
  10月10日,“深层煤炭资源开采”、“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研究”等65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2007年项目。此次启动的项目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8个领域进行重点部署。
  农业领域针对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和农产品安全等问题,安排了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代谢调控,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能源领域安排了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石油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化学,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节能降耗先进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信息领域部署了纳米尺度硅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宽带光纤与无线信息网络中的光子集成与微纳光电集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瞄准智能信息处理和下一代网络,部署了可视媒体的智能处理,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无线传感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资源环境领域围绕影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部署了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人口与健康领域安排了重大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高原低氧等环境因素损伤适应机理与干预措施,衰老的机制与干预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材料领域围绕传统材料升级改造和发展高新材料等方面,安排了半导体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综合交叉领域围绕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等重大学科领域交叉问题进行重点部署;重要科学前沿领域安排了数学与其他领域交叉,物质创造与化学转化过程,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人 物
  
  2006诺贝尔科学奖:美国人再次大获全胜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诺贝尔三大科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又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鲁·法尔生于1959年,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学和病理学教授。1960年出生的克雷格·梅洛目前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任教。1998年,两位教授和其他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
  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机制为控制基因信息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指出,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马瑟现年60岁,1974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高级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生于1945年,197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马瑟和斯穆特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他们的成果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并能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星系和恒星的起源。他们借助美国宇航局COBE卫星获得的信息,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罗杰·科恩伯格教授1947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供职于该大学医学院。基因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复制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科恩伯格教授有关真核转录的研究第一次将基因的这一转录过程细致地描述下来,使人类了解基因的转录过程成为可能。
  
  获奖科学家逸闻
  
  包揽科学奖不是第一次
  美国媒体指出,美国人包揽三大诺贝尔科学奖已不是第一次,1983年的诺贝尔科学奖也曾被美国科学家全部包揽。
  
  6对父子、4对夫妻及1对兄弟
  科恩伯格是这次获奖者里比较传奇的一位,因为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6个“子承父业”的获奖者,而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前的5对父子分别是: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逊父子,分别是1906年、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伊勒父子,分别是1929年化学奖、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玻尔父子,分别是1922年、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西格巴恩父子,分别是1924年、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诺贝尔奖者中最著名的“夫妻档”莫过于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他俩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的女儿伊雷娜·居里显然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与丈夫弗雷德里奥·约里奥一起成为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除了居里家族,获奖夫妻还有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夫妇,他们均为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贡纳尔·米达尔和阿尔瓦·米达尔夫妇,丈夫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妻子则是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摘得诺贝尔奖的“兄弟组合”是来自荷兰的廷贝亨兄弟。两兄弟分别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和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视 点
  
  首例“太空手术”成功
  当菲利普·桑切欧到医院寻求治疗手臂上的囊肿时,他没有想到最终会在飞机上接受手术。9月27日早晨,桑切欧爬上一个设在空客A300客机里的手术台,接受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失重状态下的手术。手术过程中,飞机要在数千英尺高的空中完成32个“失重阶段”,每个阶段即一次上升、下降然后转圈的动作。手术原理是,当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突然急降,造成持续20秒的短暂失重,医生们随即在这一失重状态下紧贴飞机舱的墙壁进行手术。在历经3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波尔多大学医院的医生多米尼克·马丁宣布手术取得成功,病人桑切欧没有因飞行出现不适,尽管他的身体失重时漂浮在手术台以上2~3厘米处。马丁教授称,尽管花费了50万英镑,但该试验将有助于探索在太空站或月球上通过机械人进行的遥控手术。
  
   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在京奠基
  10月16日,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在位于北京北郊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隆重奠基。国家电网仿真中心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计划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建成后将在以下5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仿真模拟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实现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仿真试验研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电力系统动态模拟集模拟、测试、控制、分析技术于一体,实现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与模拟仿真装置的功率连接;仿真模拟系统规模居世界第一,实现大规模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的仿真分析,接入国家电网实际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EMS(能量管理系统)、WAMS(广域测量系统)及电力市场仿真系统,多种新型元件的电力系统物理动态模拟;实现国家电网骨干网架的数字及模拟仿真分析,大电网仿真试验能力居世界第一;进行特高压系统保护、自动化装置等元件的测试试验,电力系统动态模拟性能居世界第一;实现大电网动态安全预警示范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仿真试验能力居世界第一。
  
  NASA公布火星坑高清图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近日公布了火星上一个大坑的特写镜头,并表示这些图片可能会揭开火星的诸多奥秘,比如火星是怎样形成的、何时开始有水等。这个叫维多利亚的火星坑大概是“机遇”号火星车及其姊妹探测器“勇气”号能够在火星表面接触到的最大的坑,它将为人们了解火星的历史提供信息。从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出,维多利亚坑的直径约有750米,边缘呈扇贝状,悬崖地形交替出现。维多利亚坑内壁地质层反映出的火星历史比“机遇”号以前从一些小坑推测出的历史要久远。
  
  日本开发出万年寿命的混凝土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鹿岛公司等3家企业联合开发出使用寿命可达1万年的新型混凝土。目前广泛利用的混凝土,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00年左右,而这种名为“EIEN”的新型混凝土使用寿命可长达1万年,可广泛用于堤防、桥墩、隧道等工程。而这3家企业开发新型混凝土的灵感来自距今5000多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大地湾遗址。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类似混凝土的遗物,其耐久性令建筑专家侧目。研究显示,挖掘出来的古代“混凝土”因为化学反应,表面的缝隙被填实,有效阻止了水和盐分向内部渗透,从而延缓了腐蚀作用。“EIEN”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在材料中加入特殊矿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同样的化学反应。
  
  2070年海平面将上升多达50厘米?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的一家科学机构宣称,由于海平面上升,到2070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家园,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和一些太平洋岛屿国家及地区将面临最为严重的威胁。这份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暖,很可能导致2030年时亚太地区海平面上升16厘米,而2070年时将会上升多达50厘米。海平面如果上升30~50厘米,就会影响超过10万公里的海岸线,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和孟加拉国的三角洲处境尤其危险。如果海平面上升超过半米,受影响的地区将会超过50万平方公里,上百万人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危险。
  
  我科学家培育出世界最“油”的油菜
  通过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首次培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国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这种油菜新品系被命名为“中油-036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所长王汉中等人培育而成。我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是根据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需求,以“高蓄能值”为育种目标而“量身定做”的。业内人士认为,有了“中油-0361”这样的“高蓄能”油菜品种作支撑,无疑会推动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
  
   荷兰科学家称225万年后人类将灭绝
  据英国媒体10月12日报道,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神秘的哺乳动物灭绝现象,许多哺乳动物种类首次在地球上出现后,通常过250万年就会灭绝。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考古学家对132种灭绝啮齿动物的8万颗牙齿化石进行研究后发现,地球的轨道变动是造成哺乳动物大灭绝的原因。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每隔250万年左右就会从圆形变成椭圆形,这一变动将使地球进入超寒冰河时代,造成生物大灭绝。由于人类已在地球上出现了25万年,所以人类最多再延续225万年,就会迎来下一个超级寒冷的冰河时代,造成人类大灭绝,而一种能够抵御极度寒冷的新种类巨鼠将可能统治地球。
  
   新型液体15秒内止血
  据生活科学网最近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一起发明了一种简单的生物分解液体,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止住伤口的流血。这种液体由一种叫做缩氨酸的蛋白质碎片所构成,当它被应用到流血的伤口上时,缩氨酸就会迅速自我聚集形成一种胶状体使伤口愈合止住流血,最后,这种胶状体还会分解为氨基酸并转变为蛋白质,周围的细胞可以使用这些蛋白质来形成新的修复组织。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Behnke说:“我们找到了一种可以迅速止血的方法,时间不会超过15秒钟,它能够革命性地改变止血方式。”
  
  全球首件二维“隐身衣”问世
  许多看过《哈利·波特》的人一定梦想过拥有一件哈利的隐身斗篷,如今,科学家真的有可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愿望。美国和英国科学家10月19日宣布,他们研制出世界上首个从视觉上能实现“二维隐形”技术的“隐身衣”。不过它目前还只能在特殊的设备前隐藏小型物体,而造出真正对人眼隐身的魔法斗篷尚任重道远。
  美国杜克大学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当天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这件“隐身衣”实际上是用铜圈和超颖物质制成的一个同心圆圈,直径13厘米,需要被隐身的物体放在这个圆圈中央。当微波射向这个圆圈时会发生弯曲偏转,就像水流遇到障碍物要改变流向一样。由于微波并没有被物体反射回来,只是弯曲了之后继续前进,因此专门用来探测微波的仪器检测不到微波,可以说物体已经在这个检测仪器面前隐身了。
  关于利用特殊材料实现隐形技术的假说在今年5月由英国科学家提出。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约翰·本德瑞教授及其同事当时发表论文说,理论上讲,可以引导光波(或其他类型的电磁波)绕过一个物体,使其好像完全没有被物体反射,从而实现隐形。一种名为超颖物质的材料具有这种本领。所谓超颖物质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粒子复合材料,当用该材料制造的隐身装置碰到电磁波时,它既不产生反射也不形成影子,从而达到隐身效果。这次实验就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完成的。
  目前美英科学家们研制出的只是一个很小的隐身圈,而且其隐身能力也有限,只能在平面上针对微波隐身,但它证实了利用电磁场及特殊材料实现隐身的原理的确行得通。
  
  (责任编辑 周一杨)
其他文献
“十一五”期间,是大兴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区委、区政府已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2010年比2005年翻一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降低,其本质意义是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更加离不开科技的
期刊
王学谦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市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连续获得天津市“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当选天津市河西区人大代表、天津市
期刊
近日,中国保定塑纸包装行业高层论坛暨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在中国北方最大的塑纸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雄县召开。  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应保定市科技局、雄县人民政府邀请,作为本次洽谈会的协办单位,负责组织了“高层论坛及项目洽谈”的专家邀请和项目遴选工作。会前,将已征集到的塑纸包装行业的科技成果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供需求方在洽谈会前进行遴选(当地从事此行业的企业有2000多家)。  本次洽谈会邀请了清华大学、
期刊
每个人和周围的人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同,比如年龄、身高、体重……但是在一个数字上,大家都一样,那就是体温37℃。  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的体温竟然会如此相似:不论是住在北极冰天雪地下的因纽特人、栖身于非洲伊图里森林的俾格米人,或是北京故宫里面的工作人员,把温度计放在他们的舌头下,量出来的体温全都一样。刚满月的婴儿、20岁的运动员或百岁老人,体温也都相同。  此外,我们的体温还有个性质,就是维持基本
期刊
北京赛福同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册地点在北京,由海外注册(维尔京群岛)的德信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该公司是一家以无线通信终端技术研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并独立为国内外手机市场提供高质量、低成本产品方案的设计。公司于2005年5月5日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技术全面的手机研发公司    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公司目前拥有1800名员工,在业界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能够研发多
期刊
走进北京马连道茶缘城紫晨轩,只见摆满展示台上的紫砂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目眩神迷。这个古色古香的紫晨轩的店主就是紫砂制作界著名的工艺大师、江苏宜兴唐氏陶艺的后人唐永才和吕黛琳夫妇。  唐门紫砂,在宜兴紫砂界无人不晓,好评如潮。自明清以来,唐门世代以制陶为业,名家辈出,极一时之盛。如唐凤芝、唐祝和等,均是紫砂界公认的制壶名家,作品风靡天下,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爱。  唐永才是唐氏第四代传人,他自小
期刊
霞云岭乡地处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的深山区,几十年来,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人口居住分散、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这里的经济发展。如何尽早地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寻找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突破口,是困扰霞云岭乡政府的一道难题。“农村科技服务港”(以下简称:服务港)自2004年开始在房山区开展区域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霞云岭乡为重点,辅助发展了以核桃种植为主导的干果产业,并抓住时
期刊
BI是英文Business Intelligence的缩写,直译为商业智能。BI是随IT应用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数据管理应用业务基础中间件,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BI平台与不同的业务领域或应用技术,如绩效管理和工作流等相融合,达到IT应用的创新和优化,因此称BI是业务和技术、技术和技术相融合的一种应用解决方案。  BI是21世纪企业经营的一种新技术。面对我国IT建设出现的各种应用竖井、数据和信息孤岛,BI
期刊
支书示范带动新村改建    地处黄土梁沟附近的玻璃台村,是平谷区的一个小山村。世代为农的山里人,身上的穷包袱不知背了多少年、多少代。近几年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玻璃台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与改善。然而,“说起来实在令人惭愧。”村支部书记陶广银说:67户人家,年人均收入只有2500元。这种蜗牛式的提高,到什么时候才能富裕起来?他也曾想过,假如将有住户的村庄拆掉,重建一个新居民点,便可以腾出很多
期刊
市政公用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公用所)伴随着城市建设研究院(原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的发展走过20年的风雨历程。过去的20年,公用所在科研、规划和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产值再创新高,超额完成院里的生产指标,获得了院“先进单位”的荣誉。这一切都源于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源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更源于公用所生产过程中“转变思路,全面发展”战略的实施。    以规划为龙头 带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