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让小学德育更走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完善,他们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选择身边某个目标当做自己的榜样,这个目标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教师,因此作为学生的家长或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才能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并没有任何吸引力。与之相反,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直观的教育形式,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故事中的人物就要比理论的德育知识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课外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使其成为小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意义较为突出的英雄故事。通过向小学生介绍英雄人物背后的故事,引导小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小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其次,教师可以将小学生身边值得学习的事情融入到德育中,这些事情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近,更容易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好人好事的宣传,确保学生接受更多的正能量,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无论是教师还是小学生的家长,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小学生进行模仿,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学做合一”
  1.根据德育教育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每周开展主题班会,利用主题班会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通过直接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事务,教育学生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协助管理班级事务,教育学生对待班级中的任何事物都要充满热情,以此提升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此外,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小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对班级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的思维模式。
  3.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认真挖掘学生的潜在特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安排不同的管理岗位,让学生不断提升自信和综合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黑板报或“读书角”设置德育学习专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文学作品或者创意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行与其他同学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的分享判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三、德育教育形式多元化实现“教学做合一”
  “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成”。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为了能够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进行自我完善。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相结合,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德育认知渠道。除了要强化小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认知和理解之外,还要设立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和感悟道德准则。如诵读经典,引导学生传承古代文明;举行道德行为辩论大赛,引导小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辩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特殊的节日、纪念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认知和感悟。根据小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或者赞扬,确保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得到肯定。
  责任编辑    邱   麗
其他文献
一晃,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步入教坛八年,与恩师陈智峰老师也相处已八年了。初遇时,便知陈老师已于而立之年被破格评为温州市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再过四载,又亲眼见证他于不惑之年晋升为浙江省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其后未逾三载,他又在今年获评全省中小学仅29名的专技二级岗位。尽管仍旧耕耘在高中一线,陈老师已相当于大学二级教授的身份了,每每仰望其成就,愚徒只能满怀孺慕地暗叹:“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
期刊
在过去的两年,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在抗疫的煎熬时期与转折中,中国海外留学生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情绪随之被唤起,并强化了对祖国政治体制和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他们认为这会让中国发生重大动荡,但后来我们看到,疫情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切尔诺贝利时刻’,暴露出西方国家的严重问题。”一位来自上海的“90后”研究生在接受新加坡华文媒体《联合早报》采访时如是说道,语气中透着自信。这位受访者强调,他对国家的热爱
期刊
本学期,按照上级制定的“师生比”我校出现了严重的教师超编现象,其原因是学校所在地域最近两年纳入市里的“经济开发区”,教育系统迟迟没有完成划转交接,教师的人事关系处于封闭状态,外加附近的村庄城镇化加速,学生到城区就读的数量逐年增多,没有了教师的调动,班级数量却逐级递减,教师人员过剩的情况就显得比较突出了。基于这样的情况,辖域内主管部门建议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支教镇域小学的活动,以缓解个别小学师资紧张的现
期刊
一、主體参与  首先要明确的是,乡村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这是乡村教研的基础,也是乡村教研的出发点。偏离了此基础和出发点,乡村教研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主体的真实参与,乡村教研一定失去其土壤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主体的深入参与,乡村教研一定难以发展,难以壮大。  乡村教研的主体参与感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作为动机主体参与。教师有意愿参加教研,即有参与教研的动机。作为动机主体,意味着教
期刊
“社死”是“社会性死亡”的缩略,虽从社会学术语演变为流行语,但学术“降维”并没有消解其丰富内涵,而仍含藏大量可供社会学方面阐释的内容。原意之“社会关系的被抛弃与隔离”与自然死亡之“自然生命终结”相对,依旧坚挺地支撑它在流行语境中的运用。虽网民们将“社死”戏解为日常社交“出糗”之最高级别以供解嘲放松,却丝毫不影响它在真正抵达语义的那一刻的决绝与冷峻。这一次,流行并没有完全遣散它的严颜,特别是在关于网
期刊
日常的教育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的现象:  张老师与李老师一同参加了两天的培训。回到学校和同事交流时,张老师对四位讲课专家进行批评,分条列举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专家讲课不生动,某专家未能深入浅出等等。张老师感慨:专家不过如此。李老师亦和同事交流,分条列举听课中的收获,比如某专家介绍了一种新的理念,某专家教给了某种具体的方法等等。李老师感慨:不虚此行。  张老师和李老师参加的当然是同一个培训,
期刊
四月的风在这里也很轻柔  荷塘里铺满了荷叶,岸边丛立着奇岩怪石  扮好的庭园不过是后世人的偏好  我立在竹荫下擦拭汗水  桥头矮矮的一间草庐  有个书房,有个堂屋  杜甫怎么可能有个这么好的房子  父母兄弟早早失散  看不下妻兒受苦  离家的杜甫  用干瘪的铜脸看着我  似乎说着还不够凄凉  君可曾五日空腹  君可曾饿死家女  肺病、中风、疟疾、糖尿病  甚至还聋了一只耳朵  拾栗削麻养活的家人 
期刊
当今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深度思考和理性判断,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也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关注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点和教育者的共识。  虽然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受到普遍的关注,但是教学评价往往被忽视,而且大多把它视作测量高阶思维水平的工具。对于教学评价如何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研究甚少。笔者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展“影响世界的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设
期刊
我校在传承经典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践行“一个理念,打造两支队伍,开发三种课程,开展四类活动,取得五项成果”的思路,扎扎实实用“匠心”传承经典,以“文化”浸润童心。  一、坚持“一个理念”  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将优秀传统文引进校园、领进课堂、走进学生,并秉持着“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经典文化中培养精神和价值观。  二、建立“两支队伍”  加强师资配备,聘请专业
期刊
一、“礼文化”传承全覆盖  1.开设“礼文化课堂”  每个学科都承担着教育职责,科任教师有责任把“礼文化”种子播进每个学生的心田。课堂上收拾自己的书桌、做好下节课准备工作,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说话有礼貌等基本的课堂礼仪是各学科礼文化的最基本元素。学校还应该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礼文化”教育。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极强,可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渗透不同的礼文化;数学学科可以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