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浪潮之下,中華文明的現代探索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正如《易經》賁卦的象辭上所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使中國人的文化觀具有動詞形態。因為文化使得民族、國家成為了關鍵的命運共同體。而文化自信是歷史更是時代的命題,習近平主席提出以後,標誌著中國正努力邁向文化強國,以文化興國。而在中國的角度談文化,研究中華文化,又必須理清幾個重要的面向。
  博大精深,中華文脈長存
  首先,我們需要對中華文化之根本有一個清晰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綿延不絕,世世代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即使在近代工業文明時期衰退、遭受屈辱,但逐步又開始重振,我們的文化精神歷經戰亂、侵略而終究未亡,彰顯出頑強的生命力與忍心,對於一個有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而言,他人滅亡不了。從原始五經、先秦諸子、詩經楚辭、建安風骨、魏晉風度、唐詩宋詞、元明清的戲曲小說,中華文化的經脈、史脈、詩脈、文脈從來不曾間斷,更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產生新的形勢與發展契機,五千年來中華大地上不斷發展的就是讓我們安身立命,回歸認同的“文化”。
  其次,中華文明亦在這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凸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的文化哲學,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逐漸進入、融入中華文明,共同鑄就了中華文化的輝煌。《格薩爾王傳》是藏族史詩,有六十萬行以上,超過了現今全球五大史詩的總和,而其他民族蒙古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也有十幾萬、二十萬行之多,加上《苗族古歌》等這些南北方的神話史詩、族源史詩加起來就有數百種之多,這說明了中華文化的流脈相當之豐富,一方面說明漢民族文化有強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少數民族文化有邊緣合力,正是這種中原凝聚力加上邊緣合力的結合,才使得中華文明不易耗散,也在這個過程中為中華文化提供了源遠流長的經學脈絡、史學脈絡、文學脈絡。我們擁有著自己的文化哲學,例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這也使得我們的文化不斷生長。因此回顧整個中華文化的發展應該充分考慮其整體性與發展的過程性,其在發展中添加了不少的文化要素,最終構成且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精神。
  再者,中華文化有著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品格。漢唐時期,中國有著世界第一流的國力,從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到唐朝時期西域東域諸國的聲樂傳入中原,伴隨著大量舶來品的到來,塑造了一個獨有的開放、多元、向上的文明,也因如此,中國人以漢人為自己的名,以唐為自己的字,所到之處建立“唐人街”。這種文化自信在明朝萬曆年後開始遭遇挫折。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北京進貢自鳴鐘、世界地圖時,《明史·神宗本紀》中只有一句記載:“(萬曆二十八年十二月)大西洋利瑪竇進方物。”足見,當時的統治者只把新事物看作洋玩意兒,用來把玩、欣賞,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卻不思吸收借鑒西方文明,只會消費文明而不思創造文明,導致潛在的取法西方發展科技和工業的契機悄然離逝,這也使得中國未能搭上世界第一波變化潮流。到了乾隆時代,我國的GDP佔據全球三分之一之多,也因為強大的國力編纂了四庫全書,正冊涵蓋經史子集,而西方傳教士早已帶來的二十多種譯本書籍、四種天文算法都被編入了附冊之中,六種有關的教義則被編入“存目”,此時足見未能審視和學習西方文明的先進之處,未能將西方科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科技做出結合,反而一味強調利用八股文求得功名利祿,也就無法打通中國最早期的工業化進程,而後中國遭遇西方列強等入侵,在汲取落後挨打的百年教訓之中,文化的新生力逐漸在壓力中爆發,在挫折中重生,經歷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發展,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才逐漸重新找回文化自信的初衷。
  同時,我們亦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猶如參天大樹,植根大地,聯通地氣。學術研究也當如此。為此,有必要提倡“五學法門”:眼學、耳學、手學、腳學、心學。例如其中的“腳學”,就是要堅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調進行廣闊的田野調查,以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中華文化血脈,通過田野調查形成“文學地理學”。這種接地氣的方法,使得文學與地理形成了“七巧板效應”,在各個文明和亞文明板塊之間優勢互補、靈活配置。
  在古代多個文明早已凋落甚至不知所蹤之時,中華文明卻能獨樹一幟長期不斷,這與我們的文化包容性、尤其與我們的文明腹地廣闊有很明顯的關係。在中國,除了有黃河文明以外,還有長江文明,中世紀以來,北方遊牧民族一旦強大就會向南侵犯,使得農業民族發展中斷,但中國的農業民族退守到長江流域,展開生產耕種,恢復文明發展,甚至比北方更發達。而當北方遊牧民族來到中原以後,很快又接受了中原文明的成果,兩代、三代以後就明顯“中華化”了,因而也就沒有了消滅中原文化、中華文明的問題,也在不同時期催生出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文明的發展,使得中華文明涉及的地域越來越廣,就像太極推移一樣。這其中,例如西南少數民族的史詩就與古希臘海洋城邦史詩、印度熱帶雨林史詩不同,有著很豐富的史詩形態,包括草原史詩、高原史詩、山地史詩,以不同的民族呈現形式根植於整個中國大地,連通地氣,堪稱世界一流的文化景象。
  因此,當我們梳理完畢中華文化時,就可以發現其生生不息的精神與活力,當今社會我們逐漸開始重視它,也是給全人類帶來了一個重量級的中國禮物。應對當今國際世界風雲詭譎的變局,我們早就提出不稱霸的“韜光養晦”戰略,先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做好,找準和平崛起的契機,在這幾十年中,歷經改革開放等重大決策,中國的政治、經濟實力也逐漸崛起,位居全球前列。同樣,在面對國際強權、霸權之時,中國亦有“以柔克剛”、“上善若水”的思想,化身長流的細水,容納百川、走入江海,成功化解多個國際危機、地區緊張局勢。因此,中國文化的活力至今可以在各個領域得以應用,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因素,吸收外來先進因子,與時俱進,建構出獨樹一幟的東方文明。
  國學之熱,反思文化之“根”
  文化復興帶來的一股國學熱,在近年來席捲中華大地,各種現象頻出,星光燦爛、也難免光怪陸離,無論形式如何變化,這些成為經典的中華文化因子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根”去追求現代精神。在當代我們探討、分析文化熱、國學熱,必須處理好我們文化的“根”與現代性的關係,所以在當代必須講好中國的故事。回顧歷史,中華經典《史記》就是記載中國先民的經典言行與講述了諸多典型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亦作為經典流傳了千百代,而至今依舊熠熠生輝,因此當代要強化中華文化的自信,應該妥善處理傳統文化轉變為現代性的方法與過程,而不是一味地推崇國學熱等現象。雖然這顯示出我們的文化自信在提升,但整體過程卻顯得相當浮躁,並沒有深入研究發掘,也並未能就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進行發掘與演繹,所以必須在這波熱潮中稍事停歇,思考我們的方向,而方向最根本的核心在於“還原”:回到我們文化的原點,先秦諸子文化就是一個重要的內涵,老子向孔子問“禮”啟動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老子的“道”、孔子的“仁、禮”也成為了諸子百家的經典話題,流傳乃至影響後世數千年。但需明白,還原不是回到當時期,不可能要求孔子來打電腦文字,要求老子使用科技設備,還原的本身是為了創新,找到文化之“根”,從而用現代精神來演繹,展開“還原”、“創新”、“發展”的文化三部曲。例如傳統的三綱五常文化常常被今人詬病,視為封建壓迫的產物,這種舊有的文化思想自然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但原來的文化模式可以經過改造,賦予今天的時代精神,把舊有落後的綱常文化轉變為新時期的綱和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諧社會的行為規範,又何樂而不為。因為綱常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國家與國家以及三者混合之間,適用範圍極其廣泛,如何做出新的演繹有非常大的必要性。例如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的文化觀念,在澳門這個商業社會就尤其重要,這些可以看成是澳門商業文明的壓艙石,脫離這些,商業文明又何以進步!無信不商,取之有道的發財理念,一旦沒有了“仁、義”又怎麼能持續,一錘子買賣何談商業文明的延續。   再建體系,樹立人文典型
  由小及大,從一個小社會的發展再來看全體中國,在當今建立現代大國的文化創新體系有非常大的必要性。立足於中國文化根基,吸收外來文明的優勢,摒棄傳統缺陷,從而推進不同文明、文化間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是新一代中國人、中國社會應該不斷探索前進的。立足於自身的文化根基,很重要的就是把傳統文化做出適當的現代解釋。例如千百年來備受推崇的《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也是人類生存競爭的智慧之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策略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等多個層面;第十三章中關於發展信息學的解讀,同樣契合今日全球對於科技與資訊發展的重視,戰爭沒有信息為先導,等於瞎子摸象。而《兵法》中的“奇正理論”更是為我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思路,一方面需要走正道,另一方面又要出奇兵,對於中華文化而言,繼續探尋正道的“根”,又要兼具創造性。以“禮”為例,作為一種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其正道內涵千百年來不變,但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必須在形式與內涵上不斷發展、創新,才能煥發生機活力。
  以文化來看兩岸四地紛紛擾擾的現象,其實亦是不足為懼。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對於中華文化的挑戰永遠存在,當主體文化發展好了,這些問題也逐漸在發展中得到解決,而從文化角度看解決之道,更應提倡樹立經典,重新解釋。發展是硬道理,硬道理解決了,其餘可以順水推舟加以解決。關鍵在於梳理文化典型。例如在嶺南文化之中,有一位重要的巾幗領袖:嶺南聖母“冼太夫人”,她出身少數民族:俚人,歷經南梁、陳朝、隋朝等,但一生在南方維護統一,多次領兵平息分離之亂,各種分裂在“冼太夫人”的智慧化解之下終而消滅無形,也奠定了南中國海的發展格局,為中國海洋文明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同樣對於臺灣而言,鄭成功作為開拓者的歷史文化定位,同樣影響了台灣數百年的發展,因此樹立典型,可以進一步展現中華文明的凝聚力,集聚統一力量,推動在文化發展過程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一個國家只有文化不斷發展,才能解決難題,一旦文化停滯不前,很多問題也逐漸衍化為疑難雜症,所以“發展是硬道理”,順勢而為,的確禁得起實踐考驗。
  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化台獨現象,其實也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角落,還是有多數民眾認同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身份,江山如此多嬌,為何要捨棄龐大的多元中華文化而束縛自身呢。當然台獨有著內部、外部因素的交合作用力,尤其是美國、日本等外部力量的影響,試想我們的經濟總量從全球第二大變身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實力成為世界強國、主流文化發展成為國際重要文化之時,自然可以抵消外來文化對兩岸四地的消極影響。文化本身是一個過程,我們應該以更加積極向上的的態度去看待與解決,智慧的中國人可以演繹好自己祖先的經典故事、傳承經典言行,自然要有信心面對發展中各項問題,樹立屬於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真正腳踏實地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其他文献
澳門在過去一個多月內,連續發生多宗非法旅館案件,其中更有入住非法旅館的旅客因一氧化碳中毒而不幸身亡,社會震驚。過去時常在新聞媒體或坊間議論中,聽到非法旅館的爭論。事實上,特區政府近年來也一直在多個場所,尤其是外地遊客前來澳門的幾大關口,加大了禁止非法旅館的宣傳,然而這並未能改變千萬遊客熱潮之下的非法旅館市場與需求。   目前社會上針對非法旅館的討論多集中在本身的治理問題之上。無論是社會還是政府內部
期刊
近月本澳備受關注的社會輿論都是與金錢有關,當然主角仍是政府的公共工程。如青洲坊大廈由2012年獲核準施工,至2017年5月底竣工,期間好事多磨,直至去年10月再次重啟驗樓程式,歷時6年,然而諷刺的是,上月工務運輸司司長羅立文自爆4千萬元防火門事件,就引起軒然大波,在坊間高度質疑事件是否涉及利益輸送時,工務局緊急救火,辯稱是269樘防火捲閘而非防火門每扇花費近15萬元!……   在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期刊
人到中年,什麼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終極考驗?   不用哈姆雷特式辯證地自問,看看自己的日常和周圍社交圈的日常就好。除了聊工作、聊八卦,每天聊得最多的,在各類飯局中最不會讓人尬聊的莫過於--聊娃。   你我三觀不合沒關係,只要彼此認同“把娃帶好是硬道理”,便有了美美與共的基礎。   身份標籤不同沒關係,養娃過程中同樣的焦慮和痛點,可以拉近彼此心與心的距離。   社交圈層不同沒關係,一旦打開教育
期刊
據政府金融管理局1月4日公佈的統計顯示,11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回升,逹6330億元,其中澳門元的份額保持平穩。與此同時,居民存款及貸款均按月上升。流通貨幣及活期存款分別上升1.5%及0.5%,居民存款較上月上升1.5%至6,170 億澳門元,非居民存款則減少7.5%至2,303億澳門元。本地私人部門貸款按月上升0.8%至4,960億澳門元。對外部門貸款則下跌0.1%至5,015 億澳門元。綜合計算
期刊
2月的澳門不平靜。忽冷忽熱的天氣,加之流感病毒的肆虐,使得全城陷入“不安”的氛圍中,好在衛生當局有所作為,與市民同行,維護健康生活。然而,即使流感來襲,也不能阻止遊客“大軍”遊玩澳門的雅致。一邊是新春黃金周訪澳旅客突破96萬人次,一邊是政府公佈疊石塘建築項目的調查報告、兩項樓市政策的公佈、港珠澳大橋的私家車配額揭曉、拱北隧道的相繼建成,讓新春佳節的澳門城區熱鬧非凡。  “偷天換地” 罪責難逃  廉
期刊
隨著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造施工,青洲社屋群的落成,青洲區發展逐步完善,為進一步提高區內居民生活環境質素,政府曾於2011年檢討1996年提出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期望打造成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居住及生活社區,為更有效進行交通分流,當中道路規劃用地佔41%,希望為未來有效疏導和分流各口岸的交通。但計劃至今不但未見蹤影,土地工務運輸局更於2017年提出對“計劃”進行二次修改,時間表至今未有。 
期刊
近幾年有關澳門賭權發牌的說法不時成為社會關注的新聞,政府官員由經濟財政司司長到博監局局長不時被傳媒問及有關信息時,總是諱莫如深,不作出明示,坊間對此只能作出種種捕風捉影的猜測。於是,不關賭權的項目也被拉上關係,明年合約到期的馬會就一直被傳和賭權分配有關係,去年政府公佈續期時,社會批評之聲四起,近日馬會和政府公佈有關賽馬專營合同獲延長的投資計劃,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議論紛紛。   據報,賽馬專營合同
期刊
在眾多時事議論,如的放矢、向著浸水問題萬箭齊發之時,難免想起《呂氏春秋》齊宣王的典故。因為他喜歡別人稱讚,讚他一手好弓力,卻懵然不知自己畢生拉弓三石,而並非九石。所謂“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   雖然人明白水會帶來困擾,卻未有徹底處理它的方法。例如:小由冷氣機滴水、狗隻的便溺、大致內港浸水、海水倒灌問題,都是與水有關的。只是前者的禍害程度和規模,遠遠不及後者的破壞
期刊
美高梅中國上季增收成六  2月下旬,美高梅中國公佈集團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季度及年度財務數據。2017年總收益154億(港元,下同),2016年為149億。集團經調整EBITDA為46億元(2016年為45億),純利23億(2016年為30億)。每股基本盈利61.1仙(一六年為79.9仙)。該公司建議派末期股息每股0.097元。連同中期股息每股0.116元,一七年度每股派息合共0.213元
期刊
擂臺,是一個有規矩的戰場,與你死我活無所不用其極的殺戮戰場大不相同。如今打拳仗的擂臺日漸式微,打嘴仗的擂臺發達起來。此種“文擂”,不是搭在街頭巷閭,而是搭在報紙上、雜誌上、電視上、互聯網上等等,觀眾不必親到臺下呐喊助威,在家坐在沙發上就可以觀陣。  文擂也能分出勝負,不同的是,它的勝負判定不是象武擂那樣依據一個雙方都認可的標準和一個正式的裁判,而是依據爭辯雙方都認定的思想共識。辯論,起於爭議,決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