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浅谈中学生数学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的成绩和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双向性、发散性、广阔性、周密性、深刻性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会解题或考虑不周等现象,追究其原因除基础不扎实以外,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欠缺.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对题目进行深入研读,挖掘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上的价值,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逆向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双向性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单向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通向正、逆双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习惯,逐步完善思维品质.
  如教学“平方根”概念时,不但可以问学生:“25的平方根是什么数?”还可以问:“5是什么数的平方根?”“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有什么关系?”这样从正、逆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当学生从正向理解了某个新的知识内容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就会使学生跨进新的思维领域,会使学生正向和逆向思维同步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习惯.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是一个各部分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于同一问题,由于思考角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法,教学中,老师若能对同一题,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探求方案,从而串联相关知识,使思维灵活发散.
  例1 已知:在直线AB,CD内有一点P,且AB∥CD,求证:∠BAP ∠DCP=∠APC.
  这道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转化三个角的位置、大小关系,不同的辅助线就体现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角度.
  解法一 作PM∥AB,将∠APC一个角分解成了两个角,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将它们对应起来.
  解法二 连接AC,构造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个定理,等量代换得解.
  解法三 延长AP交CD于点N,利用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将∠BAP转移到∠PNC,再利用外角的性质得解.
  这三种解法,是从不同角度思考的,展现不同的解题思想和迥异的思维理念.经过如此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不再定势,会渐渐的灵活和发散,学生就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富有想象力,善于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在对一道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要注意发挥此题以点带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扩充,挖掘有价值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探讨,这对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大有裨益.
  例2 过等腰三角形ABC的边AB上一点D作一条直线与另一边AC相交,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画出图形,请把它们作出来.
  变式一 过△ABC的边AB上一点D作一条直线与另一边AC相交,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画出图形,请把它们作出来.
  变式二 过Rt△ABC的边AB上一点D作一条直线与另一边AC相交,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画出图形,请把它们作出来.
  变式三 过Rt△ABC的边AB上一点D作一条直线与另两边相交,截得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这样的直线有几条?画出图形,请把它们作出来.
  这样,通过对变式题的思路剖析,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思路,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贯通,引申拓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浅入深,渐进式上升,由一题到一类题的“动态”进程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思维在层层递进中得以拓展与延伸,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四、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就是要求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全面周到,不要漏解.要防止漏解,可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
  例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40°,求∠B.
  这一题很多学生的答案是:70°或100°.其实这一题得分两种情况讨论:(1)∠A是顶角.(2)∠A是底角.其中第二种情况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B是顶角,二是∠B是底角.所以此题有三个答案.
  在引导学生分类讨论时,要帮助学生确定唯一一个标准统一分类,这样,学生的答案才会不重不漏,考虑周到而全面,思维才更趋完善和周密.
  五、暴露错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有时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设置陷阱题,激起问题悬念,启发学生分析错误根源,找到正确解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
  在学习了分式方程解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例4 已知关于x的方程x[]x-3=2-m[]3-x有一个正数解,求m的取值范围.
  学生读完题后,个个“胸有成竹”,纷纷下笔解答:
  解 去分母,得x=2(x-3) m.整理,得x=6-m.因为解是正数,所以6-m>0,解得m<6.
  这样的解答看似无懈可击,但这时我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方程?要注意些什么?经此点拨,学生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题中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由此应先求x≠3.学生经历了上面的剖析后,对分式方程根的存在条件有深刻的认识,比教师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学时,学生难免会暴露一些问题或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剖析,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增强预防错误的能力,因为主体认识经历了自身的内化和重组,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思维就会更深刻.
  其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发散、广阔、周密、深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当然,这些思维品质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郭学明.新教材完全解读(数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253-254.
  [2]刘增利.倍速学习法八年级数学(下).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207.
  [3]杨九俊.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71-173.
  
其他文献
【摘要】“英特尔未来教育”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教育手段。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也因此添加了很多新的能源,将教学内容润色,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效果显著。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数学教学;实践    “英特尔未来教育”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教育手段付诸教学实践,让我真实的感受到运用未来教育模式的确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促进整合。发挥特效    参加“
【摘要】 数学教材的改革,是中国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打开了基础教育历史新的一页. 转变学习方式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合作能力    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应大力提倡,但是在现实数学教学中由于条件、观念的限制,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地发挥.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做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实验.
高三二轮复习被称为“方法”篇,这一阶段的复习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以专题复习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高三第二轮复习是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高三教师当前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我们深知落实是复习的生命。以下是我们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上重视落实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确保课堂40分钟的效果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
一、让评价内容丰满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开放性的评价内容体系。    1、注重双基的评价,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  (1)理解和掌握主要是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背后所双基隐含的数学意义。例如,“正方形”这
【摘要】 解读新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如何提高课堂结课的有效性呢?本文阐述了新课改理念,分析了在中学数学正确的结课观,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实施有效结课的方法,同时强调对结课的“有效性”要进行经常性的反思.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结课观;结课方式;有效性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收口”在“编筐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再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根据这一标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发挥教学智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从近日听到的一堂“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数学公开课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鲜活的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伴随上课铃声的落下,教师微笑着开始了
我在西藏当兵24年,现在离开西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我对西藏的眷恋一日也没停止过。一直以来,我把西藏看作第二故乡,并自豪地称自己是西藏人。前不久,在云南大理机场候机时,对面坐着一位头戴毡帽、脸色黝黑的中年男子,我一眼就认出他是藏族同胞。我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迎上去主动招呼他。果不出我所料,这位中年男子正是西藏阿里人,经他自我介绍得知他叫巴登。我们聊得很火热,从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讲到狮泉河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记录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过渡教学,笔者在此谈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过渡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全面贯彻新课程要求。优化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订学习计划  为了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 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然而,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些教师为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