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之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不仅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发展理念,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对社区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消费现象对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社区体育健身 体育健身消费 积极影响 发展途径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法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以社会积极投资兴办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体育健身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围绕群众健身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保龄球馆、台球房、轮滑场、水上乐园、垂钓园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1.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區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建立居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居民的体育消费渠道。
  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以真正满足居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笔者以为,应以大众消费为主体,以个性消费为突破口,关注新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群体,实现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多层次、个性化,保证人们体育健身娱乐生活的丰富性和高档性。
  总之,在社区体育健身消费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该种消费模式,探寻其对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为该种体育事业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途径。
其他文献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或发言雷同,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而且缺乏质疑精神和探讨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  在课堂上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气氛太紧张,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便插话,不能随便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便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因循守旧的,它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灵感。人与生俱来就
音乐课堂教学有时是枯燥的,学生不重视,所以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用情景导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螺号》一课,课前我准备好瓶瓶罐罐和玩具螺号,课一开始就表演吹奏螺号,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课间拉回到课堂上。又如《一把雨伞圆溜溜》一课,课前我找几个学生把故事情节排练好,上课展现给大家,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平常生活中也有这种团结
摘 要: 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素质化,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目标之一。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激活 优化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优秀人才,是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广大教师工作的着眼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遗传是物质前提,教育是主要途径,环境是重要因素,其中教育的影响尤为突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人才素质
双自主: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具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引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刊的发展演变过程,与我省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着的。现将其创刊至今的沿革情况作一简略介绍。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
对证候概念进行诠释.基本的思路是根据诠释学的理论和要求,运用逻辑学(主要是辩证逻辑)中关于概念的知识和理论对中医学的"证候"进行深入剖析,形成关于中医学证候的本质性认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互联网经济正在实现的一波红利,而倒逼改革,将是下一波红利所在571亿,天猫“双十一”刷新的交易纪录,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力量。数字背后,马云
摘 要: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终身体育必将成为大学体育的主旋律。本文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专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    体育是伴随人的终身教育、健康愉快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塑
摘 要: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与注意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幼儿 创造力 培养    什么是创造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个学者、教育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帕尼斯认为:“创造是思考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伊丽莎白学前教育的讲师说:“创造力是发挥我们的潜力。”我更为欣赏音乐家和作曲家的言论:
摘 要: 体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到来自社会中各种因素及其体育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制约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将对我们制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体育 可持续发展 因素 对等 建议  目前影响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大体上分为体育环境、体育的法制与教育、经济、政府体育行为、体育人口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