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官司才清白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客户的指责,他全无惧意。“清华系”人物吕大龙的无奈与无畏
  一向喊着“没有政府资源就老老实实做品牌”的吕大龙,在因入住而闹得乌烟瘴气的房地产市场上格外扎眼。难道几年以来罩在这片号称“都市CEO官邸”房子之上的光环全是泡沫?
  见到吕大龙时他全然不像正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人,只是有些忙,因为万泉三期刚开盘。奇怪的是出了事的万泉一下又被认购了85%的销售房。
  面对客户的指责,吕大龙全无惧意:“要打官司,我举双手欢迎。有些事一打官司就清楚了。”
  问题还是出在面积上,自称“半娱乐化人物”的吕大龙说这是市场不健全的问题,自己也没有高招,能做的就是盖舒服的房子。
  对外界炒得沸沸扬扬的“清华系”、“北大系”全无兴趣的吕大龙,是正宗的“清华系”。尽管他一再声称学院派之说全是胡扯,但他毕竟在清华学的是建筑科学技术,也就是研究怎样让人住得更舒服。毕业后吕大龙在空军设计研究院,一年盖了20个干休所。因为是为军区级、兵团级干部盖,所以是高档住宅小区,马虎不得。吕大龙笑说所谓的TownHouse,他在80年代中期就盖了,一年盖20个小区,这种经历在业界恐怕无人能及。所以吕大龙说自己是专业的房地产商,而且“太专业了”。这种强化训练使别人都蒙不了他,直到今天工程人员向他汇报工作时“还会哆嗦”,因为他要求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是个工程师,树立的形象是专业发展商。”吕大龙如是说。
  
  缩水:哪里找公道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近来北京关于入住的问题这么多,特别是面积问题?
  吕大龙(以下简称吕):北京的开发商和消费者都有不成熟的地方。道理很简单,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者都在适应从集团购买到个人购买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面积问题,所有人都争论这个问题。比如原来的政策,由于原来大家都是集团购买,所以对面积不敏感,分你一个房子是60平方米还是62平方米,没有人敏感,拿到房子就行。所以在整个测量、定面积的过程中这个规范非常宽泛,无非是算算成本。改成经济售房后那就不行了,一万块钱一平方,差两平方,就差两万块钱,变成自己掏腰包。没有任何人会等闲视之,都会认真去研究这个问题。消费者的第一反映就是考虑你发展商是不是把这个面积拆了。同样发展商本身有没有利用政策的缝隙去占客户便宜的?肯定有。比如说我做出市场来了我可以调价,那我就不需要这么做;有的调不了价格,可能就会这样做。
  从上述三者而言,面积是政府规定的,现在消费者和发展商之间争论面积就像在市场上一个买肉一个卖肉不拿秤来秤,而拿手来掂,你说九两、八两是一样的。市场上有公平秤,公平秤是政府。但整个社会舆论导向全部针对发展商。
  记:重视品牌的万泉新新家园也有这些问题?
  吕:万泉有。客户问你怕不怕打官司,我说最好打官司,打完官司这事就简单了,只要打官司就可以证明我到底是清白还是不清白。公平秤称完了,你说秤不对告秤去,你说我自己秤怎么八两,我告诉你,你家的秤说了不算。
  第二个问题,作为发展商我跟客户说,如果你要看自己的权益受没受损失,有两件事情看这个房子缩没缩水。第一原来盖50米长的房子,是不是盖成49米,盖的时候就缩水。第二个缩水,比如说5万平方米的面积中,发展商是不是占了1000平方米,然后又把这些房子摊给消费者,这比较常见。
  记:在成熟的市场中,会不会出现所说的这种情况?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吕:美国的办法很简单,按栋卖,不按面积卖。在美国购买房子,面积按外墙算,签约就是一个房子,图纸画得清清楚楚。
  
  房价:到底谁涨了
  
  记:京沪两地的房地产市场比较,有什么不同?
  吕:上海就是要保持房地产适当的热度,这是跟北京市场最大的不同。北京天天喊房价高了。但提供了土地搞经济适用房,并不是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人去买。低收入家庭没有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记:北京房价高人所皆知。开发商觉得房价并不高;老百姓意见大;政府认为房价虚高。作为业内人士,你怎么看?
  吕:所谓压低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显然是一个违背市场原则的事,经济适用房方式显然不是很好的事情。非常短时间有效,但是能说北京的房产市场房价增加了25%吗?其实谁涨价了?新盘都在降价,为什么统计数据还是在涨价?所以说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市场化程度。规范市场,规范平均利润,吸引投资。投资量增加,房价自然会下降。
  记:北京房价的问题与拿地的成本有多大关联?
  吕:政府的政策决定土地的供应,香港的市场是典型,香港特区政府有意压缩土地供应,人为抬高土地的价格。我觉得大城市都应该向香港特区政府学习,你惟一值钱的就是你的土地,比如说1000块钱一平方米的土地,卖到1万块钱一平方米,那么政府将多赚的拿出来补给穷人就很容易。现在北京市场供应是种无序的供应,就是说无论政府用什么样的价格将土地推向市场,最后到发展商手里价格都一样,无非钱被谁赚而已。这是现在所带来的土地供应最大的问题。那么如果有一些人拿一些非常便宜的土地,自己投入去开发,往往做出来非常不专业。
  
  市场:哪一段最赚钱
  
  记:因为政府资源这一块你占不到,所以干脆自己来做品牌?
  吕:我总结就是一个房地产市场有做地产的,有做房产的。你不可能都占全了吧。别人能用比较低的价格去拿地,有他的能力和关系,你有做市场、做物业管理的本事,也能赚钱。不能所有的钱都归你赚。我的心态比较平衡。
  记:身为发展商,你更专注哪一部分?
  吕:作为发展商而言,更多的精力要放在盖什么的房子适合市场,客户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变化,生活习惯变化带来户型的变化。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手抓土地,一手抓市场,什么都抓。比如说像我们比较偏重对市场、对户型、对产品,相对做市场成功一些。但相对而言拿不到低价的土地。
  记:现在还是?
  吕:也是一样,这事合适就做,不合适不做。甘蔗没有从头吃到尾的。你该吃哪一段就吃哪一段。
  
  概念:还不够火
  
  记:北京市场开发商总是喜欢炒概念,包括万泉新新家园,现在开三期的时候,有没有新的概念?
  吕:没有。我觉得做住宅这种东西,把东西做实最重要。因为住宅消费是短期消费,消费的过程非常短暂,然后就转变成业主。一辈子买一次房子,买房子的时候送一大堆材料,天天研究,研究几个月然后决定,一买完房子就没事了。所以你要吸引市场对你的注意力。
  概念营销实际上对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在北京大家都很忙,城区很大,广告就是要给把一个清晰的形象,到底你是卖什么的。所以概念营销喊一喊是必须的,但喊成功的并不是特别多。
  记:这种手法在北京是不是有一些过了,或者有一些概念并不能够得到兑现?
  吕:北京一年800万到1200万平方米之间,你听到这个概念,能覆盖多少?北京概念营销并不多,你听的只是这么一些声音,万泉新新家园不到30万平方米,现代城整个加起来才40万平方米,卖好几年,平均每年才10万平方米或者15万平方米。房子这种消费跟其它消费不太一样,它是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必须要有口号。
其他文献
胡成中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要说他有什么特质的话,那就是他曾喝过几年洋墨水,是美国洛杉矶大学的MBA硕士研究生。  当一个人置身于另一个国度,他所经受的最大洗礼莫过于两种差异性文化的比较和冲突了。既然胡成中是带着商业抱负涉洋留学的,可以推测学习期间他对自己熟悉的“温州模式”应进行过深刻反思,而且可以预见,这种批判性的求索将追随他的整个商业生涯,对他的决策产生影响。  温州模式的缺陷在哪里?追逐机会的
期刊
背叛  1992年,当被问到是什么导致一个公司经营困难时,鲍伯·鲁宾回答道:“如果你骄傲、利己、自大和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就将失败。”鲁宾(高盛的领导人)多年来一直都警告过分自信的危害,但是1994年,他离职了。  1994会计年度的第一个月,高盛看起来势不可挡。一个月中公司的利润就创造了3.75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是1993年普通月份盈利水平的1.5倍。但在以后的11个月中,该公司只盈利1.33亿
期刊
北京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盯住潘爱华,他是北大的资产。”潘爱华不仅对生物工程技术“门清”,而且懂得市场;不仅善于经营、管理,更精于资本运作。  深圳科兴是北大未名集团收购的企业。潘爱华来到科兴时,科兴已命在旦夕:负债4000多万,亏损近2000万,银行帐户被严密监控,职工开不出工资,生产线停止运转,产品处在第3期临床阶段,销售额基本为0,企业逾期数月不参加年检,工商局“画红线”准备吊销营业执照。 
期刊
企盼     “股权之争”演绎人事上的分崩离析,似乎成了时下中国企业分分合合的定式。  孙丕恕也好,王虎、李波也罢,现在浪潮通软高层地震的局面,恐怕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有人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翻车的典型案例。然而事件中的主角各有说辞。  浪潮多元化战略曾让浪潮大伤元气,孙丕恕深知其中利害,作为浪潮集团的新帅强势推行“专注化、一体化”战略,以整合产业本在情理之中。  充满国际
期刊
论资产,招商银行区区不足3000亿实在难望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之项背,事实上,十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迭加也不及四大国行中的老小建行,但在两项最能说明经营质量的指标上,招行却远远领先于它的大小同行。一是它的资本利润率已连续三年登上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25家最佳资本利润率银行”的排行榜;二是它的股本回报率,在《欧洲货币》杂志1999年“亚洲最大100家银行”的排名中位居该项指标的亚洲银行业第一。这
期刊
联想裁员10%,这远比今年夏天如火如荼的PC大战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中号称用“最红的人,最红的广告,1年烧1亿钞票”的FM365网站裁了30%,有的部门一夜之间人去座空。联想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杜建华把这次举动称为“优化”,虽然这个词意味温和些,但是他坦承联想年初预计的增长速度没有达到,开源节流已是必然。  杜建华1989年进入公司,按照联想“无总称谓”的规矩,联想人都叫他“老杜”,这个老
期刊
徐少春属于那种在街上碰了你一下都不会引起你注意的人,可在业界和传媒印象里,徐少春大胆 、尖锐、 意识超前。  在国内企业管理软件领域,金蝶创办晚而发展快。作为金蝶的创办者和掌门人,徐少春以“激情管理”使金蝶以轻快的脚步一直走在业界前列。国内专业调查机构CCID最新调查数据表明,在ERP企业管理软件市场,金蝶以1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厂商中名列第一;国外著名专业调查机构IDC在评价金蝶公司时指出,“K
期刊
《CFO AISA》杂志评出的“CFO亚洲最佳成就奖”是为了奖励那些具有战略远见、领导才能、创新精神和高速效率并为其所在的组织创造巨大价值的人,47岁的亚信CFO 韩颖成为自此奖设立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    韩颖被亚信人亲切地称为“零号人物”,也就是说她的重要性在头号人物之前,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没有韩颖前的亚信曾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财务一片混乱,从国外高薪聘请的CFO就职三
期刊
出手:中房集团神秘人物现身,爆出业界“3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和《中国房产》”两大新闻,不俗出手引起轰动;  政治:一个市场风云人物,如何在政治背景深厚、新旧关系复杂的中央企业里站稳脚跟,实施改革?  火山:在中国房市处于火山爆发的当口,他将会给新中房注入多少新鲜血液?他如何率领这艘地产航母在升温战中拔得头筹?  突围:一个57岁的新官,如何在市场压力下突围而出,书写中房历史新的一页?    中房神秘
期刊
李亦非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当年李亦非选择了哪一条人生之路,她成功的概率都会很大。  李亦非的座右铭是不懈努力,从不放弃,从不拖拉,从不允许自己懒惰,并且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她认为世上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如果不去尝试,机会只能是零;只要努力了,就会有50%的成功机会。  基于这样的信条,李亦非在硕士学位毕业后,给自己安排的每一步都精打细算而且大胆。这从她的职业经历中就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