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索的能力,他们就能主动探究,拓展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
  一、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激发探索求知欲望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发现新事物的愿望。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生活中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兴致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方能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能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因而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适时提出疑问,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这一课时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小故事: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之后,小华特别高兴,回家马上就制作了两个全等三角形,不料其中一个被弟弟不小心撕坏了,小华不得不补做了一个,只见他把完好的三角形放在纸上,只描出了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后就将三角形移走,然后直接把未连接的两点连接起来。这样就制作完成了。故事到此结束,留下一个疑问:“这样制作出来的三角形与原来的三角形全等吗?”这时学生意见不一,对揭晓答案产生强烈的期盼。又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根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便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主动探究。
  二、营造氛围,合作交流,引导学会自主探索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然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因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热烈、民主的学习氛围,多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时中,我先让学生各自在纸上画出“一组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如图1);再以四位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探讨,彼此互换图形,寻找并测量出其中的每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度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开展活动,我则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在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能互相帮助,交流互动,运用团队的力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探究科学的奥秘,更好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得到了自主探究的愉悦情感体验。
  营造交流讨论的浓烈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增加了探索的机会,延伸了数学的学习空间。
  三、鼓励质疑,探究创新,彰显自主探索魅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的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设疑,让学生产生疑问,培养创新的意识。
  譬如在引入“相似变换”这一课时,我先展示图案(如图2),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来思考、提问。学生们一下子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个图案是如何由原有图形(如图3)进行变换得到的?”“这种变换是旋转、平移、轴对称、中心对称变换中的哪一种?”“变换前后的图形保持全等吗?”“不全等说明是一种新的变换,是一种什么新的变换?”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相似”的概念,顿时又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它与之前学习过的变换有何不同?”“相似的哪些特征?”“在设计中加入相似变换能否使图案更加精美?”等问题将本次探究引向深入,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这样,由教师的“教”过渡到学生自主的“学”,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可见,学生有了积极思考提问的能力,学习的兴致更浓,学习的主体地位更明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我们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升,质疑能力也能得到增强。例如,我在教“平移的性质”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后,很快就得出了教材中的性质内容:“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并且相等。”然而,对于课本中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和“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这两个内容,不少学生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们在观察了不同的平移图形(如图4),发现了有些“对应线段”(如AC与DF)和“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如AD与CF)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的事实。诚然,学生积极地进行了探索,并且在探究中得到了更为全面的知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更为可贵,也更值得教师去肯定和鼓励。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一、品种选择 选休眠期需冷量少、果实生育期短、成熟早、自花授粉能力强和坐果能力强、易于丰产的优良品种,如丽春、大早红、中油12号等品种,丽春需冷量600小时,大早红需冷
利用大棚生产油桃,使油桃提早上市,丰富淡季水果种类,可有效增加果农收入.一、定植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每667米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硫酸钾1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性很强,人文精神最丰富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传播语文知识,二是渗透德育。鉴于两个任务的密不可分,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利用语文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  一、规范日常行为  每每接手新的班,开学的第一节课,我给学生们讲的都只是我这一门学科的上课要求按时做好准备,作业要求必须独立完成,听课要求认真听讲等等……并要求学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物理学概念和思想的发展和变革。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不但能增长见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得到启示,开阔视野,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营养。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恰当地渗透相应的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对培
在经济领域,一、二、三产业并不是割裂的。相反,从发展规律上看,三产业之间是相互融合与促进的:一产业衍生二产业,二产业衍生三产业,同时,三产业的发展会促进二产业,二产业的发展则会
低年段的识字课基本上从字到词进行,运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呈现,中高年段也多为机械认知而不是通过意义建构来识记生字。这样下去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错别字多,还容易回生,认记汉字不够深刻,学过的汉字不会运用或者同音、形近字等混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不到实质的提高。  本文所提的整体识字,意在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充分挖掘汉字的内涵,从识字教学的整体出发,真正把汉字的“音、形、义”及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
近年来,托克逊县温室杏树种植越来越受到本地各级政府和农户的重视。但是,本县温室杏树在种植水平上差异较大,优良早熟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范围不广。在此,本文介绍了杏新品种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光、影像等于一体,能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达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从思维习惯上求新  1. 思维求异法  《庄子·天运》曰:“故西施病心膑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面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者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这是著名的“东施效颦”的故事。传统地看,就是告诫人们不要盲目地追求一些自己得不到或想入非非
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实践效果表明,利用板图板画进行地理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在电化教学手段未能进入每间教室的条件下其作用尤为突出。那么,如何巧妙运用板图板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呢?  一、巧妙构思“画”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我校电化教学手段还未能进入每间教室,因此板图板画在我校地理课堂上的作用更为明显。课堂上我凭着几支粉笔和熟练的技艺在黑板上绘图作画,那巧妙的构思和迅速的成图,深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