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文化特性与艺术价值略探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vanc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藏族舞蹈文化是世代藏族人民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也是我国舞蹈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藏族舞蹈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艺术价值与艺术内涵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讨论与分析,以弘扬藏族舞蹈文化。
  【关键词】 藏族舞蹈;文化特性;艺术价值;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59-02
  舞蹈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表现形式日益多元化,既是藏族人民文化与智慧的积累,又代表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灵魂。因此,应当了解藏族舞蹈的传承性、创新性、艺术风格等方面了解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族文化,促进藏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藏族舞蹈风格
  藏族人民生活在资源贫瘠的高原,多以游牧和农耕为主,在丰收和狩猎物资丰富时,藏族人民多以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喜乐,比如节日、宴会时,藏族人民会安排不同的舞蹈表演来抒发内心的激情。
  (一)地域文化特色
  藏族人民生活的平均海拔大多在4000~5000米以上,由于高海拔,藏族人民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通过生态、经济、文化等交流,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高原舞蹈文化类型。另外,受地域影响,藏族人民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山路崎岖,昼夜温差大,使得藏族人民的生活节奏较为缓慢,因此也形成了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生活劳动方式,又将这种劳动特色融入藏族舞蹈中,使得藏族舞蹈多以稳、沉、圆、柔等舞蹈动作为主,用舞蹈的形式将高原人民的生活状态、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二)受外来文化影响
  藏族人民具有较高的佛教信仰,而藏族人民最初信奉的是传统的苯教,在佛教流入之后,二者相结合形成了喇嘛教。由于藏族人民地处偏远,文化信息交流性较差,在外来文化流入之后,藏族人民的文化与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与传统的苯教相结合之后,也成了藏族人民全民的信仰。因此这种信仰又横向跨越到了藏族舞蹈中,以《羌姆》为例,该舞蹈既融合了传统的苯教特性,又将印度的“金刚舞”发展成藏族的“面具舞”,是佛教庆典上必不可少的舞蹈之一,上身前倾,膝盖弯曲,都突出了藏族人民对神灵的向往与尊敬,是对传统舞蹈的创新和完善,保持了藏族人民的审美特性。另一方面,舞蹈表演者身着特殊的舞蹈,配以特殊的旋律,以引神、祭神等活动突出了藏族人民对神明的崇拜和信仰,将佛教血液注入民族文化中,营造出更强的艺术魅力与传统文化特色。
  二、藏族舞蹈文化特性
  (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性
  藏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藏族人民就已经用舞蹈来表现生活与心情,是当之无愧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最初,藏族人民用肢体舞动和有节奏的旋律来表达内心喜悦,这种表现形式一直沿用了数千年,最后发展成了系统的藏族舞蹈文化。与最初的简单旋律肢体动作相比,藏族舞蹈文化动作丰富、旋律饱满、服饰优美。原始社会从藏族人民的生活条件是非常恶劣的,为了生存,他们在捕猎时不断奔跑、攀登、跳跃,食物充沛或有其他喜悦事件时,藏族人民会生气与篝火舞动,这种简单的动作,慢慢就发展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类型,也是藏族人民最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
  (二)具有浓厚的宗教性
  藏族舞蹈在动作设计时极为讲究,以手势动作为例,既要动作优美,又要表现得像盛开的莲花花瓣一样,体现了藏族人民内心的宗教信仰。在众多藏族舞蹈作品中,《羌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支舞蹈,在表演时,舞蹈演员会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身穿不同的服装,也被称为面具舞或跳神,是藏族典型的宗教性舞蹈。在寺院举行隆重的佛教典礼时,《羌姆》是必备的舞蹈,通过翩翩的舞姿和独特的音乐,将佛教文化与内涵完美地表现出来,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三)具有浓厚的地域性
  在我国不同的地域,每个舞蹈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藏族舞蹈根据当地文化、地理、民俗、习惯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藏族舞蹈既要表现当地人民的审美艺术,又要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通过肢体语言将自己的生活、信念、信仰表现出来,比如藏族人民热爱的《热巴舞》,是一种类似于民间卖艺为生的艺人班子,多数以家庭的单位存在,包括说唱、跳舞、杂技、气功等多种元素,具有较强的技巧性,舞蹈动作奔放,音乐旋律粗犷,受到了藏族人民的喜爱与推崇。与其他舞蹈不同,“热巴舞”既具有较高的技艺性,又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将娱乐和锻炼身体相融合,再加上独特的网状裙穗和小皮鼓,在藏族人民避灾去祸、庆祝丰收时必不可少的舞蹈之一。
  (四)具有较高的传统性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舞蹈与信仰,具有较高的传统性,主要有以下两点成因:一是受地域环境与生产方式的影响,藏族舞蹈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百姓的生活方式与地域环境,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地处偏远山区,其科技水平与生产技术远远落后,因此藏族舞蹈在表现中,将本地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舞蹈中,体现了藏族舞蹈的传统性。二是藏族人民传统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特性,藏族舞蹈在创作时离不开民族的文化特性与思想意识,受地域封闭性影响,藏族人民大多生活在雪域高原,他们以传统的苯教与藏传佛教为核心信仰理念,因此舞蹈创作者在创作时将两种宗教信仰相融合,使得藏族舞蹈既表现了万物皆有灵的特性,又将传统的宗教信仰融入舞蹈的动作与旋律中,形成了豪放激情又具有独特传统风格的藏族舞蹈。
  三、藏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一)藏族舞蹈具有传承的艺术价值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總结出来的信仰与规律,经历了千年的演变与完善,见证了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因此藏族舞蹈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舞蹈动作和旋律中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豪爽。另外,藏族舞蹈虽然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其特有的民族艺术特性,传承了民族文化,用舞蹈的形式将原始社会中,藏族人民在狩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动作完美地描述出来,既是文化的传承,又是整个民族舞蹈溯源的重要依据,利用舞蹈的向后人展示了远古社会藏族人民狩猎、生活的方式。因此,舞蹈具有较高的传承艺术价值,通过对千百年来藏族人民生活的总结与提炼,将舞蹈与本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深入融合,进而向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展示藏族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二)藏族舞蹈具有原生态艺术价值
  在舞蹈艺术领域,原生态艺术价值是指未经雕琢、创作舞蹈动作,动作表演中充分展示了民间特性、乡土特性,既质朴自然,又真实清新。藏族舞蹈具有较高的原生态艺术价值,是指该舞蹈在表现形式中包含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动作等,体现了藏族本地人民的文化特性与生活特性。另一方面,藏族人民在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开始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此外,藏族舞蹈的服饰也具有传统的文化特点,突出了鲜明的文化色彩,肥大的长袖子、长约20公分的飘带、镶有金银珠宝的头饰等,都是较为传统的文化信息,流传了千百年的时间。尽管藏族舞蹈在传承中不断更新完善,添加了许多流派和风格,但是最原始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依然是藏族舞蹈的核心理念。
  (三)藏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艺术创新价值
  藏族舞蹈在不断地传承和完善中,综合了各种流派和风格,形成了差异性较大的传统藏族舞蹈和舞台藏族舞蹈。传统藏族舞蹈是未经雕刻的原生态舞蹈,突出了传统的文化特性,在动作与旋律表现中,以原始社会人们的狩猎生活方式为主,大多在逢年过节时百姓庆祝为主,代表了本民族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舞台藏族舞蹈是指在传承与完善中,将舞蹈与其他流派、风格相融合,对传统的动作、服饰、旋律加以完善创新,舞蹈动作和旋律较为正式完整,多出现于舞台上或比赛中,既是藏族舞蹈的创新,又是藏族文化的创新,对民族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四)藏族舞蹈对世界舞蹈艺术发展有卓越的贡献
  藏族舞蹈是我国最典型的少数民族舞蹈之一,具有非常特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他独特的服饰与舞蹈动作,既体现了百姓在丰收和狩猎时对生活的激情,又较好的诠释了佛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在佛教活动中,藏族舞蹈多为祭神拜灵的主要形式,舞蹈演员通过带上各種各样的假面头饰和不同的服装配饰,用庄严的舞蹈动作和旋律展现了百姓对神灵的敬畏。鉴于藏族舞蹈的特殊性,其对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很多舞蹈大师在艺术创作时都会参考藏舞,将藏舞中典型的舞蹈动作改良完善,进而形成更高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舞蹈形式。因此在世界舞蹈发展历程中,藏族舞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除此之外,藏族舞蹈中体现的藏族人民积极、乐观、开朗、向上的民族精神,也是世界舞蹈的价值导向,向世界展现了东方舞蹈的艺术价值,宣传了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与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经历了千百年的创新、完善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舞蹈,以独特的舞蹈动作、旋律、服饰、头饰等,向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展示了藏族舞蹈的文化特性。本文从藏族舞蹈的创新价值、传承价值、贡献价值和原生态艺术价值等四方面论述了藏族舞蹈的历史性、宗教性和传统性,既推动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又为其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文姝.探讨藏族舞蹈的文化特性及其艺术价值[J].戏剧之家,2019,(12):116.
  [2]王鹏.浅论藏族舞蹈文化保护和文化推广[J].明日风尚,2018,(23):110.
  [3]王睿.浅析藏族牧区文化对舞蹈风格的影响[J].明日风尚,2018,(23):118.
  作者简介:
  梁岳鹏,男,汉族,山西晋中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舞蹈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书中描写了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爱上同一个男子的爱情故事。这三位女性一个小鸟依人,一个侠气柔肠,一个独立自主,和樊家树之间的三段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更是震撼了数万读者的心灵。樊家树最终与何丽娜结合,而没能与自己喜爱的沈凤喜在一起,也没有选择与自己肝胆相照的关秀姑,其原因为何?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索三位女性爱情成败的原因。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作为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爱默生的诸多观点对梭罗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两人亦师亦友,对后世关注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生态平衡起到了警示与预言作用,受到人们的推崇。  【关键词】爱默生;梭罗;超验主义;自然;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32-02  韦伯斯特称:“美国必须像在政治上独立那样,在文学创作上也要谋求
期刊
【摘要】 在传统艺术中,书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在发展中产生了多种字体形式,不同的书法字体样式属于不同的派别,众多著名书法家创作了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在篆刻艺术中,书法的应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融合,使篆刻的艺术形式增加,提升了艺术价值水平。借助不同的书法创作表现形式,可丰富篆刻的特点,通过对两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篆刻文化的
期刊
【摘要】 浯溪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唐代文人元结未到来前为湘水旁一无名小溪。天宝元年或稍后元结父亲元延祖任延唐丞,元结当随其往,后有诗文忆及此事。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二年(767),元结两授道州刺史,在此期间,多次经历浯溪,作下《欸乃曲》等诗赞美浯溪美景。大历二年(767)元结家于浯溪,大历四年(769)其母去世,元结守孝祁阳,先后作下了《浯溪铭》《峿台铭》《 铭》,与此前所作《大唐中兴颂》
期刊
【摘要】 文物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强有力的社会凝聚力,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在新时期的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文物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工作我们却有着很大的缺失,所以必须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对文物的保护责任意识以及认知,不断健全
期刊
【摘要】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Timothy Rice(蒂莫西·赖斯)在《重塑民族音乐学》一文中提出了“赖斯模式”,能够将影响音乐发展的各种因素涵盖在内,十分适合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使用赖斯模式对山西沁州三弦书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整理。  【关键词】 赖斯模式;沁州三弦书;腔词关系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
期刊
【摘要】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对于国内各地的非遗手工技艺也有一定影响。传统手工技艺经过百年传承,经过地方政府职能干预,获得国家非遗认可后,经过政府组建的保障機构,推动其手工艺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地区旅游文化发展。通过结合旅游产业开展活动,提升了非遗手工技艺的地位和影响力,在社会获得良好的知名度,有效拓展了技艺在新时代的生存空间,呈现出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本文基于非遗手工技艺进行分析,针对其带动的旅游
期刊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桥梁,也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某些文化中,特殊的词或词群,特别是禁忌语在某些文化中代表不同的含义。本论文主要探讨中西文化中的禁忌语及它们所蕴含的特殊含义。  【关键词】 禁忌语;含义;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23-0055-02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桥梁,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坎”和“陷”的形体部件和意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坎”和“陷”字形构成相似,均为“凵”加“动物”,两者意义接近。其次讨论两者的关系,在两者共同遵循“凵+动物”的意义模式上,通过对所从动物之形以及后带宾语的区分,得出:“坎”似乎多用于祭祀之事,指埋牲于坎以陷鬼神,“陷”多用于田猎之事,指掘坑坎陷牲以猎。  【关键词】 坎;陷;意义考察;意义模式;关系  【中图分类号】K87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推动着互联网时代的展开。过去人们可能只有在固定的场所才能观看到舞蹈演出,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舞蹈艺术的传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舞蹈艺术也不只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演出观看,可以通过新媒体艺术随时观看舞蹈视频、演出、讲座、学术交流等,了解并学习。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赋予了舞蹈更多的现代美感与魅力,时代感非常的浓厚强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