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和创意的班级文化氛围能让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在13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就是我与孩子在一起的种种细节,这些细节很琐碎,很平淡,然而静静回想,却总能给我带来回味。
创意一:小镜子的闪亮登场
上个学期,作为班主任,我最头痛的是班级的卫生状况。这个班,我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已经整整三年了,从一开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洒水、扫地、倒垃圾,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如何打扫卫生以及如何保持卫生,养成了比较好的卫生习惯。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们;孩子们,现在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同学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用钢笔写字,注意不能用水笔代替。第二天,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带着墨水和钢笔来上课。要写作业了,很多学生拿出墨水瓶在为钢笔吸墨水,突然“啪”的一声,一个学生不小心打碎了墨水瓶,弄得满地都是,还溅到同桌的鞋子、裤子上。周围的同学马上救急,一个擦桌,一个拖地,还有的帮忙擦鞋。看到这样的场面真是又生气又感动。于是我就唠叨上了:请同学们在吸墨水的时候小心一点,别把墨水瓶给打翻了,吸好墨水后把墨水瓶放到抽屉的最里边,以免滑落到地上……
说归说,教室里还是经常能看到打碎墨水瓶的一幕,我的那些作业本也受尽苦头,经常被墨水滴得黑乎乎的。学生们也时不时给自己“化化妆”,一天下来,他们经常会变成“小花猫”。看到孩子们这可爱的样子,我会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但同时又让我苦恼:是不是三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还没到写钢笔的时候呢?让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用水笔代替吧!可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钢笔呢?不允许他们带墨水瓶吧,又不够写一天。我经常在心里嘀咕。
而这个学期你再走进我们教室,就不一样了:教室后面的一处墙角上挂着一面小镜子,上面整齐地贴着“我是小花猫吗”五个彩色艺术字;下面摆着一张桌子,抽屉里摆放着两瓶墨水,一瓶是蓝色的,一瓶是黑色的。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再也听不到墨水瓶破碎的声音了,再也看不到班里的孩子变成“小花猫”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窗明几净的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样大的变化完全归功于一面小小的镜子。一天,数学老师让学生带面小镜子,通过照镜子看时间,明白对称的道理与规律。这忽然让我有了灵感——何不让学生也用小镜子照照被墨水沾到的自己?于是小镜子就闪亮登场了。
来到教室,我就对学生说明:以后大家不用每天都带墨水瓶了,先由两个同学各买一瓶黑色与蓝色的墨水大家共用,用完后全班同学轮流买同一牌子的墨水,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负责管理,并在摆放墨水瓶的桌子前的墙上钉上一块镜子,随时看看自己的模样。镜子的钱在以前卖废纸、塑料瓶所得的班费中开销。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有了前面喜人的现象。
小镜子的闪亮登场、墨水瓶的统一管理,让我班在开学短短的三个星期里,墨水瓶不再破碎,小朋友的脸也洁净许多了,之前的“小花猫”不见了。但我知道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反复,有的甚至是反复多次,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当的耐心,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抓实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创意二:小故事的最大效益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之间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孩子自己也会因为各种因素感到困惑、苦恼,作为班主任,我就经常找他们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前,我总喜欢对他们讲大道理,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间长了,学生对我的讲话耳熟能详,还没听我讲完就很不耐烦了,谈话的效果事倍功半。
后来有一次,我与同事闲聊,自己女儿学钢琴,每次练琴都很不情愿。同事告诉我周杰伦的那首《听妈妈的话》蛮适合给孩子听的,我就来劲儿了,周杰伦不是女儿崇拜的偶像吗?回家后,我把这首歌放给女儿听,然后问她是谁的歌、为什么崇拜他?女儿回答道:他很有才又充满个性。于是我就告诉女儿:周杰伦刚走上社会时,开始只在餐厅做服务生,后来进入吴宗宪的公司做音乐制片助理,期间他不停地写歌,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面扔进纸篓。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周杰伦也苦闷过动摇过,经常把自己锁在录音棚里对纸笔发力。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有了周杰伦在音乐这个大舞台上的闪烁光芒。当我们计算他在音乐上取得的奇迹有百分之多少来自上天的所赐时,他的回答是:“我不聪明,我只是听妈妈的话不断努力。”听完后女儿震撼不已,从此我不需要为孩子练琴的事发愁了。
我想女儿不是与我的学生年龄相仿吗?何不用故事来感染学生提高教育效果呢?有一段时间,班里有几个男生沉迷网络,我就联系家长采用围、追、堵的方法,让他们远离网络的虚拟世界,同时给他们讲《网络是天使还是魔鬼》《爱读书的毛泽东》,让他们知道要正确对待网络;学生自私自利时,我给他们讲《藏羚羊的故事》;学生不写作业,不珍惜时间,我就给他们讲《鲁迅先生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美国教育家吉姆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故事不仅反映生活,而且对人的塑造施加着积极影响,具有教育功能。班主任在工作时,结合故事,让学生在听懂故事后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打开心结,开启心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意三:写日记实现一举两得
中午,很多学生在校用餐,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用锓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的孩子光吃蔬菜不吃肉,看到那一块块瘦肉被倒进剩饭桶我就觉得很可惜:有的光吃肉不吃蔬菜,这样导致班里出现了好几个小胖墩儿,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调皮捣蛋,吃没吃相,狼吞虎咽。有一次为孩子们盛好饭菜后我正埋头批阅日记,一名女生叫起来:“老师,陈航翔哭了。”原来,他不小心碰到了同桌黄菲的饭,坐在旁边的双胞胎姐姐黄艳便把黄菲的饭倒在了陈航翔的饭盆里。
我知道刚开学不久,孩子的用餐习惯不容乐观,但我也知道在用餐的问题上,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责备。我继续批阅日记,脑海里浮现了这样的想法:对别人,孩子们似乎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唯独对自己,却总是雾里看花,我可以让他们把餐桌上的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然后在班里“播音”啊!这样不就能让孩子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自己的行为了吗? 我暗地叫来每一组的习作能手,布置任务:明天午餐,仔细观察你在的那桌吃饭最有特点的一位同学,把他用餐时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后天交给老师,行动必须保密。第三天早晨,日记交到我手上,语文课时我就开始“播音”了;“你用调羹在有肉丝的菜盆里左挑右挑,此时的菜已被你搅得一片狼藉,有些菜已经挂在了盆边上,晃悠晃悠的,而肉丝已被你吞下肚子……”“你瞧,他开始吃饭了,十分钟过去了,他饭盆里的饭颗粒未少,但菜已被他一扫而空了,一片菜还粘到他的嘴角上。他便娴熟地用调羹把菜往上一撩,再往嘴里一塞,便嚼起来……”“哈哈……”孩子们禁不住傻笑起来,原来自己的吃相还这么逗,于是我便布置任务了:“大家用心观察周围同学的吃相,然后写成日记,在班里‘播报’。”
日记像一面哈哈镜,他们在写日记和读日记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发现了身边的榜样,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创意四:小平台练就大本领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改变“填鸭式”“灌输式”“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模式,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学习内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
黑板报是丰富学生知识和增长见识的沃土,同时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和张扬个性的平台。刚开始,我只是让个别能写会画的学生参与,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创作黑板报,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者。为了充分发挥黑板报的作用,我实行学生分组(遵循强弱搭配、能力互补的原则),小组轮流办报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办报的机会。以德育教育为载体的板报,是学生心声的吐露。那一幅幅富有教育意义的图画,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那一篇篇真切的阅读体会,是孩子被震撼、被感动了的心声最自然的流露。参与一次办报就是一次综合能力的提高;参与一次办报就是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参与一次办报就是迎接一次新的挑战。学生对黑板报的赏析,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陶冶了情操。我还将每期的板报拍下来,并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名为《大展风采》,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心血啊!小平台练就了大本领,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信。
班级是学校的单元,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师生共同耕耘的土壤。创建具有个性、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学生才能迈开更大的步伐,自发、热情地投入学习,不断成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班主任,我有足够的耐心,努力用科学的、有新意的方法让小苗苗们茁壮成长。
编辑:冯婷
创意一:小镜子的闪亮登场
上个学期,作为班主任,我最头痛的是班级的卫生状况。这个班,我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已经整整三年了,从一开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洒水、扫地、倒垃圾,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如何打扫卫生以及如何保持卫生,养成了比较好的卫生习惯。记得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们;孩子们,现在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同学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用钢笔写字,注意不能用水笔代替。第二天,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带着墨水和钢笔来上课。要写作业了,很多学生拿出墨水瓶在为钢笔吸墨水,突然“啪”的一声,一个学生不小心打碎了墨水瓶,弄得满地都是,还溅到同桌的鞋子、裤子上。周围的同学马上救急,一个擦桌,一个拖地,还有的帮忙擦鞋。看到这样的场面真是又生气又感动。于是我就唠叨上了:请同学们在吸墨水的时候小心一点,别把墨水瓶给打翻了,吸好墨水后把墨水瓶放到抽屉的最里边,以免滑落到地上……
说归说,教室里还是经常能看到打碎墨水瓶的一幕,我的那些作业本也受尽苦头,经常被墨水滴得黑乎乎的。学生们也时不时给自己“化化妆”,一天下来,他们经常会变成“小花猫”。看到孩子们这可爱的样子,我会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但同时又让我苦恼:是不是三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还没到写钢笔的时候呢?让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用水笔代替吧!可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用上钢笔呢?不允许他们带墨水瓶吧,又不够写一天。我经常在心里嘀咕。
而这个学期你再走进我们教室,就不一样了:教室后面的一处墙角上挂着一面小镜子,上面整齐地贴着“我是小花猫吗”五个彩色艺术字;下面摆着一张桌子,抽屉里摆放着两瓶墨水,一瓶是蓝色的,一瓶是黑色的。干净整洁的教室里,再也听不到墨水瓶破碎的声音了,再也看不到班里的孩子变成“小花猫”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窗明几净的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样大的变化完全归功于一面小小的镜子。一天,数学老师让学生带面小镜子,通过照镜子看时间,明白对称的道理与规律。这忽然让我有了灵感——何不让学生也用小镜子照照被墨水沾到的自己?于是小镜子就闪亮登场了。
来到教室,我就对学生说明:以后大家不用每天都带墨水瓶了,先由两个同学各买一瓶黑色与蓝色的墨水大家共用,用完后全班同学轮流买同一牌子的墨水,老师指定一位同学负责管理,并在摆放墨水瓶的桌子前的墙上钉上一块镜子,随时看看自己的模样。镜子的钱在以前卖废纸、塑料瓶所得的班费中开销。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有了前面喜人的现象。
小镜子的闪亮登场、墨水瓶的统一管理,让我班在开学短短的三个星期里,墨水瓶不再破碎,小朋友的脸也洁净许多了,之前的“小花猫”不见了。但我知道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反复,有的甚至是反复多次,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相当的耐心,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抓好抓实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创意二:小故事的最大效益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之间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孩子自己也会因为各种因素感到困惑、苦恼,作为班主任,我就经常找他们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前,我总喜欢对他们讲大道理,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间长了,学生对我的讲话耳熟能详,还没听我讲完就很不耐烦了,谈话的效果事倍功半。
后来有一次,我与同事闲聊,自己女儿学钢琴,每次练琴都很不情愿。同事告诉我周杰伦的那首《听妈妈的话》蛮适合给孩子听的,我就来劲儿了,周杰伦不是女儿崇拜的偶像吗?回家后,我把这首歌放给女儿听,然后问她是谁的歌、为什么崇拜他?女儿回答道:他很有才又充满个性。于是我就告诉女儿:周杰伦刚走上社会时,开始只在餐厅做服务生,后来进入吴宗宪的公司做音乐制片助理,期间他不停地写歌,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面扔进纸篓。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周杰伦也苦闷过动摇过,经常把自己锁在录音棚里对纸笔发力。因为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有了周杰伦在音乐这个大舞台上的闪烁光芒。当我们计算他在音乐上取得的奇迹有百分之多少来自上天的所赐时,他的回答是:“我不聪明,我只是听妈妈的话不断努力。”听完后女儿震撼不已,从此我不需要为孩子练琴的事发愁了。
我想女儿不是与我的学生年龄相仿吗?何不用故事来感染学生提高教育效果呢?有一段时间,班里有几个男生沉迷网络,我就联系家长采用围、追、堵的方法,让他们远离网络的虚拟世界,同时给他们讲《网络是天使还是魔鬼》《爱读书的毛泽东》,让他们知道要正确对待网络;学生自私自利时,我给他们讲《藏羚羊的故事》;学生不写作业,不珍惜时间,我就给他们讲《鲁迅先生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美国教育家吉姆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故事不仅反映生活,而且对人的塑造施加着积极影响,具有教育功能。班主任在工作时,结合故事,让学生在听懂故事后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打开心结,开启心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意三:写日记实现一举两得
中午,很多学生在校用餐,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用锓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的孩子光吃蔬菜不吃肉,看到那一块块瘦肉被倒进剩饭桶我就觉得很可惜:有的光吃肉不吃蔬菜,这样导致班里出现了好几个小胖墩儿,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的调皮捣蛋,吃没吃相,狼吞虎咽。有一次为孩子们盛好饭菜后我正埋头批阅日记,一名女生叫起来:“老师,陈航翔哭了。”原来,他不小心碰到了同桌黄菲的饭,坐在旁边的双胞胎姐姐黄艳便把黄菲的饭倒在了陈航翔的饭盆里。
我知道刚开学不久,孩子的用餐习惯不容乐观,但我也知道在用餐的问题上,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责备。我继续批阅日记,脑海里浮现了这样的想法:对别人,孩子们似乎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唯独对自己,却总是雾里看花,我可以让他们把餐桌上的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然后在班里“播音”啊!这样不就能让孩子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到自己的行为了吗? 我暗地叫来每一组的习作能手,布置任务:明天午餐,仔细观察你在的那桌吃饭最有特点的一位同学,把他用餐时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后天交给老师,行动必须保密。第三天早晨,日记交到我手上,语文课时我就开始“播音”了;“你用调羹在有肉丝的菜盆里左挑右挑,此时的菜已被你搅得一片狼藉,有些菜已经挂在了盆边上,晃悠晃悠的,而肉丝已被你吞下肚子……”“你瞧,他开始吃饭了,十分钟过去了,他饭盆里的饭颗粒未少,但菜已被他一扫而空了,一片菜还粘到他的嘴角上。他便娴熟地用调羹把菜往上一撩,再往嘴里一塞,便嚼起来……”“哈哈……”孩子们禁不住傻笑起来,原来自己的吃相还这么逗,于是我便布置任务了:“大家用心观察周围同学的吃相,然后写成日记,在班里‘播报’。”
日记像一面哈哈镜,他们在写日记和读日记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发现了身边的榜样,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创意四:小平台练就大本领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改变“填鸭式”“灌输式”“千人一面”的传统教育模式,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学习内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
黑板报是丰富学生知识和增长见识的沃土,同时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和张扬个性的平台。刚开始,我只是让个别能写会画的学生参与,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创作黑板报,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者。为了充分发挥黑板报的作用,我实行学生分组(遵循强弱搭配、能力互补的原则),小组轮流办报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办报的机会。以德育教育为载体的板报,是学生心声的吐露。那一幅幅富有教育意义的图画,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那一篇篇真切的阅读体会,是孩子被震撼、被感动了的心声最自然的流露。参与一次办报就是一次综合能力的提高;参与一次办报就是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参与一次办报就是迎接一次新的挑战。学生对黑板报的赏析,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陶冶了情操。我还将每期的板报拍下来,并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名为《大展风采》,孩子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心血啊!小平台练就了大本领,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到了自信。
班级是学校的单元,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师生共同耕耘的土壤。创建具有个性、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学生才能迈开更大的步伐,自发、热情地投入学习,不断成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班主任,我有足够的耐心,努力用科学的、有新意的方法让小苗苗们茁壮成长。
编辑: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