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是实施任何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
1.建设“亲亲自然乐园”
在家庭中,家长可利用家里朝阳的空间开辟一小块地方,给孩子创设一个探究动植物的家庭自然乐园。
(1)亲子种植、饲养
在自然乐园中,可以种植各种植物,饲养各种小动物并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家长可引导孩子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根、茎、花、种子、果实进行探究和认知。例如,春季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播种一些青菜种子,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种子的变化并进行记录;还可以让孩子对“土豆…‘大蒜…‘小麦”“绿豆发芽…‘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等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2)亲子观察
与孩子一起做试验,例如,种植同一种植物而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通过浇水量的不同、接受阳光照射时间的长短、是否接触空气等)。家长可让孩子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另外,还可以观察植物的毛细现象、向光性、叶的蒸腾、叶的侧身现象、叶的光合作用等,通过动手操作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特性。
2.建设“快乐探索区”
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开辟一块科学园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孩子提供充分操作的条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科学小观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科技作品等,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例如,制作小降落伞,探究蜡烛燃烧和空气的关系;提供吸管和乒乓球,和孩子一起玩吸管吸乒乓球的游戏;提供吸管、剪刀、药丸、小豆等材料,制作并一起探究药丸翻跟头的秘密……让孩子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表象,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家长应该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科技活动内容,与孩子一起动手操作,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美妙的百科全书,四季轮回、百鸟争鸣、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等都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资源。家长应多创造机会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在树林中、田野里、小河边、草丛中和孩子一起捕捉科学、触摸科学,激发孩子探究世界的愿望,留下探究世界的足迹。例: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可爱的蚕宝宝如何吐丝结茧,了解蚕的成长过程;下雨天让孩子打上伞去感受雨点、水花的特点;亲子共同走进田野菜地,通过自己拔萝卜、挖青菜、刨花生或红薯;去开心农场,河边垂钓;等等。
在与自然万物的互动中,孩子们的发现不胜枚举:樟树春天开花,黄绿色,秋天结果,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呈黑紫色。而春天开花最早的是迎春花,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桂花叶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樟树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新叶长成后,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色;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花大色白,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见花开的各种形态……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其中,孩子们通过参观、观察和探索,不仅丰富了经验,培养了他们探索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好奇好问,乐于尝试、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探究精神。
2.走进大生活
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都能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管子、瓶子、易拉罐、漏斗、玻璃球等,都是科学教育的奇特资源。“叮吟当啷”,风铃制作材料的不同,响声也不一样;“叠叠乐”,包装盒有的小、有的大、有的方、有的圆、有的轻、有的重,倒了叠、叠了倒中找到了平衡、重心的秘密……生活中随处丢弃的废旧材料在孩子小手的摆弄下,成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孩子一起寻找、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秘密。例:电风扇为什么会转动?小闹钟怎么会滴答滴答地走动、发出声响?和孩子一起做小实验《电珠亮了》,在实验中,让孩子们感知什么东西是导电的?什么东西是不导电的?整个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用电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带孩子走进科技馆亲身体验各种有趣的科技游戏,带孩子看看科技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在活动中使孩子发现科技是多姿多彩极具魅力的,从而激发孩子对科技的兴趣。
适合孩子阅读的或适合亲子阅读的科普书籍外,家长还要善待孩子的提问。要知道孩子是好学善问的:为什么蝴蝶会飞,而人不会飞?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为什么……孩子会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围绕在你身边。作为家长,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仔细聆听;二是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孩子细致讲解。当孩子的问题你不会回答时,千万不要含糊其辞搪塞或干脆呵斥孩子太烦,打击孩子求知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坦诚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并和孩子一起去寻求答案(书上查询、网上搜索等)。
1.建设“亲亲自然乐园”
在家庭中,家长可利用家里朝阳的空间开辟一小块地方,给孩子创设一个探究动植物的家庭自然乐园。
(1)亲子种植、饲养
在自然乐园中,可以种植各种植物,饲养各种小动物并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家长可引导孩子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根、茎、花、种子、果实进行探究和认知。例如,春季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播种一些青菜种子,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种子的变化并进行记录;还可以让孩子对“土豆…‘大蒜…‘小麦”“绿豆发芽…‘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等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2)亲子观察
与孩子一起做试验,例如,种植同一种植物而采用不同的种植方法(通过浇水量的不同、接受阳光照射时间的长短、是否接触空气等)。家长可让孩子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另外,还可以观察植物的毛细现象、向光性、叶的蒸腾、叶的侧身现象、叶的光合作用等,通过动手操作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特性。
2.建设“快乐探索区”
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开辟一块科学园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孩子提供充分操作的条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科学小观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科技作品等,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例如,制作小降落伞,探究蜡烛燃烧和空气的关系;提供吸管和乒乓球,和孩子一起玩吸管吸乒乓球的游戏;提供吸管、剪刀、药丸、小豆等材料,制作并一起探究药丸翻跟头的秘密……让孩子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表象,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家长应该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科技活动内容,与孩子一起动手操作,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最美妙的百科全书,四季轮回、百鸟争鸣、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等都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资源。家长应多创造机会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在树林中、田野里、小河边、草丛中和孩子一起捕捉科学、触摸科学,激发孩子探究世界的愿望,留下探究世界的足迹。例: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可爱的蚕宝宝如何吐丝结茧,了解蚕的成长过程;下雨天让孩子打上伞去感受雨点、水花的特点;亲子共同走进田野菜地,通过自己拔萝卜、挖青菜、刨花生或红薯;去开心农场,河边垂钓;等等。
在与自然万物的互动中,孩子们的发现不胜枚举:樟树春天开花,黄绿色,秋天结果,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呈黑紫色。而春天开花最早的是迎春花,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桂花叶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樟树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新叶长成后,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色;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花大色白,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见花开的各种形态……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其中,孩子们通过参观、观察和探索,不仅丰富了经验,培养了他们探索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好奇好问,乐于尝试、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探究精神。
2.走进大生活
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都能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管子、瓶子、易拉罐、漏斗、玻璃球等,都是科学教育的奇特资源。“叮吟当啷”,风铃制作材料的不同,响声也不一样;“叠叠乐”,包装盒有的小、有的大、有的方、有的圆、有的轻、有的重,倒了叠、叠了倒中找到了平衡、重心的秘密……生活中随处丢弃的废旧材料在孩子小手的摆弄下,成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孩子一起寻找、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秘密。例:电风扇为什么会转动?小闹钟怎么会滴答滴答地走动、发出声响?和孩子一起做小实验《电珠亮了》,在实验中,让孩子们感知什么东西是导电的?什么东西是不导电的?整个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用电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带孩子走进科技馆亲身体验各种有趣的科技游戏,带孩子看看科技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在活动中使孩子发现科技是多姿多彩极具魅力的,从而激发孩子对科技的兴趣。
适合孩子阅读的或适合亲子阅读的科普书籍外,家长还要善待孩子的提问。要知道孩子是好学善问的:为什么蝴蝶会飞,而人不会飞?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这么长?为什么……孩子会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围绕在你身边。作为家长,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仔细聆听;二是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孩子细致讲解。当孩子的问题你不会回答时,千万不要含糊其辞搪塞或干脆呵斥孩子太烦,打击孩子求知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坦诚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并和孩子一起去寻求答案(书上查询、网上搜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