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滋味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而透过墨香感受文字中的酸甜苦辣,更是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阅读训练一】
  饺子记盛
  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就是“包饺子”。
  我至今仍不习惯,甚至不喜欢吃馒头,馒头实际上只是一团蓬松的面坨,单调而“乏味”。而且由于它是发面的,人家取它的优点是松软,而我恰恰是因它的“棉花状”而难以吞咽。数十年了,总爱不起来。饺子则不同,外皮是不发酵的实面,吃起来润滑好下口。因为饺子裹着馅,而馅是繁复多彩的。单纯的外皮和复杂的内馅,因反差互补而成了一道美食。
  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下馆子,包饺子本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虽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
  吃饺子讲究薄皮大馅,过去北京街摊上卖的,是用秤稱,一两六只。那时面有定量,比较金贵,不能多,想吃大馅也不成。想吃大馅饺子只有自己包。近期,北大这边的畅春园超市,有卖大馅饺子的,他卖的是馅,包得越多越挣钱,这就正中消费者的下怀。这家小店只占超市门边一小间,一两张桌子,三五张椅子,现包,现称,现煮,热腾腾出锅上桌。我在这里“宴请”过许多朋友,包括外宾。吃过的无不叫好,说是京城第一。你若不信,可以亲自体验,不远,北大畅春园社区超市一个犄角便是。
  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更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谈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办的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面,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我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真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是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作者谢冕,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3日,有删改)
  思考
  1.题目“饺子记盛”中的“盛”有哪些意思?选文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
  
  2.第四段中,作者为何要费很多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何用意?
  
  3.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
  
  【阅读训练二】
  母亲那碗腊八粥
  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据老辈人讲,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我在清晰地记下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米、豆等粮食作物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菰、荸荠、红枣、白果、莲子、杏干、核桃仁等混合煮成。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碎时,总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时,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便响成一片。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我那心窝里别提有多温暖了!
  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之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觉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作者徐学平,选自《北方人》2014年第2期,有删改)
  思考
  1.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2.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的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觉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分析。
  
  
  3.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这样写道:“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本文也写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异同点,请简单回答。
  
  
  
  
  
其他文献
近几年,“遍地舞姿”成为城乡的一道风景,但在活泼灵动的舞姿背后,却是跳舞者与周围居民间矛盾与纠纷的不断升级……  黑 2018年,一起发生在湖南长沙的广场舞纠纷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报道,事发当晚,十几位老人打开音响跳起广场舞。小区居民贺某的孩子嫌音响声音太大影响做作业,贺某于是下楼与跳舞者理论,因情绪激动,贺某突然倒地。据医生称,贺某系心源性猝死。  (选自《法制日报》2018年11月21日)
期刊
一天天长大的你,是否觉得妈妈的唠叨很无趣?是否因为与不善表达的爸爸交流不畅而感到失落?是否曾和父母因为某句话、某件事而出现过争执?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与父母坐下来好好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情境设置  上午第一节课的时候,曹老师看到李奕冰的母亲提着早点站在教室外。原来,早上李奕冰磨蹭着不肯起床,她母亲吼了她几句,李奕冰一赌气,早饭也没吃就来学校了。她母亲怕她饿着,只好买了早点送来。  “这
期刊
故乡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更是你的精神家园与灵魂栖居所。面对故乡,无论是景是事还是人,相信你总有很多回忆吧!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故乡的路,故乡的情,总有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  请以“忆故乡”为话题,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景物风情、人物故事的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期刊
剧情简介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海岛上,小男孩小本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布朗娜度过了最后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雪儿出生,母亲却离开了。转眼,过了六年,他们的父亲康纳始终未从丧妻之痛中走出,而充满幻想的雪儿偶然发现妈妈留下的贝笛,结果险些溺毙大海,最终导致奶奶强制性地将两个孩子带离这座小岛。兄妹俩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两人决定回到海边的家乡。路途中,他们不仅遇到各种精灵,还要躲避、迎战追捕他们的女巫
期刊
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时使人脑中起幻象,这作者和那作者又是绝对不同的。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这其中有作者自己的遗传和环境,自己的
期刊
“来,同学们!发卷子了!”数学老师应声而入。①我的心不由地一緊,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张卷子的去向,听着每一个分数在教室里回响。②  “100分,100分……”我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已经拿上了试卷,只好佯装镇定,心里却早已乱作一团。③“×××96分!”我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泪水却在看到试卷的一瞬间流了下来。这次排名居然跌到了班里的第28名。整整一节课,我都沉浸在逆流成河的悲伤中。  下课铃刚响,他一个箭
期刊
【文题亮相】  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歡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可以回顾一下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大家选出的照片和写出的故事汇集起来,编辑成册。  【思路导引】  1.仔细审题
期刊
时间如一泓清澈的泉水,哗啦啦地流着,不知疲倦,永不停息;时间如一列疾驶的火车,驰骋在风景旖旎的路途上;时间如一杯醇香的烈酒,它可以陶醉一个人,也可以麻木、摧残一个人;时间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厚重、沉稳,充满魅力。可以这么说,时间,对于那些勤奋进取的人是充满魅力的!  “新华网”:贾平凹散文集《自在独行》上市两年来,已售出百万册。2018年11 月 6 日,由北京时代华语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
期刊
有一种声音,和着歌者的生命激情,让你心动;有一种舞蹈,凝着舞者的激越奔放,让你痴迷。这些极尽生命激情的歌舞,或是在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感恩,或是在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感怀……  ▲▲激情的舞蹈·陕北的鼓  开阔的山脚下,列立了百十号男女,他们身穿白羊皮褂大红裤子,在群山为背景的大地上等待声音的召唤。有了,是唢呐声,像是从天上忽然落下来的,又仿佛是从地下陡然冒出来的,如游丝般,苍凉悠婉地响了起来,恍若无影的
期刊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素材解读  作者以精练的文笔,突出表现了孙权劝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