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二想” 重点击破

来源 :开心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yhgniewvlfdjtoop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中审题又是难点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审题中的感情倾向和关键句的思维延伸做了一定探索,对学生审题立意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审题感情倾向思维延伸
  
  学生写议论文审题难,难在找不准材料的寓意,下笔之前心里没有准绳。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审题过程中,做到“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二想”上,重点击破审题中存在的难题。
  一、想材料的感情倾向
  分析材料的情感是把握审题方向的关键。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审题先看所给材料的感情倾向,理解材料是褒扬,还是批判、讽刺。
  有些材料的感情倾向是通过材料中多个观点对比来呈现的,学生往往无法全面分析材料,这时,可以指导学生先找出几种观点,再分辨其中的感情倾向,例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的审题训练: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就模仿老鹰俯冲的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累,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在材料最后一段,学生找到了材料的感情倾向,但却出现了牧羊人和孩子对乌鸦的两种不同评价。进一步分辨,发现牧羊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贬低、不屑,而孩子的言语中透露着喜爱和鼓励。如何取舍?我让学生思考:牧羊人和孩子眼中的乌鸦为什么会不同,他们看到的乌鸦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议论纷纷,说出了不同的看法:“乌鸦盲目模仿”、“乌鸦没有自知之明”、“向强者学习应当鼓励”、“勇于追求的精神最可爱”、“‘东施效颦’未尝不可”等等,这时学生发现,写作可选择的角度有很多,按照不同的感情线索,可以成就不同的文章。
  二、想材料中关键词句背后的思维延伸
  学生虽然已有在材料中找关键词句的意识,但找到之后很多学生还是审不清题。问题就在于: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关键词句背后思维延伸的思考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训练学生学会“自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问什么呢?如关键词是物品,关键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关键词是形容词,感情色彩是什么?关键句是总结性的句子,那包含几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自我发问是一种自我引导的过程,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例如材料《沙》的审题训练:
  沙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学生都能找到关键字 “沙”“金”“最不值钱”、“最宝贵”。有学生定下主题: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内在。这些学生只是从“沙”的角度入手,不够准确。这时,我要求学生问自己:沙和金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沙里蕴藏着金。接着问为什么沙子最不值钱,而金子值钱?学生回答:因为沙子很普通,金子很珍贵。答案一出,材料的主题就出来了,就是平凡普通中蕴含着珍贵。看似简单的一两个问题,往往就成了帮助学生找准审题的切入点。
  找到关键词句后,有的关键词句范围大、内容多,意思抽象模糊,我就引导学生用另一个意思更明确的,范围更小的替换原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找准材料的立意。例如材料《依米小花》的审题训练: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种叫依米的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面对材料学生感到陌生,而且材料涉及内容多而杂。有个学生找到关键句“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却不明确句子意思。我让学生用别的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夕阳虽美,却近黄昏”、“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厚度”、“用生命换取成功”等句子展现出来了。接着,替换原句,看与原意是否相符。经过分析议论,学生普遍认为:第一个替换的句子感伤,含有惋惜的意思,和材料表达的感情不符;第三个是说要成功就要牺牲生命,可原材料的意思是依米小花在香消玉殒前至少灿烂过,追求过,这样一比较显然也对不上;只有第二个句子,无论意思和感情与原句都相符。这样,学生理解了这则材料的意思,根据材料作文的难度就缩小了。
  
  参考文献:
  [1] 冯建利.找准材料“抓手”,准确审题立意——高三材料作文教学中审题立意的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2] 郭登成.用分类法给材料作文立意[J]. 语文月刊,2013.
  
  作者简介:戴慧君,江西省龙南中学,邮编:341700
  
其他文献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重要的,它为后继科学课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遇见困惑,先独立思考,多想为什么,怎么样,然后主去寻找答案,解决疑惑。比如,怎样才能证明植物需要阳光?自行车骑起来为什么不倒?近视眼的人年老后不花眼,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遇见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应当设法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通过实
期刊
那些纤瘦的背影     在一个穷奢极“瘦”的时代,普通人尚且想方设法减掉身上的几斤赘肉,更何况生活在镁光灯下的人群?上世纪90年代是凯特·摩斯那样的“流浪儿”的天下,T台上一具具顶着熊猫眼的骨架令人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行尸走肉”,这种风潮最后在谴责声中退出历史舞台。几年之后的今天,它换了一副马甲卷土重来,像传染病一样一夜之间占领了演艺圈,这就是近来频频见诸报端的“棒棒糖脑袋”。  “棒棒糖脑袋”
期刊
我们村几乎都姓陈,据说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代,所以我的家乡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开漳圣王民俗文化节”。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  今年恰逢周六,我有幸参加今年的文化节盛会,真是兴奋不已。这一天,我来到威惠庙门前,看到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那歌声、鞭炮声、锣鼓声,声声入耳,震耳欲聋。我迅速挤进人群欣赏舞蹈、凉伞、舞狮、舞龙、踩高跷、武术等节目的表演。节目精彩绝伦,我们每个人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
期刊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  那时,祖先们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至于后来将绳索悬挂于木架上,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寒食日即寒食节。  当时,为了拴秋千的绳索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
期刊
2004年的冬天,我在电影院里看了8遍《功夫》,另外看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声音我都无比熟悉,每一次看时我都在默默祈祷不要结束不要结束,我害怕电影结束的那种失落和空虚,希望它永远放下去,但它只有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无法阻挡。  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热爱电影,我热爱的不仅仅是某些影片,而是电影这个东西以及和它相关的一切,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到喜欢的电影时
期刊
姚力是学生会干部,言谈举止绅士得体,作风一贯严谨。不过,在我面前他就是个任性骄傲的孩子。  我们同院不同专业。大二相互认识了,应该说都不是初出茅庐的青涩小孩,可他追我用的是最孩子气最幼稚的方法——调侃我、捉弄我、和我抬杠斗嘴。我不是温柔退让型的,总是为了一争高下闹得大眼瞪小眼、脸红脖子粗,就在这种吵吵嚷嚷的日子里,心被偷了去。  正式交往后,他还是油嘴滑舌、嬉皮笑脸,我还是敏感任性。碰撞几乎成了我
期刊
铃声消散在了风声里,  阳光消弭在了空气中,  当我们认为永会纷扬的粉笔灰落定在槽中,  当我们认为永会开启的大门落上了锁,  我们才明白  我们指间流过的时光,  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最后也竟是寂静与寥落,  那侧头便可望穿的几米廊坊,  更是无需再提,  时间因为那半开的练习册和那未擦净的板书,  似乎依旧凝固在以前,  直到校工拍拍我的肩膀,  收走那半开的练习,洗净了黑板,  给大门落
期刊
在中国待的时间加起来快有四年了。我的成年大部分是在中国过的。让我写一篇关于我对中国最深印象的文章觉得很难,把四年的记忆,四年的好坏经历写成一本书比较合适。总有一天我会写一本书,而现在我只想讲一个使我深受感动的一个友善的中国人的故事。  1998年我第一次来中国。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出国,第一次留学,第一次在外国生活。那时候才18岁。来以前我很紧张。来了以后我还是紧张。做平常事,去市场买菜,到邮局寄信,
期刊
【摘要】集体备课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将成为未来教师备课的主流。本文概括说明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并对集体备课的各个步骤展开论述。  【关键词】集体备课交流互助    著名教师于永正说:“不备课或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的确,精心备课,我们才能收获课堂的精彩。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多,每节课精心备课就需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平时大多为应
期刊
【摘要】自信对学习成功很重要,自信能助你走上成功之路。自信心的强弱与学生能力的发挥呈正比例关系;要学会自我分析,要善于自我分析和自我解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成功保证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致榕1982年访问南京大学时,谈到他中学时的一件事: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很坏,很多学生不求上进,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从300名学生中抽出60名组成荣誉班(钱致榕就是其中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