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023144553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以文本为载体,以课堂为传媒,不仅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同时还体现着审美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多项功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血液的流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感触的迟钝。
  阅读教学中情感应如何培养呢?教学时可以多角度多范畴地挖掘丰富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激情导入,促发情感
  
  对于一篇饱含丰富情感因素的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能够使学生进入课文,那对学生来说,就能为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因素打下基础。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为整篇课文奠定一个总体的感情基调,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上下工夫。一个激情的导入、一个美好情境的创设、一段深情的朗读,都有可能使学生涣散的心思得到集中,使学生美好的内心有所促动。
  我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朗读这样一段话:“当我站在长城脚下,我不禁想高呼:‘啊,长城!你是那样刚毅,你是那样坚强,你是那样雄伟;啊,长城!你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你见证着祖国母亲的繁荣与沧桑;你是中华民族不息的生命!’”这样的导入,把学生一切的情感细胞都调动起来。不仅为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感情基调,更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促动,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激情的导入是学生内心情感爆发的催化剂;激情的导入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情的导入使学生开始进入情感的世界。
  
  二、创设情境,读出情感
  
  如何使学生在已有对课文总体感悟,并有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也就是说要真正理解作者的感情,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就必须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所以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因为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再次进入课文,在与文本最近距离的状态下去细读课文;使整堂课的情感主线保持完整性。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一句时,我三次引导学生读:(1)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冰冷的双脚;(2)我们仿佛看到了她身上的每一个伤口;(3)我们仿佛看见了她内心的无数的痛。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语下不断地朗读,使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激情的朗读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与作者、文本最好的情感交流。
  这里的情境创设,既有整体情境的创设,又有个别情境的创设。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得以激发。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为了让学生的读有一个情感的依托,也就是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从而为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 以情激情,激发情感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时不在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教师对教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感染着学生,又为他们树立了无声的榜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文的感情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捕捉能够产生的积极情感,同时还要努力寻觅自己感情的立足点,用教师对课文的不同情感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在教学《麻雀》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都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我在备课时先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然后怀着对母亲无限敬佩走进课堂。上课时,我先讲述自己母亲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母爱的共鸣:“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为了儿女健康成长,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老师的母亲也是如此,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我讲述了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熬夜为我织毛衣的事。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情感共鸣。趁此机会导入课文:人具有亲情,具有母爱,那动物是否也如此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麻雀的课文。这样就为更好地学习课文作了情感铺垫。
  
   四、 借文发挥,升华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找准文本中能促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教材中,有的文章词句蕴涵丰富,耐人寻味;有的文章人物心理描写凝炼;有的文章省略情节;有的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而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往往是有局限的,尤其是内涵丰富、情节复杂、人物心理较为矛盾或者故事发生年代较为久远的文章。如《难忘的一课》,当钟声响起时,作者描写了韩麦尔先生一系列的言行。文本的情感对学生来说确实厚重了些,我借用余光中的《乡愁》,凄婉悠扬的音乐配上如泣如歌的诵读,使每一个同学都感受到了那种难以言传的骨肉分离的切肤之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台湾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真切体会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的分量。
  没有情感的阅读课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没有情感的阅读,是无法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没有情感的世界,是索然无味的。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挑起情感教学的重任,不断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为培养学生的情感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通州市三余小学)
其他文献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及反驳)与思维的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及充足理由律)的一门科学。本文是讲教育心理学的思维规律:问题律、情境律、
使学生学会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从引导注意力、创设情境、指导方法、营造氛围等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 引导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只有爱学才会乐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
掌风所至,半寸厚的木板应声而断,这是跆拳道功夫中的劈技,练功人可以用肉掌砍断木板。高手讲,其实,多则几天,少则几分钟,大多数普通人都可以练成这样的“绝技”。道理何在?当你准备劈木板时,你的眼睛肯定是盯着木板的上面,那么你的手掌与木板接触时,掌力已经是强弩之末。假如你的眼睛盯的是木板后面半尺的地方,你的手掌劈到木板时正好是力量的峰点,因为你的目标还在半尺之外,所以,手掌会穿越木板的阻碍!   把目标
暗淡了经典名著──上海市区初中生文艺阅读趋向陈蜀立社会变革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明显,青少年课外阅读意向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真切地把握这些变化,笔者最近选择四所市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二十一年前,一位笔名潘晓的普通青年发出了如此的困惑与疑问.①二十一年后,我们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却又面临着同样的苦恼与不解,"人生的路啊,
摘要:根据高中女生的选修课教学(形体课)的特点,构建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并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的选修课(形体课)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应用,以检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引导;激发;创新;高中女生 ;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当代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创新发展成了时代的新主题。本文针对高中女生选修课(形体课),提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语文活动课真正“动”起来。    一、 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为内容,以实践性为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
本文介绍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后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介绍在有限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社会政治学科所采取的复习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