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皆知,刘伯温是个智者。他自幼好学,读书一目十行,被乡间誉为神童。他12岁考中秀才,14岁读《春秋》,他读两遍即能背诵,记忆力超群。由于刘伯温博览群书,又通晓天文、地理与兵法,23岁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他体察民情,刚直不阿,不避豪强,被地方豪绅陷害。后任江浙儒副提举与浙东元帅府都事,也因其敢于直言,被迫辞官,时年47岁。
朱元璋带兵南下,其帐下硕儒朱升向朱元璋着重推荐了刘伯温、宋濂等“金华四杰”。当时朱元璋帐下猛士居多,能运筹帷幄者少,故朱元璋亲自宴请刘伯温,刘见朱元璋貌虽丑陋,但有雄才大略,便面陈“时务十八策”,并认定朱是他的“真命天子”,朱元璋闻言大喜,口称老先生,请刘伯温任军师,对其出谋划策,言听计从。并在刘伯温辅助下,灭陈友谅、败张士诚,扫平群雄,一举夺得大明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张良)也”,
朱元璋平定天下,论功封赏,照说刘伯温之功不是第一,便是第二,但朱元璋心计很深,只封刘伯温任御
史中丞兼太史令。原因何在?因朱元璋对其有戒心,怕学识超群与执政能力极强的刘伯温有异心。朱还给刘伯温定位:只允许议政,不允许刘接触权力中枢,让刘当了有名无实权的顾问,刘伯温此时如能学张良隐退,或许还不至于被害。但他出于对朱元璋的忠心,皇帝每次征求他意见,刘伯温还是直言己见,朱元璋想撤销与自己一同起义的李善长宰相之职,刘伯温不好阿谀,当即反对,朱元璋挑拨:“李善长多次构害于你,欲置你于死地,你何故为他说话?”刘伯温正色道:“朝廷损宰相如房子换大柱,千万不可。”朱元璋还是杀了李善长,又让刘伯温荐相,并讲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位候选人,刘伯温一一表示反对,其中杨宪与刘伯温私交最好,但刘伯温说他无能力,汪广洋则心胸狭窄,胡惟庸则表里不一。
由于刘伯温为人清廉,朱元璋几次想抓他把柄而不得,但朱元璋容不得能人,他开始大杀功臣,将与他一起创业的大臣几乎杀得所剩无几。他为了加害刘伯温又把刘伯温当年反对胡惟庸任相的话透露给已当上宰相的胡惟庸,胡惟庸于是千方百计构陷刘伯温,刘伯温此时只能辞官回家,胡密告朱,说刘夜观天象,说青田有王气,朱元璋暴怒,下旨夺去刘伯温俸禄;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带御医探病,刘服了药病情加重,便疑胡惟庸害他,就上奏禀告,不料朱元璋反而不理不问。看来胡害刘伯温,至少是经朱元璋默许的,否则胡也没那个胆子。救过朱元璋几次命的刘伯温终于在孤寂痛苦中病逝。
刘伯温死前一月,一直尊刘为老先生的朱元璋写了一封信给他“子房”,斥其“尔刘基”,刘伯温恐怕此时知其所惑了,但当他真正认识朱元璋的为人,毕竟太迟了。
(据《新民晚报》米舒/文)
朱元璋带兵南下,其帐下硕儒朱升向朱元璋着重推荐了刘伯温、宋濂等“金华四杰”。当时朱元璋帐下猛士居多,能运筹帷幄者少,故朱元璋亲自宴请刘伯温,刘见朱元璋貌虽丑陋,但有雄才大略,便面陈“时务十八策”,并认定朱是他的“真命天子”,朱元璋闻言大喜,口称老先生,请刘伯温任军师,对其出谋划策,言听计从。并在刘伯温辅助下,灭陈友谅、败张士诚,扫平群雄,一举夺得大明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张良)也”,
朱元璋平定天下,论功封赏,照说刘伯温之功不是第一,便是第二,但朱元璋心计很深,只封刘伯温任御
史中丞兼太史令。原因何在?因朱元璋对其有戒心,怕学识超群与执政能力极强的刘伯温有异心。朱还给刘伯温定位:只允许议政,不允许刘接触权力中枢,让刘当了有名无实权的顾问,刘伯温此时如能学张良隐退,或许还不至于被害。但他出于对朱元璋的忠心,皇帝每次征求他意见,刘伯温还是直言己见,朱元璋想撤销与自己一同起义的李善长宰相之职,刘伯温不好阿谀,当即反对,朱元璋挑拨:“李善长多次构害于你,欲置你于死地,你何故为他说话?”刘伯温正色道:“朝廷损宰相如房子换大柱,千万不可。”朱元璋还是杀了李善长,又让刘伯温荐相,并讲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位候选人,刘伯温一一表示反对,其中杨宪与刘伯温私交最好,但刘伯温说他无能力,汪广洋则心胸狭窄,胡惟庸则表里不一。
由于刘伯温为人清廉,朱元璋几次想抓他把柄而不得,但朱元璋容不得能人,他开始大杀功臣,将与他一起创业的大臣几乎杀得所剩无几。他为了加害刘伯温又把刘伯温当年反对胡惟庸任相的话透露给已当上宰相的胡惟庸,胡惟庸于是千方百计构陷刘伯温,刘伯温此时只能辞官回家,胡密告朱,说刘夜观天象,说青田有王气,朱元璋暴怒,下旨夺去刘伯温俸禄;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带御医探病,刘服了药病情加重,便疑胡惟庸害他,就上奏禀告,不料朱元璋反而不理不问。看来胡害刘伯温,至少是经朱元璋默许的,否则胡也没那个胆子。救过朱元璋几次命的刘伯温终于在孤寂痛苦中病逝。
刘伯温死前一月,一直尊刘为老先生的朱元璋写了一封信给他“子房”,斥其“尔刘基”,刘伯温恐怕此时知其所惑了,但当他真正认识朱元璋的为人,毕竟太迟了。
(据《新民晚报》米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