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之惑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皆知,刘伯温是个智者。他自幼好学,读书一目十行,被乡间誉为神童。他12岁考中秀才,14岁读《春秋》,他读两遍即能背诵,记忆力超群。由于刘伯温博览群书,又通晓天文、地理与兵法,23岁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他体察民情,刚直不阿,不避豪强,被地方豪绅陷害。后任江浙儒副提举与浙东元帅府都事,也因其敢于直言,被迫辞官,时年47岁。
  朱元璋带兵南下,其帐下硕儒朱升向朱元璋着重推荐了刘伯温、宋濂等“金华四杰”。当时朱元璋帐下猛士居多,能运筹帷幄者少,故朱元璋亲自宴请刘伯温,刘见朱元璋貌虽丑陋,但有雄才大略,便面陈“时务十八策”,并认定朱是他的“真命天子”,朱元璋闻言大喜,口称老先生,请刘伯温任军师,对其出谋划策,言听计从。并在刘伯温辅助下,灭陈友谅、败张士诚,扫平群雄,一举夺得大明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张良)也”,
  朱元璋平定天下,论功封赏,照说刘伯温之功不是第一,便是第二,但朱元璋心计很深,只封刘伯温任御
  史中丞兼太史令。原因何在?因朱元璋对其有戒心,怕学识超群与执政能力极强的刘伯温有异心。朱还给刘伯温定位:只允许议政,不允许刘接触权力中枢,让刘当了有名无实权的顾问,刘伯温此时如能学张良隐退,或许还不至于被害。但他出于对朱元璋的忠心,皇帝每次征求他意见,刘伯温还是直言己见,朱元璋想撤销与自己一同起义的李善长宰相之职,刘伯温不好阿谀,当即反对,朱元璋挑拨:“李善长多次构害于你,欲置你于死地,你何故为他说话?”刘伯温正色道:“朝廷损宰相如房子换大柱,千万不可。”朱元璋还是杀了李善长,又让刘伯温荐相,并讲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位候选人,刘伯温一一表示反对,其中杨宪与刘伯温私交最好,但刘伯温说他无能力,汪广洋则心胸狭窄,胡惟庸则表里不一。
  由于刘伯温为人清廉,朱元璋几次想抓他把柄而不得,但朱元璋容不得能人,他开始大杀功臣,将与他一起创业的大臣几乎杀得所剩无几。他为了加害刘伯温又把刘伯温当年反对胡惟庸任相的话透露给已当上宰相的胡惟庸,胡惟庸于是千方百计构陷刘伯温,刘伯温此时只能辞官回家,胡密告朱,说刘夜观天象,说青田有王气,朱元璋暴怒,下旨夺去刘伯温俸禄;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带御医探病,刘服了药病情加重,便疑胡惟庸害他,就上奏禀告,不料朱元璋反而不理不问。看来胡害刘伯温,至少是经朱元璋默许的,否则胡也没那个胆子。救过朱元璋几次命的刘伯温终于在孤寂痛苦中病逝。
  刘伯温死前一月,一直尊刘为老先生的朱元璋写了一封信给他“子房”,斥其“尔刘基”,刘伯温恐怕此时知其所惑了,但当他真正认识朱元璋的为人,毕竟太迟了。
  (据《新民晚报》米舒/文)
其他文献
由于日益恶化的病情,蒋介石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生前最后公开露面四次。这四次露面都是在宋美龄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采取的宣传手法——      1969年7月的一天,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从士林官邸搬去阳明山官邸避暑。谁曾想,在去阳明山的路上遭到一场严重的车祸。在这次车祸中,蒋介石的胸部受到严重撞伤。宋美龄坐在蒋介石的左侧,在遭到突然撞击时,双腿撞上前面的玻璃隔板,立刻发出痛苦的尖叫。
期刊
神奇的中央特科,内部有个称为“打狗队(团)”的特殊组织,又称“红色恐怖队——红队”,打狗队自它成立的那一天起,惩处背叛党的叛徒为其重要任务,展开了惊险而又极富有传奇色彩的“打狗行动”——      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共产党人,一时间阴霾密布,暗无天日。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当时中共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在上海创建中央政治保卫机构——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特科的主要
期刊
被曹操挟持,又被曹丕强迫“禅让”的汉献帝刘协是一个有治国之能而无治国之力的可怜皇帝。   在新《三国》中,汉献帝一忍再忍,退无可退,最后他凿沉自己的船,皇后对他说:“这一次,你终于像个男人了!”与他一同葬身水底。其实,汉献帝是病死的,而他的皇后也没有殉葬,在他死后还活了许多年。   汉献帝的皇后有两位,第一位伏寿皇后,因为支持献帝谋杀曹操,被发现,曹操派人将她从宫中的夹壁里抓出来处死,同时毒死她生
期刊
“燕子李三”的由来  他行踪不定,每次作案后,为显示自己艺高胆大,还故意戏耍权贵,仿效传奇小说中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以表示“此事由爷做”,与外人无关。“燕子李三”的名头即由此而来。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1894年生于河北涿县。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学了点武艺。因其禀赋较好,身体轻快,渐渐地爬墙上树易
期刊
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东方》,向观众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39集电视剧《东方》第6集开始,有这样一组画面:毛泽东主席正式出访苏联,专列路过沈阳站时,张闻天、李富春等人到站台迎接。到了第17集,毛主席访苏结束,专列又回到沈阳。这时,毛主席高兴地会见了东北局的干部们,还视察了工厂、大学……正在热播的《东方》引起了许多沈阳观众的兴趣。这是因为,除了剧中毛主席访苏时的许多镜头是在沈阳拍摄的外,还有一
期刊
在古代,作品往往代表着“文凭”。比如唐朝,书生们经常将诗文等自己创作的成果,写在卷轴上,送给官场显贵、名士要人,借此表现自己的才华程度,以期获得青睐,希望能得到军师、师爷、谋士、账房之类的职位,挣点薪水养活一家老小。如果穷到家徒四壁的地步,家里等米下锅怎么办?文人们迫不得已,只好摆个地摊卖作品,管它后世值多少钱,先填饱眼皮底下的肚子再说——拿今天的眼光来看,相当于卖文凭。   有件趣事,讲的就是彼
期刊
吴敬梓(1701-1754)是清代著名作家,他所写的《儒林外传》被中外研究者誉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最具创新性的现实批判主义著作。那么吴敬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呢?   大家都知道明清是古代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也是科举考试走向僵化没落的时期。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据说其家族几辈人都曾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吴敬梓这一代,却是时运不济,他本人自1720年初次参加科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功名”可言
期刊
“大脚、不妾、可离婚……”如果1900年,蔡元培没有写这张征婚启事,也许就没有中国美院教授孙劲松先生,他也不会昨天坐在章太炎纪念馆内,讲述曾外公的故事。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杭州名人纪念馆请来辛亥革命先贤蔡元培先生的曾外孙孙劲松,讲述他心目中的蔡元培。这是“名人后代讲名人”系列今年的第一讲,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五讲。   孙劲松是蔡元培长女蔡威廉的外孙,蔡元培第二任夫人黄世振一脉,称呼蔡元培“
期刊
在传统社会中,商人是一个矛盾的群体,一方面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另一面又有“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的古语。   很多关于古人的文学作品都对传统商人的操守大加赞誉,比如描述晋商的、徽商的等。这给人一种感觉,古代商人在道德操守上要远远高于现代商人。   实际情况如何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中国商人的道德操守确实要普遍高一些。原因很多,首先,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大范围的人员流动不多,大
期刊
沈怡君容貌美丽、身材修长,她在某航空学院大专毕业后成功应聘为某航空公司的空姐,她接触到的男人大部分都是非富即贵。因为自己的虚荣心,沈怡君认识一泰国公司老总后辞职来到泰国,没想到她的这一选择却让自己走进了深渊——      虚荣空姐玩劈腿落陷阱  1980年出生的沈怡君是江苏南通人,容貌美丽、身材修长的她在某航空学院大专毕业后成功应聘为某航空公司的空姐。  空姐这个职业本身就是和财富打交道的,沈怡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