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说明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
  本课教学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凭借列宁爱鸟、爱孩子的故事,唤起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真爱。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三、学习1自然段
  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3-10自然段
  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1、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2、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3、5、7、9自然段)
  (2)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3、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
  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
  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好,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男孩了,老师是列宁,我来问你,你一定要如实地回答我,好吗?
  师:会飞回来?生1:一定会飞回来。
  师:小男孩,你为什么那么肯定?生2:因为我捉走了灰雀。
  师:噢,灰雀是你捉去的。小男孩,你现在在想什么呀?
  生3: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
  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4、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生鼓掌)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
  (生鼓掌)
  (4)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五、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2、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
  (3)师: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六、总结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七、作业
  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其他文献
1 课标词汇要求与《牛津高中英语》Word Power部分的特点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现在词汇教学的"质"(即掌握词汇的深度)和"量"(即词汇量的多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显著增加。八级目标要求高中学生"学会使用35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而九级目标要求的词汇量达到了4500个;另一方面,新
期刊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马路小学 双鸭山 155100  语文是思维空间的拓展与延伸,要想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语文,就必须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的相连,让生活与语文教学擦出闪亮的火花,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回味生活。学习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学习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的生活气息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语文教学走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初中学生中培养创新能力更为迫切。文中,本人依据二十来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趣味性、延伸性等四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敏锐性;广阔性;趣味性;延伸性  1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
期刊
陕西省宜川中学 宜川 71620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三位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
期刊
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 天津 东丽区 300300  【摘要】以Stoner公司的SPS软件为基础,采用VC与Flash等语言进行联合开发,建立了输油管道实验系统的模型,可对稳态、瞬态等工况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后台完成相应工艺参数的计算,并在用户界面显示。在实验仿真系统主界面内,对系统的各种参数情况进行介绍,搭配各装置的实物展示图片,为学生建立对各装置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SPS;输
期刊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澄江乡合建小学 都安 530700  课堂上,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让学生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激活课堂,以改变"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讲台上飞沫横行,讲台下一片死寂,面对无聊的课堂内容,同学们各行其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消磨
期刊
河北省廊坊市华油五中 廊坊 065000  【摘要】回顾自己从教的几年,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却经历了从老教材到新课程的变更。在前几年,也参与过很多的听课评课活动。回忆这些听评课活动的过程和现象,不难发现教研工作的实际效果与应有的效益存在很大的差距。传统的听评课制度多带有甄别和奖惩的功能,听评课的结果多与评先表优、提职、晋级等联系起来。因此,参与听评课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
期刊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自主探究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期刊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第四中学 天镇 038200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研究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应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认识,它是思维加工厂的产物,比一般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具有更高
期刊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 曲靖 655000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自由联想与表达的个性;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见解、保留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人格的尊严、思想的尊严、个性的尊严。一言以蔽之,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