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存在问题
在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最能反映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考生是否能够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在这道试题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综观历年高考阅卷的情况,书面表达历来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考生此题的实际得分与他们的估计分相差甚远,从而使学生对书面表达谈虎色变。
问题主要表现为考生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造句,语法错误严重、语不成句、内容贫乏、谋篇布局不尽合理、上下文衔接过渡不自然、缺少文采和亮点、书写不规范等方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深入探究。
二、分析问题
究其原因,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但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有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错误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师的事情,不少学校初中阶段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系统训练是一纸空白。
正是这些教师的错误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导致学生错失了英语语言思维形成的“Golden time(黄金时期)”。其结果是,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进行系统训练的重负落到了高中教师的肩上,而高中教师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上也存在着不少误区,具体表现为:
(1)评价主体一元化,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价”,这种模式无不彰显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受评,游离在作文评价主体之外,教师评价成了唯一的标准。
(2)作文评价模糊化,教师对学生书面表达评价反馈通常程式化、简单化,一个分数或字母等级便成了教师的终结性定论。
偶见一些表扬式评语“Good,Better,Best,Excellent”等也是含义模糊,好在哪里?学生不知,对学生缺乏指导性。
(3)作文批语模式化,高中教师课务普遍较重,要祥批两个班一百几十个学生的作文甚为耗时,因此一个“阅”字或“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等空洞泛化的词语成了不少教师的评语模式,缺乏针对性,不易激励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动机。
(4)评价效用即时化,实践发现,学生拿到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匆匆浏览一下分数便弃之不管。学生缺乏不断反思与回顾,无法转化为内在的作文动机。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差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师除了应该大声疾呼:我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应该从小学抓起。同时还应对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进行较深入地探究。
三、教学探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进行英语写作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对学生书面表达的批改作了一些尝试,现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听写和翻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手段
听写,就是向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只有正确输入,学生才有可能正确输出——说出、写出规范的英语来。我平时给学生的听写内容主要包括:
(1)单词与词组。每次约听写30个。
(2)单句。每次约听写8个来自于课本、报刊及学生易错的单项选择题的单词与词组。
(3)段落。听写的段落约为80字的短文,多来自于课文、教辅报刊的精彩段落、学生优秀习作。听写要持之以恒,不过关者重复听写,直止过关为止。
翻译能使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认识更加深刻。我们平时主要进行汉译英的练习,在翻译过程中使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意、词义、句式、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最终能使他们写出地道的英语。笔者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注意汉译英的“词性”转换,如:名词与动词的转换、名词与形容词的转换、动词与形容词的转换等。
(2)指导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挖掘汉语句子中隐含的逻辑关系”。
(二) 策略与技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保证
有关写作策略与技巧的指导,笔者在平时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1)仔细审题,确保时态正确、要点完整。(2)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即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句式,如:倒装句、动词非谓语形式、主从复合句、强调句型等。(3)准确运用过渡语。
(三) 尊重写作主体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法宝。
传统批改作文的方法教师采取“包批”的办法,学生无权过问,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激励学生的“自悟”,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能”,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1.改进尝试
(1)对作文格式要求在每行后留出一定的空间(一般5厘米左右,我们将之称为“交流平台”,;老师和学生均可以在这里写上需要交流的内容。)
(2)改变批改方法:要求学生在第二天晨读课后将作业本交给课代表,并由课代表收齐后交到老师处(目的是防止有的学生不做作业),但教师不批改。上课时教师将参考答案分发到学生手中,或采用多媒体将参考答案投放呈现出来。
教师发下作业本,要求学生自己核对、自批,并相互交流作业,如果做对了,则只需要将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在“交流平台”栏内(用另一种颜色笔书写,以便区别。)
如果是写错了,则要求对照参考答案,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如果还不能理解,则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助,或咨询老师,并将自己错的原因和订正后的句子写在“交流平台”里。
2.初步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教师应就该尝试对学生实行问卷调查。在“你对现在的作文批改形式感兴趣吗?”这个问题上有12%和65%的同学选择了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21%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只有2%的同学选择了不感兴趣。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这种作文批改方法比较合理,对促进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对这种作业批改的热情在不断地上升。
以上是笔者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只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缓慢而冗长的过程,广大英语教师任重道远。
但我们应坚信只要遵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河北省大名中学)
在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最能反映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考生是否能够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在这道试题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综观历年高考阅卷的情况,书面表达历来是考生的一个薄弱环节,考生此题的实际得分与他们的估计分相差甚远,从而使学生对书面表达谈虎色变。
问题主要表现为考生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造句,语法错误严重、语不成句、内容贫乏、谋篇布局不尽合理、上下文衔接过渡不自然、缺少文采和亮点、书写不规范等方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深入探究。
二、分析问题
究其原因,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但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有的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错误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师的事情,不少学校初中阶段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系统训练是一纸空白。
正是这些教师的错误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导致学生错失了英语语言思维形成的“Golden time(黄金时期)”。其结果是,对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进行系统训练的重负落到了高中教师的肩上,而高中教师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上也存在着不少误区,具体表现为:
(1)评价主体一元化,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价”,这种模式无不彰显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受评,游离在作文评价主体之外,教师评价成了唯一的标准。
(2)作文评价模糊化,教师对学生书面表达评价反馈通常程式化、简单化,一个分数或字母等级便成了教师的终结性定论。
偶见一些表扬式评语“Good,Better,Best,Excellent”等也是含义模糊,好在哪里?学生不知,对学生缺乏指导性。
(3)作文批语模式化,高中教师课务普遍较重,要祥批两个班一百几十个学生的作文甚为耗时,因此一个“阅”字或“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等空洞泛化的词语成了不少教师的评语模式,缺乏针对性,不易激励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动机。
(4)评价效用即时化,实践发现,学生拿到教师辛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匆匆浏览一下分数便弃之不管。学生缺乏不断反思与回顾,无法转化为内在的作文动机。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差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师除了应该大声疾呼:我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应该从小学抓起。同时还应对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进行较深入地探究。
三、教学探究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进行英语写作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对学生书面表达的批改作了一些尝试,现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听写和翻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手段
听写,就是向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只有正确输入,学生才有可能正确输出——说出、写出规范的英语来。我平时给学生的听写内容主要包括:
(1)单词与词组。每次约听写30个。
(2)单句。每次约听写8个来自于课本、报刊及学生易错的单项选择题的单词与词组。
(3)段落。听写的段落约为80字的短文,多来自于课文、教辅报刊的精彩段落、学生优秀习作。听写要持之以恒,不过关者重复听写,直止过关为止。
翻译能使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认识更加深刻。我们平时主要进行汉译英的练习,在翻译过程中使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意、词义、句式、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最终能使他们写出地道的英语。笔者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注意汉译英的“词性”转换,如:名词与动词的转换、名词与形容词的转换、动词与形容词的转换等。
(2)指导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挖掘汉语句子中隐含的逻辑关系”。
(二) 策略与技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保证
有关写作策略与技巧的指导,笔者在平时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1)仔细审题,确保时态正确、要点完整。(2)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即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句式,如:倒装句、动词非谓语形式、主从复合句、强调句型等。(3)准确运用过渡语。
(三) 尊重写作主体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法宝。
传统批改作文的方法教师采取“包批”的办法,学生无权过问,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激励学生的“自悟”,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能”,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1.改进尝试
(1)对作文格式要求在每行后留出一定的空间(一般5厘米左右,我们将之称为“交流平台”,;老师和学生均可以在这里写上需要交流的内容。)
(2)改变批改方法:要求学生在第二天晨读课后将作业本交给课代表,并由课代表收齐后交到老师处(目的是防止有的学生不做作业),但教师不批改。上课时教师将参考答案分发到学生手中,或采用多媒体将参考答案投放呈现出来。
教师发下作业本,要求学生自己核对、自批,并相互交流作业,如果做对了,则只需要将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在“交流平台”栏内(用另一种颜色笔书写,以便区别。)
如果是写错了,则要求对照参考答案,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如果还不能理解,则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助,或咨询老师,并将自己错的原因和订正后的句子写在“交流平台”里。
2.初步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教师应就该尝试对学生实行问卷调查。在“你对现在的作文批改形式感兴趣吗?”这个问题上有12%和65%的同学选择了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21%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只有2%的同学选择了不感兴趣。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这种作文批改方法比较合理,对促进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对这种作业批改的热情在不断地上升。
以上是笔者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只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缓慢而冗长的过程,广大英语教师任重道远。
但我们应坚信只要遵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河北省大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