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否搞好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与美读是分不开的。
那么,什么是美读,它的内涵又是怎样的呢?
叶圣陶曾经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通俗地说,美读就是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吟诵课文。美读,是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声调、节奏方面对作品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情感的强大流动的一种手段,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
美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着读着,文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形成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这样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有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从而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增进一层感受,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美读,它能调动学生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深化感染力。
引导学生美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观性美读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鉴赏内容有关的画面、音乐,形成浓郁的欣赏氛围,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从形象感受开始,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包含于作品中的思想。如教朱自清的《春》,播放春天的有关画面和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通过音乐的起伏,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快慢,使学生在朗读中慢慢的品味,从音乐创造的情境中探求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音乐美、绘画美、情趣美。
2. 想象性美读想象是一个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的过程,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不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还增强了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有时可以只用“引导学生想象”的办法来实现课文美读教学的目标。如教《钱塘湖春行》:可引导学生想象该诗描绘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再现其意境:远山,近水,高天,浅草,香花,暖树,莺歌燕舞,马蹄得得……学生深情地用自己最美的语调边想象边读,感觉真是好极了。这样,在想象中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嗅觉、听觉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3. 讲读性美读讲读结合,就是要以讲导读,以读导讲,让学生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如教《紫藤萝瀑布》,教师巧妙的裁剪课文,整合课文内容,引读课文:这生机勃勃的一树紫藤萝,充满了活力,多么富有美感,象征着生命的可爱,它缓解了“我”心中的悲痛,让“我”对生命有了美的感悟。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语调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感情,来感受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诗意盎然的进行美读体验,得到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4. 背诵性美读这里的背诵有别于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吟诵出作品的艺术美、生活美和精神美,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如《爱莲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等名篇佳作,只有通过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的奔涌而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学生既可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又能强化鉴赏,使学生在背诵感悟的交融中,自觉领悟文章的要旨,获取文章的精髓,领略文章的风采。
当然,进行美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赛性美读、对比性美读、表演性美读等等。只要是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增强理解、提高审美情趣的都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美读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搞好阅读教学,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使精神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收稿日期:2010-05-19
那么,什么是美读,它的内涵又是怎样的呢?
叶圣陶曾经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通俗地说,美读就是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吟诵课文。美读,是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声调、节奏方面对作品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情感的强大流动的一种手段,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
美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着读着,文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上,形成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这样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有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从而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增进一层感受,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美读,它能调动学生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深化感染力。
引导学生美读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观性美读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鉴赏内容有关的画面、音乐,形成浓郁的欣赏氛围,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从形象感受开始,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包含于作品中的思想。如教朱自清的《春》,播放春天的有关画面和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通过音乐的起伏,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快慢,使学生在朗读中慢慢的品味,从音乐创造的情境中探求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音乐美、绘画美、情趣美。
2. 想象性美读想象是一个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的过程,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不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还增强了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有时可以只用“引导学生想象”的办法来实现课文美读教学的目标。如教《钱塘湖春行》:可引导学生想象该诗描绘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再现其意境:远山,近水,高天,浅草,香花,暖树,莺歌燕舞,马蹄得得……学生深情地用自己最美的语调边想象边读,感觉真是好极了。这样,在想象中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嗅觉、听觉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审美享受。
3. 讲读性美读讲读结合,就是要以讲导读,以读导讲,让学生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如教《紫藤萝瀑布》,教师巧妙的裁剪课文,整合课文内容,引读课文:这生机勃勃的一树紫藤萝,充满了活力,多么富有美感,象征着生命的可爱,它缓解了“我”心中的悲痛,让“我”对生命有了美的感悟。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语调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感情,来感受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诗意盎然的进行美读体验,得到文章的情感陶冶,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4. 背诵性美读这里的背诵有别于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吟诵出作品的艺术美、生活美和精神美,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如《爱莲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等名篇佳作,只有通过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的奔涌而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学生既可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又能强化鉴赏,使学生在背诵感悟的交融中,自觉领悟文章的要旨,获取文章的精髓,领略文章的风采。
当然,进行美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赛性美读、对比性美读、表演性美读等等。只要是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增强理解、提高审美情趣的都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美读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搞好阅读教学,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使精神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收稿日期:20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