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根”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传统的“双基”基础上,又加上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数学思想是指什么?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在《数学思想概论》中指出:“数学思想是指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根本所在。”数学理论都具有非常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纯数学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以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这些材料以极度抽象的形式出现。”所以,数学知识是从实践中不断抽象出来的。
  
  一、抽象的三个层次
  
  史校长在《数学思想概论》中指出:“结合抽象的深度而言,大体上抽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握事物的本质,把繁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能够清晰地表达,我们称其为简约阶段。第二层次:去掉具体的内容,利用概念、图形、符号、关系表述包括已经简约化了的事物在内的一类事物,我们称其为符号阶段。第三层次:通过假设和推理建立法则、模式或者模型,并能够在一般的意义上解释具体事物,我们称其为普适阶段。”
  
  二、培养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停留在形象直观阶段。结合史校长所谈“抽象的三个层次”,应从三个方面来培养:
  
  1.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事物
  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又要及时引导学生以感知材料为基础,能动地进行抽象思维,逐步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如:在“搭配”的教学中,关于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的方法这一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让学生进行第一层次的抽象;第二步为图示法(画一画,或用符号来表达),这是第二层次的抽象;第三步为列式计算(2×3=6),这一步骤教师要追问“为什么是‘两种’乘起来呢?”给学生一个抽象的思考空间,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这是第三层次的抽象。
  
  2.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在直观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转化过程中,表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如:在“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学200-98=?时,通过借助“200个小正方体中拿走98个小正方体,求还剩多少个?”这一直观表象来代替解决“卖苹果”情境中的问题:“200个苹果里拿走98个苹果,求还剩多少个苹果?”先帮助学生进入简约抽象阶段,再进一步教其在计数器上操作200-98的过程,使学生去掉具体内容,利用计数器进入符号抽象阶段,最后达到真正理解并能直接用竖式计算出准备结果的普适抽象阶段。同理,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直观感知后,应及时撤掉感知实物与模型,让学生想想说说,回忆几何形体的形象,并由教师给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接着再去分析概括图形的本质特征,这对建立空间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好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表象,而后再及时地抽象概括,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规律。
  
  3.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理解并进行抽象
  怎样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首先,要开展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要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小数的意义》教学中,我试图借助将正方形分割为条、块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自主涂一涂的教学活动,从格子图中找到其他分数与相应的小数,借助直观模型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一位小数表示几个十分之一,两位小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三位小数就表示几个千分之一,以此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1.学会吟诵诗歌;2.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品味诗句的方法;3.体会诗人情感,初步领略毛泽东诗词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通过推敲富有独特表现力的字词,学习品味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初步领略毛泽东诗词创作风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征线路图、电影片段、歌曲《长征》、毛泽东诗词;2.学生准备:收集长征资料、了解作者。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
期刊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课文中的词语。  2.能看图想象诗句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表演课文。  3.能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知道与伙伴在一起要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不足。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表演课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与小伙伴们友好相处的快乐,知道与伙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71~72页。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 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积累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 观察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
期刊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将教育形象地比喻成种花木。他认为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样才能姹紫嫣红、满园春色。  教育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即发展个性,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典礼上,有人问校长,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最值得哈佛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在作文上也是很贴切的。作文的素材绝不会诞生在作文的辅导书中,也不会诞生在各类“作文选”里,作文的素材只能源于你自己的生活实践,源于你对事物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不怕学生写不出作文,同样学生也不会怕写作文,反而会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一、降低习作要求    学生对待习作就像是来到一座陡峭的山脚下,低年级学生“望而生畏”,中高年
期刊
学校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的,而班主任是学校的主力军。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切身体会到管理好班级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我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在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触颇深。    一、班主任工作要“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作为班主任,要比科任教师多留心眼,多下功夫,要细心观察学生情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着重在“课堂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学校社会相结合、差异地区相结合”上下功夫,立足学生成长实际,着眼社会发展前沿,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    一、放飞思想,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感悟生活    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孩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一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我们都知道,那根琴弦应该始于老师的指导,源于老师的鼓励,基于老师的教学如何定位。其实,只要老师肯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只要老师肯富于激情地弹准音符,只要老师能够鼓励学生将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就能将《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老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写作的积极性;
期刊
曾经,每提起作文,就让我的脑弦为之绷紧,我常常苦于写作前的空讲说教,苦于写作时孩子们的资源匮乏,苦于批改时的圈圈点点、细节纠正。如今,和孩子们共同体验生活,共同进行的各种尝试,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只要有生活体验,写起作文来就会有话可说。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让我超越了自己,让我感受到了在生活的舞台上,只要体验人生百味,生活便可成为写作的泉源。    一、以大自然为背景,指导学生感受生活    大自然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