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音乐教育》(2010年3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廖乃雄教授主编的音乐教育类专著,它是一本系统论述近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审美、国民音乐教学改革以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专业书籍。全书一共汇集了数篇音乐教育类学术论文和文章,条分缕析地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立和历史发展,音乐人本教育的现代审美、音乐功能和教育改革趋势,以及奥尔夫和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现代解读和完善。作者还站在音乐传播和音乐实践的角度探讨了音乐的社会意义和美学问题。
  在《论音乐教育》中提到的许多音乐教育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一直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音乐教育核心问题,我们要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语境去思考和探索: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特殊发展规律,音乐教育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改革,不同的文化语境会给音乐审美和音乐思想带来怎样的视听感受和心理活动。接下来,笔者就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来讨论新媒体技术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三點影响。
  第一,丰富了高校音乐艺术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了音乐教育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健全。新媒体因其信息规模的宏大、数据传输的实时高效、信息涉及面的广泛,以及极强的信息共享互动性,正在成为艺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新媒体环境让音乐教育能够触及的信息领域更加宽广,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国家、某一民族或某一时代。正如《论音乐教育》中所论述的那样,音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复杂问题,我们不仅要充分调动传统教育经验,还应该从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文化土壤中的音乐教育理念中汲取营养。在过去,因受科技的局限,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往往存在着时间差和距离差,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中西方音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越来越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既包括中西音乐作品,也包括中西音乐教育理论,都实时呈现在高校师生的面前。丰富的音乐资源不仅使教师和学生产生多样化的音乐审美取向,也有利于学生音乐认知经验的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推动音乐教育信息传播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健全。
  第二,新媒体的技术和手段不断革新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在新媒体环境中,借助技术和媒介的力量,音乐教育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课堂,使“教”与“学”的双主体都能在互动中产生积极的作用。新媒体能够帮助教师将一系列课堂上来不及讲的共享音乐教育资源和音乐理念发送给学生,降低时间成本,将学生从固定的教育时间和空间中解放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以外,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和新媒体科技手段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多层次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第三,推动了国民音乐教育的传播,形成了校内外一体的音乐教育新局面。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已经逐渐使音乐的形态、生产方式、审美欣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音乐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可以说,现在的音乐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当中,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目前很多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音乐演出和音乐教育活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音乐情操,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充分考虑高校以外音乐教育的综合性问题,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平台,将音乐教育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地方,确保音乐教育资源的统筹兼顾和高效利用,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广度进一步扩大。
  总而言之,《论音乐教育》一书以重点解析、全面架构的编撰逻辑为我们呈现了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音乐教育正在深刻地被信息传播环境和媒介技术发展影响着,有信息资源上的影响,有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也有音乐教育实践范围的影响,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使得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在充分认知和融合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影响作用,激发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力,为音乐审美、传播、艺术教育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2013)》一书是作为立德树人系列丛书第六辑出版发行的,该书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集体编撰的成果,2014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既有版本的基础上修改出版。该书中选编了一系列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在加强和优化自身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总结,向我们展示了我国高校在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的历程,重点对一些高校较为成功的典型做法和宝贵经验做了系统的
期刊
《汉语言学新视界(2016)》(2016年10月学林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收录了近年来汉语言学研究中的学术论文成果,代表了当前国际汉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就,是中国汉语言对外传播推广新动向的学术标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前沿、更全面、更学术化,也更具参考借鉴价值的汉语研究态势。全书一共包括了16篇最新的汉语言学研究论文,包括汉语言学的词汇、语义、语法、句式、韵律、思维表达、语言文化等重要研究议题,它们立足于当
期刊
陈琳主编的《新高职英语教程》(2016年8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是由上下册和练习册共同组成的,它的体例是根据现代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编写的,整套书一共包括12章,包括大学、生活、兴趣爱好、文化、人物、科技、工作、企业、广告、产品、商业、团队协作等不同主题的英语教程。从英文阅读、英语视听说、语法和英文写作等角度来全面提升学习者对英文语言的掌握,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去。其
期刊
中国民间武术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武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武术在鸦片战争后转变为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具有更多的娱乐健身价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民族民间武术发展都面临着许多困境和危机。自成一派的桂西北民间武术所展示出来的生存危机与传播发展困境,着实令人担忧。从桂西北民间武术生存现状来看,以往的门户之见、掌门之争、自我身份认同危机等问题依然突出,以往那种师徒传承和组织传承的方式
期刊
新闻是一种涵盖范围广泛、实效性较强、传播有价值信息的文体和体裁,自有新闻传播以来,新闻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时代,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技术和渠道来获取信息,而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新闻也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也就是互联网新闻英语文体。从理论架构上来说,互联网新闻英语文体是新闻英语文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文体特征在张健所编著的《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2016年7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期刊
2017年10月14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堂发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该重大项目于2015年11月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6所高校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代表围绕该重大项目设定
期刊
我国体育新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体育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育事业的大发展促进了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壮大,体育传媒通过自身发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体育新闻理论研究提供了条件。当前,我国体育新闻理论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媒体与新闻理论研究机构还未建立紧密联系,一些体育新闻界的媒体不太注重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脱节现象。我国体育新闻媒体发展急需培养人
期刊
课程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其所负载的价值,理解与明确课程价值是当前大学英语改革的关键。审视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系,有助于及时把握主导课程的价值取向,并對建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价值体系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文化一直以来都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的语言教育现状是,学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错误,甚至根本就不了解词汇的意思。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语言文化进行充分和细致的了解,这同样也证明语言教学与文学是不能完全脱离的,二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就拿《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5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来说吧,这本书的作者张东昌,是北京联合大学语言文化系的教授,曾多
期刊
【摘要】围绕匠心的内涵与传播而展开,从技术、管理、国家等层面揭示了匠心的定义,指出了匠心精神的渊源,并且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与匠心继承、传播、发展的关系,由此指出了塑造匠心、实现匠心的个性化和传播匠心的途径。  【关键词】匠心;内涵;传播;新媒体时代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迅速流传开来,成为高频词,出现在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