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感悟语言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年级上册《它是谁》一课的教学案例说开去,阐述了语言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阅读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语言运用;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就是要感悟语言,感悟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是感知?就是对语言文字最初的了解。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就是读通、读懂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刚刚上学才3个月的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读书是关键,在此基础上适当想象,适当表达。学生首先要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才能谈后面的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因此,让学生先把书读懂,读好是很重要的。
  《它是谁》是北京市21世纪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很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它是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小鸡、小鸭等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的。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了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感悟知识,感悟语言,培养学生的情趣,让一年级学生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真正过程,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文章,刚一上课,我的导入就将学生带入遐想的情境:(教师出示一幅有一个蛋的画)这是什么?(生:鸡蛋)还会是什么蛋呢?这里面有一个可爱的小东西,它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丝毫的讲解,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利用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等方法,用生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书,并且读出语气,读出味道。如:
  师:小宝贝的家什么样子呀?
  生:它的家太小太暗。
  师:哦,它的家太小太暗。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宝贝,快,把自己使劲缩成一团,说说待在里面的感觉。
  生:太不舒服了,都快喘不上来气了。
  师:小宝贝的外面还有一个硬硬的壳!它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快来读一读!
  生:太黑了,什么也看不到。一点儿也不好。
  (生在读时皱起了眉头,很显然,刚才教师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什么是“太小太暗”起到了作用,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太小太暗”这个词。)
  师:小宝贝撑破蛋壳,都看见了什么呢?(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更好地理解“又大又亮”,从而读出语气。)
  生1:它看见了“又大又亮”的世界。
  生2:它看见了自己的小伙伴。
  生3:它看见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
  师:假如你就是这个可爱的小宝贝,从又小又暗的蛋壳里钻了出来,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1:外面真大真亮啊,比在蛋壳里好多了。
  生2:外面真美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地上还有绿草和红花。
  生3:我能从蛋壳里出来真幸福呀!
  ……
  师:我们站起来都来这样读一读吧!
  读书是语文课重要的环节,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创新也好,实践也好,都离不开把书读好。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讲解词语的意思,而是一直在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利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帮助学生感悟词语,感悟语言,最终把句子读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想,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从一年级开始。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年级的孩子,也有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他们的想象空间更是广阔。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去读书,去体验,去感悟语文世界中更加丰富,更加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美育因素。中学生正处在情感萌发、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美,追求美,甚至希望创造美,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所以,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以美育人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重要的。  【关键词】美育;美读;意境;构思;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
【摘要】当前来说,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一线语文教师开启了教学改革之路,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改革中,我结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认为语文学科教学不可丢失的两样东西,就是文学性和工具性。所以本文基于这两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从三个方面开展论述:渗透德育,构建“实效性”;注重阅读,追求“语文味”;重视写作,渗透“人文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高效与趣味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在学生情感品质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若是文章文质兼美、情理并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和文章产生共鸣,文学形象的栩栩如生也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  【关键词】情感体验;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应该丰富,从而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
【摘要】作文中如何避免选材的雷同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事。文章选材要力求真实,突出文章主题思想;选择材料要典型,防止材料面面俱到;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理清内外部逻辑联系;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使事例更加典型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作文;选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英国社会文化学者理查德先生说过:观察事物必须透过其表象来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会发现本来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
【摘要】改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思路紊乱、语言乏味的现状,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应该根据实际,从基础的东西学起,多一点积累,多一些借鉴。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必经阶段,创新是积累、借鉴的归宿。积累借鉴最终的目的就是创新,写作必须突破“模式”再创新,这是“写得好”的关键。  【关键词】写作;积累;借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我看过不少的学生
【摘要】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对各门学科课改的推进,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有着深远影响。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就是当这些校本教材被开发以后,教师该如何利用。很多的时候,教师或许是流于形式地教一教,抑或是学生心血来潮地读一读。我们不禁要问校本课程教学的“质
【摘要】3D技术在电影及生活中广泛运用,迁移于小学语文课堂,以建构主义及巴赫金复调理论为哲学依据,大胆尝试,从立体解词,映射全篇;梯度朗读,强化张力;多层对话,拉近距离;三维读诗,编制诗圈;延展阅读,勇攀高地等多角度进行实践探索,试图达成教师理念上的生长性,操作上的多样性,感受上共振性;学生思维的广角与深入,情感的丰富与厚重,表现的主动与投入;教学由线性而多维,从平面至立体,变单向为多元。  【关
【摘要】读出散文的散文味,去读林语堂的广博,去品谢冰心的清新,去了解陆蠡的自我剖析,去感悟史铁生的艰难成长。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欣赏散文真纯的美。  【关键词】散文;散文味;《古都的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偶尔翻开书架上的《走,回民国住两天》,读到其中的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在那篇文章中,郁达夫回忆了北平那温馨的冬日,如潮的新绿,清凉的夏日,唯独对于北平的秋日只是
【摘要】在初中生刚入学之时,语文教学即能从临战的需要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讲解和训练,岂不就轻松自如得多了吗?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很有必要。  【关键词】 反思;教学;存在问题;方法指导;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初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我们农村初中正常都采用专题形式复习。往往到这个时候,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诸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摘要】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具有极强的迷惑性,老师和考生们花大气力去复习,却收效甚微。本文以句面为入手点,抓住词和短语的特征,发现句子的病症所在,并总结出“九看”的判断方法。  【关键词】病句;病症;“九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可以称得上是高考试卷的一棵常青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关于“病句类型”,《考试大纲》规定了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