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警职业认同感弱化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层民警民警职业认同感弱化是当前阻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发展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严重影响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还会影响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进而损害警察形象。笔者对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16个派出所和部分机关科室共300位基层民警展开调查、走访,我们发现,个人、组织和国家、社会等层面上都有一定的原因对警察的职业认同感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调查,本文提出对提高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 基层民警 职业认同 弱化
  作者简介:岳珺雅,江苏警官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184-05
  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的基层派出所民警,在依法治国、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下,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和各项危险、繁重的警务工作,基层民警的职业认同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并呈现弱化趋势。如何通过提高警察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是当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样本分析
  泰州,意为“通泰之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泰州公安因地制宜,推出深化改革惠民利企服务九项措施,包括取消需群众提供的部分证明材料、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限、大力推进城区警务综合岗建设等,适应了建设“三型政府”的新要求。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不断巩固思想,用考核激发内在动力,多维发力,积极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该分局综合考评连续10年保持全市第一;执法质量一直处于全省优秀行列。 本次调查,我们对海陵区公安局下21个单位(包含派出所和部分机关部门)共300位民警发放调查问卷,针对职业认同感弱化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笔者在海陵分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2%)。在受调查民警中,男性民警占77.9%,女性民警占22.1%。同时,我们兼顾不同工作年限的基层民警,以期分析工作各个阶段基层民警的心理变化。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民警占15.9%,工作5-10年的基层民警占30.1%,工作10-20年的民警所占比重最大,占38.4%,工作20年以上的占15.6%(见图1)。受调查民警,以社区民警和刑警为主,分别占35.87%和27.54%,担任所领导职务的占6.52%。
  二、职业认同感的定义
  对于职业认同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李素华认为,职业认同就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它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简单说,就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曹卓和孙菲菲认为,职业认同感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组成。 四川警察学院的张佳佳认为,警察的职业认同,是指警察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内在接纳; 李欧认为,警察的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并对职业的各方面都能够做出积极的感知和评价。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警察职业认同感是警察自己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的认可和赞同的评价。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能够帮助警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工作,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三、职业认同感弱化的表现
  (一)职业立场弱化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武装特点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的专门机关。警察的主要指责是打击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遏制犯罪现象发生,维护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警察的这种政治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立场,即“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政治过硬”,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指挥、高举旗帜、忠诚使命。但是,从现实层面看,绝大部分的人民警察是有忠诚意识的,关键时候服从命令听指挥,能够做到“拉得出去、打得赢”,不愧为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的称号。如,泰州市海陵分局民警在“两会”安保期间,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对重点人员和海陵区重要位置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了“两会”的顺利召开;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对于上访人员,能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聆听,耐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对言辞不当、行为激烈的上访人员能果断控制,维护社会安定大局。不过,也不能否认,有少数警察的确在职业立场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能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甚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对党组织不忠诚,不说真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重大事项也不及时汇报;有时在行动上也不能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甚至违法乱纪,给党、国家、人民事业造成伤害;有的民警怕吃苦、怕危险,职业信念动摇,提出调离公安机关等。价值观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管理,对其他民警的职业认知也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二)职业宗旨淡化
  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大部分民警确实可以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很多群众反应,许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能做到态度亲切,认真受理群众的诉求,对群众“冷、硬、横”。民警介绍,大部分投诉都是群众觉得接处警民警的态度存在问题,有的避重就轻,推诿责任,采取“踢皮球”的工作态度;有的民警态度冷淡,缺乏耐心,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其次,虽然绝大多数的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能够遵照相关规定办事,但由于基层民警法制观念不足,在处理案件时还是会出现故意刁难、训斥违法者的现象,甚至出现暴力取证、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行为。最后,73.3%的基层民警在工作后停止了学习和自我提升,工作能力没有较大的提高,服务群众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比如民警不熟悉相关工作的法律法规,在人民群众向其咨询时支支吾吾;有的不能及时告知群众办理业务所需的全部材料,群众要跑好几次派出所才能办完一项业务等等。这说明,部分基层民警在为谁执法这个问题上认识不足,不能正确把握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影响警察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积极形象。   (三)职业道德虚化
  2011年九月,公安部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提出“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热诚服务、文明理性、严守纪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共十条职业要求。然而,部分民警仅仅是不疼不痒的喊喊口号,没有将职业道德标准内化为心中必须坚守住的底线;加之当前社会风气错综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处横行,因此警察队伍中不乏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违法违纪等现象。
  (四)职业精神异化
  警察职业精神是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是警察群体在长期公安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共同意识、崇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它是警察的从业准则和警队的精神标杆。
  广西警官学院的李蜜认为,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 但是,由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部分民警的思想观念和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出现贪图物质享受、崇尚功利主义等明显现象。有的民警对工作不思进取,只知追逐功利、贪图享乐,心思放在房子、车子、票子上。有的民警渴求权力,不通过提高业绩来获得荣誉,却忙于应酬、和领导“套近乎”,问群众要好处。有的民警缺乏责任感,抱着浑浑噩噩的心态,对工作敷衍了事,互相推诿。有的民警好大喜功,在关键时刻不服从集体的利益,为了虚名逞英雄主义。有的民警无视纪律,严重脱离群众,办理人情案、关系案、交易案、油水案。 上述情况的发生,充分反应了当前公安队伍中仍然存在贪图名利、无视纪律之人,因此,加强警察职业精神培育,教育警察爱岗敬业、严格执法、乐于奉献,是当前公安机关的现实需要。
  四、警察职业认同弱化的原因
  (一) 个体方面
  1.多样化的从警动机。由于警察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职业,警察职业更能获得满足感、自豪感。但是,根据调查笔者发现,警察的入警目的各不相同,只有16.2%的民警是因为热爱警察职业才选择入警,43.7%的民警因为公务员稳定、待遇较高选择入警,31.5%的民警由于家人的选择入警,8.6%因为其他原因。入警动机不纯导致很多警察只是把职业当作赚钱的手段,没有将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工作、真正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等方面。
  2.价值观的多重碰撞。社会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多种不同取向的价值观,改变了过去人所普遍认同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局面,警察作为社会的一员也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而且基层民警经常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接触,社会的阴暗面也会在不自觉中影响着这支执法队伍的精神世界,导致警察在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出现犹豫不决的现象。
  (二)组织方面
  1.考核体系。由于警察的工作难以量化、工作成果需要长期体现、成本信息不透明等因素,这使得警察绩效很难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公安民警绩效考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等级化考核。其二,实行执法考评。其三,实行网上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本意是对民警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奖先惩后,激发队伍管理活力,但绩效考核体系也存在着照搬照抄、片面重视数字等问题,此外不同警种的工作千差万别,用同一种考核方式很难准确反民映民警的工作业绩。以社区民警的考核为例,基层民警表示,很多住户周一到周五因为上班所以家中无人,社区民警无法对其进行入户走访;其次,由于现在电话诈骗数量激增,市民在接到以公安分局、市局的名义打来的回访电话时,有些人认为是诈骗电话直接挂断,有些人因为听到涉及到公安考核就不愿回答,甚至会心生反感;此外,电话回访的内容对于年龄大的老人来说过于正式,也很拗口,由于泰州各区方言各有不同,很多老人可能听不懂回访的内容。以上原因可能会造成回访结果和实际工作不相吻合的局面,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产生负面影响。层层考核体制看似和基层民警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工作中每项考核都要考靠民警执行。多重考核机制加大了基层民警的压力,很多基层民警无法将精力集中在本职工作上,这在无形之中弱化了基层民警的职业认同感。
  2.从优待警方面。警察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职业认同感。所谓从优待警,是指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优待民警,让民警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走访,39.8%的民警认为从优待警落实的不够到位。首先,很多公安领导认为给民警涨工资、发奖金就是从优待警,其实这样的理解太过片面。访谈中,有一位民警曾说:“我觉得,工资对我来说足够我养家糊口,我更希望领导能够认可我的能力,我更看重荣誉。”由此可见,民警更加渴望能够健全晋升机制,让基层民警在政治上享受更多的优待。其次,基层民警工作繁重,一线派出所警力严重缺失,88.2%基层民警经常加班加点,通宵工作已是常态,民警的休息和休假制度得不到保证。高负荷、高应激的工作让基层民警疲惫不堪,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从而使民警饱受头痛、失眠或其他疾病的折磨。据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有393名民警牺牲、5624名民警受伤,牺牲民警平均年龄45.3岁,其中有201名民警猝死,占牺牲总数的51%。此外,基层民警的工作和收入比例明显不平衡,仅有13.4%的民警满意目前的收入水平,42.3%的民警明确表示不满意当前的收入状况。民警的工资仅仅只够满足家人的正常开支,在买房、子女上学等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泰州姜堰地区为例,某位工作了22年的受访民警的基础工资为每月6000元,与当地银行、医院、电力、烟草等横向比较差距过大。如果警察的付出不能得到等值的回报,那么必然会导致职业认同感的弱化。由于执法环境不断恶化,袭警、辱警事件不断增多,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0年伤亡民警7268人,2013年伤亡民警猛增至12327人,2014年因暴力袭警造成重、轻伤民警1943人。 基层民警表示,在执法过程中受到打骂、侮辱的现象已是家常便饭,基层民警的执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   (三)国家和社会层面
  1.国家对警察职责的定位模糊不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处违法犯罪活动。虽然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的规定了警察的职责,但是由于法律条文没有细化警察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公安领导提出诸如“百分百让群众满意”、“随时待命”等不切实际的口号,给了一些部门和个人滥用警力的底气,也让公安机关和民警无法理直气壮的拒绝。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警察的职能被无限扩大。非警务活动的增多加大了警察的工作压力,而因非警务活动所导致的群众投诉更让警察对工作失去热情,沉迷消极情绪,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削弱对职业的认同。
  2.社会将警察全能化。“有警必出、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是各级公安机关不断践行的承诺。自1996年福建漳州市首提“四有”承诺后,全国公安机关也积极效仿,“四有”口号也逐渐深入社会各级各层。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处理日常警务工作的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还会动用警察力量解决征地拆迁造成的纠纷、群众上访的维稳等不属于警察指责范围内的敏感问题。这不仅加重了警察的工作负担,还会激化警察与群众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泰州市2016年1月份的110警情中,46.5%的110报警属于非警务类警情,几乎和警务类警情平分秋色。其中纠纷和求助类警情分别占15.4%和16%,占110警情总数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警察这个职业承受了太高的职业期望,也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人民群众只知道“有困难找警察”,但是每个人对于“困难”的界定却大不相同,大部分群众认为警察是万能的,警察有无穷的时间和警力来处理群众的生活难题,比如找狗、开锁、移车等。此类现象不仅浪费警力,更耗费了警察有限的精力和耐心,影响职业认同感的提高。
  3.媒体将警察妖魔化。媒体是公众获得警察形象的重要工具,也是公安机关树立警察形象的重要途径。2014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热点舆情事件所涉职能部门集中于公安、纪检监察、司法、教育和交通领域,其中,公安部门以涉及380起高居首位。调查问卷表示,60.9%的民警认为媒体对警察的报告有失公平,没有客观反映事实,对警察工作存在一定误解。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博取群众关注,用夸张的语句扭曲事实,造成群众对警察的误解。例如青岛的“天价虾”事件,2015 年 10月 4 日,某网媒报道该事件时,标题取为“青岛大排档宰客一只虾卖 38 元派出所称管不了”,更有网站用以“青岛大排档宰客民警和物价局互踢皮球”作为标题,将矛头指向公安机关。有的媒体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时,对既有事实添油加醋,导致报道内容过于片面,影响警察形象的建立。不是舆论不仅增加了警察的工作压力,还对警察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必然导致警察职业认同感弱化。
  五、增强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基本对策
  为了帮助警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内心真正接纳警察职业,不断加快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脚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尽快帮助基层民警加强警察的职业认同感。
  (一)加强学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当前,不论是警察院校还是相关职业培训,似乎都更加重视警察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警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灌输。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启蒙人心,通过改变人的主观世界进而规范人的具体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警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改善职业认同感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引导人民警察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通过开展“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等一系列讨论活动,让民警产生职业自豪感。
  基层民警在工作过程中,会对职业产生稳定的心理感受,即职业情感。较高的职业情感能促使警察在面对工作时心情愉悦,态度认真,对职业更加认同。因此,警察机关和基层民警个人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培育警察积极的职业情感,让基层民警充分认识到警察职业对与社会和公众的重要性,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将积极的职业情感转化为切实行动,通过思想和实践的合二为一切实提高警察的职业认同。
  (二)加大选树典型力度,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人民警察是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任务,既要不断强化基层民警的职业精神,又要树立先进模范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领基层民警不忘初心,努力工作。先进典型来自于基层民警的队伍中,可以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帮助其他民警克服心理上的畏缩、倦怠等不良情绪。同时,评比活动也可以激励民警争当先进,对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4年,江苏省承担了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召开,全省公安干警在安保工作中表现出色,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省公安厅于同年九月举办江苏省青奥安保表彰晚会,歌颂在岗位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民警。海陵分局每年举行年度表彰大会,评选表现突出的先进民警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警的职业认同。
  (三) 重视文化育警,将以文化人落到实处
  由于警察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重,身体和心理上都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创建一个愉悦的工作氛围、帮助警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警察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应加强基本阵地建设,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手段,向人民群众传递公安干警的新形象。公安机关应制定长期的文化育警计划,定期有组织的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结合主流价值观举行读书、摄影、绘画、演讲、晚会等文艺活动。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文化活动,比如春节组织慰问民警的演出,“清明节”可以组织祭奠公安英烈的活动,“七· 一”组织开展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活动等。   全省各市公安机关都积极建设警营文化,南京市某分局在春节前夕举办新春联欢晚会,除夕当日分局领导去医院看望因公负伤的民警,去退休老干部家中送上新春祝福;在清明节前夕,组织民警前往烈士陵祭奠公安先烈。泰州市同样十分重视警营文化的建设,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吸引各个年龄段民警参加。部分派出所有警营文化室,其中放着民警们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同时还摆放了书籍,供民警翻阅。警营文化室给基层民警提供了自我提升的平台,在警营内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氛围。
  (四)改善内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应从工作者的职能、成果、工作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用单一的评判准则确定工作者的绩效是不够客观的。因此,对不同警种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模式对民警的工作做出中肯的评价。
  2.完善职务晋升制度。以泰州市某派出所为例,全所共13位正式民警,其中仅有2人为副科职,其余民警皆为科员。这其中也有一些工作年限超过二十年的老民警,但是由于编制问题,很多民警到退休都还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科员。民警深感职业前途渺茫,难免会工作懈怠、敷衍了事,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其他违规违纪行为。因此,调整晋升制度对提高基层民警职业认同感来说意义重大。完善晋升制度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考核与晋升制度直接挂钩,引入竞争机制,让基层民警感受到适当的工作压力。此外,对于工作业绩优秀的基层民警,在晋升方面应给予一定优惠,鼓励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基层民警得到机会一展宏图彻底解决“多干不如少干,多事不如少事”的消极思想和“值班备勤怕出警、执法办案怕出错、维护稳定怕出手、调解纠纷怕投诉”等情况。
  3.落实从优待警政策。首先,适当提高警察的工资收入,使警察的付出和收获保持平衡。其次,保证正常警务活动的相关经费,改善警察工作条件。再次,保证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合法权益。现今执法环境复杂恶劣,基层派出所作为直接同人民群众接触的单位,其人身权益和法律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上级公安机关应对遭到诬陷的民警提供法律援助,保证警察的正当利益。最后,从其他各个方面落实从优待警,例如全省各市公安机关切实落实休假制度、对因公负伤的民警进行慰问和补贴、从医疗保健制度上给予民警便利感和幸福感等,此外,还出台“团圆计划”,让因工作两分局地的民警能得到团聚。诸如此类的措施可以让基层民警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从而强化职业认同感。
  首先,我们应改变观念。虽然媒体对公安机关存在负面报道,但其本意是为了监督警察权利的行使,促进警察队伍的进步和成长。因此,对于负面报道,我们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允许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更应该学会利用媒体的力量将我们的态度传递给公众,让群众看到公安机关的真诚和改良的决心。其次,为了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公安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警察形象危机出现之后,由代表公安机关的、专业的人员主动向公众发布真实情况,灵活应对媒体的提问。再次,公安机关应主动加强民警的沟通交流能力,基层民警应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应对媒体的技巧。最后,在新媒体逐渐普及的时代,应利用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手段,主动同群众开展信息交流,回应群众新期待。例如,泰州海陵分局就利用“海陵公安”微博,向群众传播各种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小技巧,解读同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规定,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和谐的警民关系。
  (五)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强化心理感受
  基层民警之间往往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和同事之间的互相交流,对于在工作中产生的共性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无法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因此,公安机关应该鼓励基层民警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基层民警中开展换岗活动,体验不同警种的工作状态,了解工作内容,在体验中得到人生启示;组织民警进行跨区域的实地调研,增进不同地域警察的交流,培养感情;作为公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也可以对中西部一些偏远、落后区域的公安机关开展定向扶持,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自身的满足。2015年,江苏省开展“最美警察”的评选,向全省公安机关展示当代工作得力、道德品质高尚的民警的先进事迹,大部分民警在观看之后都表示,在同行励志、感人的故事中的得到了启发,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感受到积极的力量。2016年,江苏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最美警嫂”的人物评选,不仅回应了习总书记发扬良好家风的倡导,而且让全省公安民警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加强职业认同,有助于形成具有号召力的警营核心价值观。
  注释:
  泰州海陵 多维发力提高队伍效能.http://hl.tzpolice.gov.cn/default.php?mod=articl e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认为简易程序的灵活性,低成本使得普通民众能够抛开顾虑、选择诉讼解决纠纷,也有利于人民法院合理的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实现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原被告双方协议选择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下。进而分析了当事人行使程序选择权的前提和保障及其时代背景,最后提出简易程序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建构完整的独立程序,其适用范围的完善,以及严格规范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的审批手续。  关键词 简易程序 程序选择权 价值实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批判的两种“共产主义”即: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在批判的角度上提出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并理清了几对关系:”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马克思“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所要达到的目标、“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等。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真实内涵  作者简介:李飞虎,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当前,由于互联网销售模式的广泛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意欲加入微商代理行列。但是有的却因为不能区别合法的微商代理与违法的网络传销而受到欺骗甚至陷入传销之中难以自拔。从形式上看,微商代理与网络传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以法律视角看,這两种行为在构成要件方面存在多种差异。意欲参与微商代理者,应当正确区分微商代理与违法网络传销的区别,以保障自身和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关键词 微商代理 网络传销 法
摘 要 本文以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法理基础为出发点,概述并分析了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在实践中的运行模式和配套机制,并就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拓展方向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 刑事速裁程序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司法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李栋,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主任科员。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
摘 要 本文分析古籍清点与古籍普查的关系,明确古籍清点是古籍普查的前期工作。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清点为例,对古籍清点的流程、问题和结果进行分析,为古籍清点和古籍普查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古籍清点 古籍普查 中国人民图书馆  作者简介:林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方学尧,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
摘 要 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建立现代国家治理机制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德宏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的背景与形势,困难与问题,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宗教工作特点,提出了解决宗教工作法治化、中国化的具体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 瑞丽 试验区 民族宗教 法治化 问题  作者简介:张成铁,云南德宏州委党校,法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法治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医患关系复杂化的原因很多,在校医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状况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克服各种负面信息的引导,尤其是各类“噪、杂音”的反面引导。医学生面对“噪、杂音”反面引导的现状令人担忧,通过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类社会思潮,应对各类谣言,正确认识西方文化,以及争取网络话语权,增强医学生防“噪、杂音”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 医学生 医患关系 复杂化  作者简介:吴宝捷,厦
摘 要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快捷、简便的手段,在化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遇到的新问题、难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人民调解委员会高度关注并探索新办法来应对。为此,本文试就新时期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特别是面对意外伤害纠纷调解中的难点与对策
摘 要 本文认为解决域外法不能查明的问题,应以准确适用域外法为目的,以平等保护当事人为原则,将裁判者对域外法进行内心确信的能力提升作为查明法律的出发点,确保各种途径获得的域外法最终为法官心证所用,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纠纷增多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域外法 查明 适用 法官知法  作者简介:鲍颖焱,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息息相关,而高校校友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用“四个意识”理论为指导,可以更好地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校友组织机构,创新校友组织运行模式,才能真正发挥校友工作的积极作用,用校友工作推动学校建设发展。本文希望探讨用“四个意识”的理论逻辑指导校友会的组织建设及运行,使得校友工作能更好地为学校及国家改革的发展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