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与美学的关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美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本文着重探讨数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通过欣赏数学中的简单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以及展示美学中存在的数学,从而得出数学与美学是相互渗透的这一结论。通过这一研究,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体会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提高对数学美本质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数学;美学;数学美
  “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今的数学,已成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已渗透到经济、历史、建筑、音乐、美术、文学等各个领域中。本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数学美的内涵,提取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内容,以求在美的熏陶下,感受数学别样的美丽,并得到思维的启迪与情感的共鸣。
  数学是什么?法国数学家迪卡尔称数学是“序和度量”的科学。英国哲学家培根称数学为一种使人“机敏精细”的学问。恩格斯也曾说:“数学乃是关于物质世界的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的科学。”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知识的精华,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它的进展与所有科学的发现都紧密相关,其中也包括美学本身的发展。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作为一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学科,其中当然存在着美。数学是一种独特的逻辑,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在其内容和结构方法上,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所有这些都是数学美的体现。正因为数学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内涵,因此,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才符合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原则,与人类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相始终。
  一、数学美的实质
  数学是对自然和现实的冷静、理智、抽象的认识,并通过确定的数学符号、形式结构表述出来,客观、现实的美也就抽象成了数学的美。也就是说,数学美是现实美的反应,是在自然人化的历史过程中沉淀、积累的结果。
  但是,数学美不仅仅是“数学中存在着美”,它不单纯是某些数学特性如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等的相加。数学美应该是能唤起人们的喜悦之情的,从而激发人们去发现、揭露其内在之美,使人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因此,数学美的本质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数学美感的运作),对审美客体——数学美的各种品性的能动作用。
  数学被人看作是心智的艺术与灵魂的音乐,数学美感的发展不仅要有能够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更要有能够创造和理解数学的大脑。数学的思想、理论、公式、方法等,只有通过人类的审美活动才能表现出来。
  人类一边欣赏着自然存在的数学美,一边又创造着数学美。也就是说,这种美诞生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产生美),它通过人们的思想情感,一定的审美意识(感受美),又影响着人们的数学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不断出现更丰富、更完美的数学,使数学之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二、数学美的特征
  (一)数学美在简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微粒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不可用数学表述。数学之所以用途如此之广,因为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单,简单本身就是一种美。”
  数学的简单性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食堂餐券只需印上3角、5角两种便可支付任何8角或8角以上的菜款而无须找钱。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虽然现在很少还有食堂在采用餐券制,但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简单性。类似地,硬币和纸钞上面的面额更为人们所熟悉。
  数学的简单美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符号美
  数学是一种符号“游戏”。历史告诉我们,采用合理的符号,能使数学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相反,若没有一套合理的符号,其进展就会十分缓慢。古代数学的漫长历程、今日数学的飞速发展,17、18世纪欧洲数学的兴起,我国几千年数学发展进程的缓慢,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数学符号运用恰当的重要性。
  莱布尼兹说:“数学符号节省了人们的思维。”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记录与表现,可使人们摆脱数学自身的抽象与约束,集中精力在主要环节,增加人们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个符号的世界,数学思维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符号系统。数学符号的产生发明、使用流传,经历着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且仍在继续。这个过程始终贯穿着人们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
  比如:从各国古代不同的记数符号,至阿拉伯数字的创造、改进、流传与通用;从四则运算符号加(+)、减(-)、乘(×)、除(÷)和乘方( )、等号(=)、未知数(x,y,z)等符号的产生、演化;从各国各异的“方程”符号至现今方程的数学表达式的统一,无不表现着人们追求数学和谐、简洁、方便、明晰的审美过程。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数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当原有的符号对新的概念感到无能为力时,人们也随之创新。
  比如:用希腊字母 表示圆周率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i表示虚数单位 ……等等。此外,数学中还有许多运算符号,这些符号均有其独特含义,使用它们不仅方便而且简洁。
  比如:用“!”号表示阶乘: 。
  数学符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精确性,它是数学特有的美感。数学中同一个概念开始往往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鉴别以确定优劣(实用性、方便性、简洁性等),这里面也蕴涵着一个审美过程。“一种合适的符号要比一种不良的符号更能反映真理。更合适的符号带着自己的生命出现,并且它又创造出新的生命来。”
  数学思维借助于符号系统来展现,也正是符号成为了数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把数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石上。
  2.公式美
  如果说数学符号是人类创造的,那么公式就是大自然乃至宇宙本身所蕴涵的真理,是人类的智慧发现了它们,然后用符号表述出来。自然界的现象与事物千姿百态,经过人类的观察、思维、分析与实践,抽象得到了很多表面现象后内在的东西,公式则就是内在实质(众多数学定理、命题)的外在表现。   世界上的圆无穷无尽,有大有小,但惟有数学几何上的圆最标准、最纯粹、最完美,因为它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精确等于一个无理数π,即有C=π D。这是一个简洁的公式,其所反映的又是一种十分奇妙而和谐的关系,有学者称它为“宇宙间的第一等好诗。”
  再比如三角形,尽管形状各异,其中有很多可研究的内容。人们用 囊括了所有三角形的面积,这是最简单、基本、原始的公式。后来人们又发现 (p为三角形半周长); 都是三角形面积的表示方式。
  正、余弦定理概括了三角形边、角的一般关系。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 更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数学公式不是天生的,当有人找到现实事物间的客观联系,并赋予它每个字母每个符号的涵义,它才变得富有生机,它是某些数学知识的精华。也只有具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才能从中读出丰富的内涵(数学的“至高无上”)。
  (二)数学美在和谐
  宇宙是和谐的,许多中外哲人都把宇宙的和谐比拟为音乐的和谐,,实际上,和谐的事物向来给人以美的外观与一致的内涵。在数学中,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是人们追求数学美的准则。
  数学的和谐表现在它能用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性质,甚至能让它为人类所用。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数学家们依据人口增减过程,研究建立了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求得了人口增长的数学表达式: ,式中 表示当初人口数, 表示t时间后的人口数,c、k为待定常数(它们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情况而变化)。公式表明人口增长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的迅速增长若不加控制,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将处于危险中。这一实例说明了数学与人类生存世界的和谐相联系。
  上面各种事例可见,对数学和谐美的追求,可启迪人们的思维,指明人们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怪不得有人称“数学是一门万用的并具有绝对真理的艺术”。造就和谐美得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称美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而这两者都能在数学里找到。”“对称”最初源于几何。我们平面几何中的对称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比如圆(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圆是平面上最完美的图形)、正方形,它们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立体几何中的对称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平面对称。立方体、球等都是点、线、面对称的图形。
  有许多函数图象也是对称的,如一般的三角函数, , ;一般的幂函数 , , , 等;还有椭圆 ;双曲线 ;以及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等。
  如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这个公式中 , 是空间互相吸引的两个物质的质量,显然在式中处于同等地位,这也是一种对称。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数论”中的奇数和偶数、质数与合数,“代数”中的正数与负数,“三角”中的正弦与余弦、正切与余切、正割与余割等等,也可看作是对称。
  数学多种概念也是成对出现的:函数与反函数,象与原象,增函数与减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开区间与闭区间,收敛与发散,连续与离散,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它们都体现着对称的思想。
  可以这样说:数学中不少概念与运算,都是人们对于“对称”问题的探讨派生出来的,数学中的对称美除了作为数学自身的属性外,也可看成启迪人们思维及研究问题的方向。
  人类用同一种语言建造了精神的巴比塔,那就是数学。它是生活,也是艺术。数学真正的核心不是一些让人生畏的公式,而是隐藏在其中的优秀的人类思想。数学科学作为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巧妙和谐的体系,严密而无懈可击的说服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神奇力量,使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倾倒。这神奇的力量正是来自数学中的美。
  数学美是人们对现实美的反映,经过人们思想情感影响着人们的数学实践、科学实践。对美的追求是数学创造最主要的动力,对美的追求推动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对美的追求也推动着数学本身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对于影响不同学科教学效率的因素也存在着各种差异。高中生物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涵盖知识点更多更细,因此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当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积极地探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影响因素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个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是指课本教学,还涉及到课外的延伸阅读,课外的延伸阅读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补充及完善。高效的延伸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所以,目前的语文教学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学习和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下面本文主要阐述了延伸阅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对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深一层的期望要求,本文针对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三点心得,主要内容包括:将“以学生为本”作为出发点,进行民主性班级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进行激励性班级管理;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进行校内外合作班级管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口常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组织工作。班主任不同于其
期刊
摘要: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不断积累语言因素,扩大操练面,激发英语阅读兴趣,以年级划分,分别展开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的策略;学的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阅读目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在听,说,度,写四项技能中 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期刊
摘要:“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有效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下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对此可见寻求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促进当前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是尤为重要的。教育改革是在其以往发展的经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善才能更好的保证国家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对此本文就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
期刊
摘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是人们地向导,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趣味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较发达,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寻求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加强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相关锻炼。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体育课“比赛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实施原则和具体操作程序。  关键词:小学体育;“比赛式”;基本思想;实施原则;操作程序  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更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将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将面临着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重构,由于应试教育的长年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之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师;问题;重构  引言: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推理演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学习该门课程比较费力。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提出,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推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数学;好习惯;兴趣;发现与实践;思考与探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寻求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