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是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孩子,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感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较强,而理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在开展具体的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独特优势,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小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实现优化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时期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之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将语文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依据,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当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生由于其天性好动好玩、社会阅历较浅、认知视野有限等特点,没办法长时间集中精力于某一件事,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能将知识点全方位的、形象、具体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内容贴近的视频、图片,如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配以鸟儿婉转动听的叫声。然后,教师再为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他们也会随着这样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师的朗读声,不知不觉进入到作者所勾勒的美好世界里去,被文中那种宁静的、优美的、神秘的世界所感染。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最好状态,适时向学生抛出几个恰当的问题,如“本文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呢?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呢?”学生在这样的基础性问题的启发下,再次进入课文寻找答案,更能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深刻内涵。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要让学生学懂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依靠自主学习和探究,将知识化为己有,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并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的幻象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教—扶—放”的方法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步骤:首先,在教学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让学生形象化的认识“擦—燃—灭”这个过程,进而了解“现实—幻象—现实”的具体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电脑,学一学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或者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把握小女孩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擦燃火柴的经过,并思考为什么每次看到的幻象都会不同?有什么意蕴?这样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不仅让学生学懂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学习方法把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当下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会让其终身受益。
三、构建优越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小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不同,个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会有相当的差异性,因此,每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多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并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重要的教学参照,为学生构建优越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也是符合素质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最好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步骤,
例如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按钮,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按下相应的按钮,实行分层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升。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出这一策略并非是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只施行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始终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大势所趋,且是符合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构建优越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實现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5).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时期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之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将语文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依据,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当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生由于其天性好动好玩、社会阅历较浅、认知视野有限等特点,没办法长时间集中精力于某一件事,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辅助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能将知识点全方位的、形象、具体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内容贴近的视频、图片,如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配以鸟儿婉转动听的叫声。然后,教师再为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他们也会随着这样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师的朗读声,不知不觉进入到作者所勾勒的美好世界里去,被文中那种宁静的、优美的、神秘的世界所感染。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最好状态,适时向学生抛出几个恰当的问题,如“本文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呢?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呢?”学生在这样的基础性问题的启发下,再次进入课文寻找答案,更能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深刻内涵。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要让学生学懂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依靠自主学习和探究,将知识化为己有,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并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并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的幻象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教—扶—放”的方法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步骤:首先,在教学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让学生形象化的认识“擦—燃—灭”这个过程,进而了解“现实—幻象—现实”的具体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电脑,学一学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或者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把握小女孩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擦燃火柴的经过,并思考为什么每次看到的幻象都会不同?有什么意蕴?这样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不仅让学生学懂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学习方法把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当下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会让其终身受益。
三、构建优越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小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不同,个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每个人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会有相当的差异性,因此,每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多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并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重要的教学参照,为学生构建优越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也是符合素质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最好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步骤,
例如在制作课件时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按钮,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按下相应的按钮,实行分层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升。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出这一策略并非是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只施行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始终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大势所趋,且是符合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构建优越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實现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