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写作情趣,增强表达欲望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在作文教学的低效低能,笔者探讨了在作文教学中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从写作前指导写作的形式的变化,写作时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精心选择,以及到最后评改时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一些看法。力求通过多种尝试,使作文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
  【关键词】激发情趣;增强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作文能力的高低,从眼前看,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从长远看,更是会影响到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与他人的交流交际的能力和效果。因此,作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重要的,不一定学生就会喜欢。究其原因,仍然在于我们教师本身从情感上对作文教学的敷衍甚至是漠视,导致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少了很多的新鲜感,学生对作文也就自然提不起精神了。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便成了作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是由教师指导本次作文的训练要点,确立作文题目,也可能出示一两篇范文,然后由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500—800字的作文一篇。因而,这种课极易显得枯燥、单调,学生作文犹如无源之水,显得单薄。于是,让作文教学生动活泼、面目一新势在必行。如何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一、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活泼
  (一)活动感悟后写作
  从学生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常小事固然可记,但集体活动更令他们关注,作文教学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借鉴。适当地进行一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生活,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如一场情景剧:每8—10位学生一组,围成一圈,中间一位学生当小草,四周同学当风,风如何吹,草如何倒,每位同學轮流当草,然后自拟题目写作,既可写成抒情散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还可以练习片段描写。由几位同学预先排练演出一个小品,同学们观看以后进行写作,可写活动本身,也可写由小品中得到的启示。举行一次辩论赛,进行一次联想、想象的思维拓展训练,开展一次“我为同学找优点”的主题班会等都是较活泼的形式,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使学生的作文充实起来。
  (二)观察体验后写作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生活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其写作的质量。增加课外阅读量以及范文的指导评析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如指导学生描写场景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后,可要求学生观察写作:升旗仪式场景,集市的热闹场景,甚至于课间班级同学休息的场景。在学过人物传记后,要求学生去采访本地一位名人,身份不限,学生在采访中既锻炼了交际的胆量与能力,也一定有为人处世的收获,这种生活经验是课堂中不可能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验,写作时当然有事可叙,有感而发,水到渠成。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厂矿企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布置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热门话题进行调查统计,等等。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质量也随之而提高了。
  二、写作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
  作文教学可以在原有的单一文体基础上进行扩展,向多样化发展,指导、鼓励学生写杂文、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剧本、写童话。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点燃他们心中激情的火焰,散发出的光芒往往是炫目的。我所教的初中学生就曾写出过精彩的童话、惊险的中篇小说、犀利的杂文、优美的散文、空灵的诗歌。除了丰富写作的文体,还可以从题材和篇幅上放宽限制。不仅限于记述、说理类的题材,可以给一段辩论稿要求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反驳;可以给出几个不关联的事物要求写一则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去查阅资料,完成一个学习问题的研讨;或者,对周围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写一个建设性的报告。篇幅要求也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限定思绪的宽度、远度,也不硬逼学生拼凑字数。这样,写作便成了一种乐趣,一种较自由的情感的流露,甚至宣泄。
  三、作品评改时力求轻松有效
  传统作文的评改是教师一人单向的行动,劳累而功效不大。学生大多只略看一下评语却无多大改进。因此,可改变评改方式,力求双向参与,调动主体,使写作不再是被动等待评判。如四人一小组,逐一评议组内成员的作文。由写作者先谈创作的感受,再由小组成员一起就卷面整洁度、字词书写使用、句子的表述、主题的凸显、结构层次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加分,并写一份总评。又如自批自改、同桌对批互改、范文指错等,都可以使作文的评改更轻松,学生的兴趣也更浓,在改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也更深刻。改过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再写同题作文,使这些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四、结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如何真正使学生成为主体,关键在于出新出奇,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吧!让我们的学生激发出全部的写作热情,以高昂的姿态主动投入到作文写作中去,让学生在写作的倾诉中逐渐成长!
  作者简介:丁晓勤,女,1973年生,江苏溧阳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如果说听与读是吸引、是理解,那么说与写是表达、是运用。阅读是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哪怕是在课外阅读中也能自己发现可学之处。  【关键词】语文教材;《小动物过冬》;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许多途径,但学生每天在课堂上接触最多的便是教材。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课文的语言、结构等
【摘要】练习是必要的,但做练习不能代替课堂训练。把训练材料分解成支离破碎的试题形式去训练,既忽视了语文工具之不同于一般机械工具的因素(它有情感性),又割裂了语文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课堂训练;共生教学;《葡萄月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曾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写作能力,要想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寻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本文分析了课外阅读应用于写作教学的方法,并阐述了学生互改作文的作用。  【关键词】高年级;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的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师最为繁重、费力费时费神的教
【摘要】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价,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纵览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共五篇简单议论文,属于说理性文章,分布在小学中高年段。这些文章行文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日趋严密,具有极强的学习借鉴价值,也为学生进入中学的议论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阅读是终身教育的好办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小学一年级正是阅读启蒙阶段,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努力让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关键词】一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是统编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摘要】写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新课改的实施进一步强调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合理设计写作教学计划,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保证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语文素养的意义和内涵,并针对实际情况站在生活实际的角度提出了几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语文素养;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把握与运用,笔者认为既得益于课内,也得益于课外。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内多课对比,课内外结合对比阅读,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进行到底。  【关键词】比较阅读;读写结合;描写;技法  【中圖分类号】G622
【摘要】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难得的描写藏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佳作,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这个拥有多重意义和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傻子”二少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系统分析,从而更有助于系统的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阿来;《尘埃落定》;浅析;傻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于1998年
【摘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因此,关注后进生,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分析了小学语文后进生的成因,并阐述了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后进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后进生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有些家庭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孩子交
“晒太阳”对大多数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而对于长年劳作在地底的矿工来说,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来自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的高三学生唐贝茜却注意到了他们的需求,想为昏暗的矿井带来阳光,成为播洒阳光的使者。  为了将日光引入矿井,让矿工在井下也能享受天然日光浴,2013年,唐贝茜设计完成了作品《矿井日光浴光导装置》,并荣获第30届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3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第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