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奴隶贸易的兴起
自从有了海外殖民,就有了奴隶贸易。奴隶贸易让西非海岸的探险成了特别赚钱的生意。冒险家通过贩卖奴隶挣了钱,葡萄牙王子恩里克都要抽取1/4的税。如果船队是他本人的,或者冒险家的船队由他投资,那他更是要抽成一半!
在恩里克之后,他的侄子若奥二世和叔叔的爱好一模一样,也喜欢航海和打仗。葡萄牙人在航海方面特别有创意,他们最先开办了殖民贸易公司。国王和商人签定合约:商人每年以每根200块钱的价格为国王提供象牙,这价格可比市场价低多了;作为报答,国王授予商人长达5年的贸易垄断权,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商人每年要继续向前勘探500千米的海岸线。真是一石三鸟的好买卖!
其次,葡萄牙是最早在航海业引入“外援”的国家。1455年,有个叫卡达莫斯托的威尼斯航海家到达葡萄牙,与国王签订了正式的航海合同。这位威尼斯航海家开创了一个先例:他是欧洲第一个详细记录航海日志的航海家。这是航海业走向规范、成熟的一个标志一一在他之前,也许有人看过河马,但口说无凭,他是第一个记录下河马形状和外观的人。
迪亚士的荣耀
葡萄牙也有自己的航海家,比如巴托罗缪·迪亚士。他来自航海世家迪亚士家族。他的爸爸迪尼斯·迪亚士是第一个绕过佛得角的人。佛得角在葡萄牙语里的意思是“绿色角”,因为一路上都是撒哈拉大沙漠,到这儿终于能看到树木和草丛啦。
小迪亚士绕过佛得角,沿海岸往东,接着向南,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抵达目前探险船队能抵达的最南端——南纬23°。
如果到这里停下来的话,只能算追平世界纪录,迪亚士的目标是打破世界纪录。他继续向南,在看不见海岸线的深海中航行,一直向南,一直向南,一直向南……然而,当他们往东准备靠岸时,却发现海岸线没了!原来他们走得太远,已经越过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如果继续走下去,他们就能发现南极洲啦!
可惜的是,迪亚士没有继续前行,而是掉头往北。他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成为全欧洲第一个全海路绕到印度洋上的人。再这样走下去的话,他有可能到达印度,可惜这个时候补给用完了,船员们也精疲力竭。于是他们返航,在非洲南端一个突出很远的大海角上立下了一根石柱。由于两周前经过这里的时候遭遇了风暴,迪亚士把这个海角命名为“风暴角”,也就是后来的“好望角”。
哥伦布的野心
话说哥伦布怀揣满腔热情,来到了海上强国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他来里斯本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弟弟巴托洛梅·哥伦布在这儿当绘图员。
里斯本有很多书店,哥伦布就在其中的一个书店里找到了弟弟巴托洛梅。这个书店除了卖书、卖地图,还卖各种航海用具、罗盘和沙钟。哥伦布就像走进玩具店的小孩,两眼灼灼发光。
在里斯本,数不清的航海家和商人蜂拥而至,来到国王和土豪家里,希望获得出海冒险的资助。路人打招呼聊天,不是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你出海了吗”。
“哟,已经回来啦!有什么发现啊?”有的人会不好意思地回答:“唉,运气不好,空手而归!”有的人则洋洋自得:“呵呵,给新发现的小岛起什么名字好呢?嗯……用我自己的名字,你觉得好听吗?”如果那时候有微博,熱门话题估计都是右边这样的:
哥伦布怦怦跳动的心脏简直要从嘴里跳出来了!他每天考虑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怎么才能从国王手里拿到特许证以便出海呢?迪亚士抢先绕过了好望角,现在最大的突破应该是直接到印度去,可是,怎么才能到印度呢?
请注意,哥伦布他们所指的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亚洲,包括中国的东亚。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非常着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是个威尼斯商人。13世纪,他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回到威尼斯以后,他继续出海,与热那亚人打海仗,结果被抓,投进了监狱。
监狱生活是很无聊的,很多人在监狱里读完了博士学位,还有人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来打发时间。马可·波罗的方法是讲故事。他的故事引人入胜,狱友们根据这些故事,整理出一本书——《马可·波罗游记》。
这是一本跨越了几个世纪的畅销书!这本书在欧洲人看来简直跟科幻小说差不多:什么占地面积超大、光花园和人造湖就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汗宫殿;佩戴着银挽具和宝石的大象满大街跑;道路有欧洲的10倍宽,高高浮在地表,下暴雨也完全不积水;大运河一年到头船头接船尾,商船比欧洲最宏伟的建筑还大;流通的是纸币,丝绸、锦缎华美无比,闪闪发光;各种香料、宝石、瓷器、棉花多到根本用不了……
这样看来,有些地方可能是马可·波罗夸大其词。所以,一直有人质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是不是真的在元朝当过官。但这本书的影响太大了,两百年后还有一大堆粉丝。哥伦布就是其中一个。《马可·波罗游记》是他的心头爱,他不仅对书里的内容烂熟于心,还把书中提到金子、宝石、珍珠、象牙的地方全都记了下来。
申请被柜
哥伦布的想法很有创造力。他想,既然地球是圆的,为什么非要往南越过整个非洲到印度去甲往西照样可以到达啊!他还把自己的经验、旅行、阅读和幻想糅合在一起:葡萄牙人通常认为每经度的距离应该是70海里,哥伦布却认为这个距离大约是56海里。这样一来,地球缩小了很多,从大柚子变成了小苹果。
根据他的计算,地球一共分为7份——6份陆地和一份海洋。他不仅把每条经线都算短了,而且把欧洲、印度经线的数量也算少了。这么一来,他所定位的“印度”几乎正好确定在美洲大西洋海岸!这真是航海探险史上最大、最妙的错误。
他充满热情地把“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计划书交给葡萄牙国王。结果毫无悬念,国王拒绝了他的请求。哥伦布迅速做出一个决定:愚蠢的国王,不跟你浪费时间了!
他当机立断,决定去投奔当时葡萄牙的死敌——西班牙。
自从有了海外殖民,就有了奴隶贸易。奴隶贸易让西非海岸的探险成了特别赚钱的生意。冒险家通过贩卖奴隶挣了钱,葡萄牙王子恩里克都要抽取1/4的税。如果船队是他本人的,或者冒险家的船队由他投资,那他更是要抽成一半!
在恩里克之后,他的侄子若奥二世和叔叔的爱好一模一样,也喜欢航海和打仗。葡萄牙人在航海方面特别有创意,他们最先开办了殖民贸易公司。国王和商人签定合约:商人每年以每根200块钱的价格为国王提供象牙,这价格可比市场价低多了;作为报答,国王授予商人长达5年的贸易垄断权,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商人每年要继续向前勘探500千米的海岸线。真是一石三鸟的好买卖!
其次,葡萄牙是最早在航海业引入“外援”的国家。1455年,有个叫卡达莫斯托的威尼斯航海家到达葡萄牙,与国王签订了正式的航海合同。这位威尼斯航海家开创了一个先例:他是欧洲第一个详细记录航海日志的航海家。这是航海业走向规范、成熟的一个标志一一在他之前,也许有人看过河马,但口说无凭,他是第一个记录下河马形状和外观的人。
迪亚士的荣耀
葡萄牙也有自己的航海家,比如巴托罗缪·迪亚士。他来自航海世家迪亚士家族。他的爸爸迪尼斯·迪亚士是第一个绕过佛得角的人。佛得角在葡萄牙语里的意思是“绿色角”,因为一路上都是撒哈拉大沙漠,到这儿终于能看到树木和草丛啦。
小迪亚士绕过佛得角,沿海岸往东,接着向南,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抵达目前探险船队能抵达的最南端——南纬23°。
如果到这里停下来的话,只能算追平世界纪录,迪亚士的目标是打破世界纪录。他继续向南,在看不见海岸线的深海中航行,一直向南,一直向南,一直向南……然而,当他们往东准备靠岸时,却发现海岸线没了!原来他们走得太远,已经越过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如果继续走下去,他们就能发现南极洲啦!
可惜的是,迪亚士没有继续前行,而是掉头往北。他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成为全欧洲第一个全海路绕到印度洋上的人。再这样走下去的话,他有可能到达印度,可惜这个时候补给用完了,船员们也精疲力竭。于是他们返航,在非洲南端一个突出很远的大海角上立下了一根石柱。由于两周前经过这里的时候遭遇了风暴,迪亚士把这个海角命名为“风暴角”,也就是后来的“好望角”。
哥伦布的野心
话说哥伦布怀揣满腔热情,来到了海上强国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他来里斯本还有一个原因:他的弟弟巴托洛梅·哥伦布在这儿当绘图员。
里斯本有很多书店,哥伦布就在其中的一个书店里找到了弟弟巴托洛梅。这个书店除了卖书、卖地图,还卖各种航海用具、罗盘和沙钟。哥伦布就像走进玩具店的小孩,两眼灼灼发光。
在里斯本,数不清的航海家和商人蜂拥而至,来到国王和土豪家里,希望获得出海冒险的资助。路人打招呼聊天,不是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你出海了吗”。
“哟,已经回来啦!有什么发现啊?”有的人会不好意思地回答:“唉,运气不好,空手而归!”有的人则洋洋自得:“呵呵,给新发现的小岛起什么名字好呢?嗯……用我自己的名字,你觉得好听吗?”如果那时候有微博,熱门话题估计都是右边这样的:
哥伦布怦怦跳动的心脏简直要从嘴里跳出来了!他每天考虑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怎么才能从国王手里拿到特许证以便出海呢?迪亚士抢先绕过了好望角,现在最大的突破应该是直接到印度去,可是,怎么才能到印度呢?
请注意,哥伦布他们所指的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亚洲,包括中国的东亚。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非常着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是个威尼斯商人。13世纪,他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回到威尼斯以后,他继续出海,与热那亚人打海仗,结果被抓,投进了监狱。
监狱生活是很无聊的,很多人在监狱里读完了博士学位,还有人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来打发时间。马可·波罗的方法是讲故事。他的故事引人入胜,狱友们根据这些故事,整理出一本书——《马可·波罗游记》。
这是一本跨越了几个世纪的畅销书!这本书在欧洲人看来简直跟科幻小说差不多:什么占地面积超大、光花园和人造湖就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汗宫殿;佩戴着银挽具和宝石的大象满大街跑;道路有欧洲的10倍宽,高高浮在地表,下暴雨也完全不积水;大运河一年到头船头接船尾,商船比欧洲最宏伟的建筑还大;流通的是纸币,丝绸、锦缎华美无比,闪闪发光;各种香料、宝石、瓷器、棉花多到根本用不了……
这样看来,有些地方可能是马可·波罗夸大其词。所以,一直有人质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是不是真的在元朝当过官。但这本书的影响太大了,两百年后还有一大堆粉丝。哥伦布就是其中一个。《马可·波罗游记》是他的心头爱,他不仅对书里的内容烂熟于心,还把书中提到金子、宝石、珍珠、象牙的地方全都记了下来。
申请被柜
哥伦布的想法很有创造力。他想,既然地球是圆的,为什么非要往南越过整个非洲到印度去甲往西照样可以到达啊!他还把自己的经验、旅行、阅读和幻想糅合在一起:葡萄牙人通常认为每经度的距离应该是70海里,哥伦布却认为这个距离大约是56海里。这样一来,地球缩小了很多,从大柚子变成了小苹果。
根据他的计算,地球一共分为7份——6份陆地和一份海洋。他不仅把每条经线都算短了,而且把欧洲、印度经线的数量也算少了。这么一来,他所定位的“印度”几乎正好确定在美洲大西洋海岸!这真是航海探险史上最大、最妙的错误。
他充满热情地把“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计划书交给葡萄牙国王。结果毫无悬念,国王拒绝了他的请求。哥伦布迅速做出一个决定:愚蠢的国王,不跟你浪费时间了!
他当机立断,决定去投奔当时葡萄牙的死敌——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