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用图示教学法进行历史总复习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因此近几年来,我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了图示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教学法在总复习中的应用
  
  1.高度的浓缩性,使知识由繁杂变简明。这种浓缩,是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教材做的高度综合,能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整体框架,掌握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运动脉胳,并有助于排除无效信息干扰,在理解基础上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复习总表,它非常清晰反映了这段历史发展线索,通过这张表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中共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前因后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完整的系统性,使知识由零散变系统,由全面变立体。经系统化的知识已不是一般的数量堆积,而是带有新的质,能激发人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手段的应用。
  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简表,此表把散见在课本各章节的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要赋役制度集中在一起,不仅使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方便于记忆,同时还便于了解中国赋役制度发展的主要脉胳——即人头税逐步减少至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可把古今中外的赋役制度一起列进表内,知识就更系统,立体感也更强了,达到了速成教学之目的。
  3.简明的直观性,使知识由呆板变活跃,由枯燥变有趣。直观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加大了信息刺激的强度,使知识深深印入学生脑际而不易遗忘,同时图示的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图示表,教师在复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时,边讲边勾划出一幅统一战线形成过程图,把此较呆板的内容用一幅完整、简单明了、直观性强的图表表述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的理解。
  4.较强的思维开放性,使求知由单方向变多方位,由单一思维变多项思维。这就是经适度重组教材,使知识结构更加趋合理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以引导学生在集中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进取开拓精神和从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行的实践性,使学生的眼、口、手、脑一齐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可以发展智慧、锻炼思维,又可以培养分析、综合、创造能力及开拓精神,而这些要素都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因此,教师可布置一些图表让同学自己去编。如:古今中外重大变法运动比较表,两次世界大战简表、中国和世界之最对照表等等。通过自己制表,不仅上述所提到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自己动手也容易使知识深深印入学生脑际而不易遗忘,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应用图示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图示教学法强调浓缩性、简明性,因而对课本基础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高考试卷中的客观题(选择、填空)部分大量考的内容是:地点、时间、人物、典章制度等等详细的知识点,因此利用图示教学法进行复习时,不能丢开课本,最好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图示教学法大量是将同一类别的历史现象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以方框表格的形式把历史现象的各种属性分项排列起来,使人清楚看出同类历史事件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差别,通过分析综合得出事物的共同本质,从而上升为历史概念,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果滥用,会影响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和历史基本结构。此外,由于图示结构简单,长期单一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感知上的迟钝和疲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应辅之以适当的课堂练习,从多角度、多侧面补充图示法所不能包涵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另外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也解决了感知上疲劳问题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近几年来国家考试中心,对高考历史科内容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增加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比重,并在这两种题中注重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懂得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历史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共性和个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继承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关系,进而去分析、解释历史(现象)事件。显而易见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图示教学法所能胜任的。例如从表三可以清楚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但对中共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在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观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而正确地制定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这一系列活动是图表所反映不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所需要的辨证法观点结合教材或图表进行讲解。
  以上是我在授课时采取图示教学法的一些做法,其效果极为显著,采用图示教学法前后的学生成绩比较,可看出图示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成绩有明显成效,改变了历史科成绩近几年徘徊不前的状态。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营造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宽松和谐的教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根据实践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情感的土壤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期刊
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    一、创造力开发培养的思路    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包括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特征,探究式教学内容选择及模式探索。  【关键词】 化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
期刊
【摘要】什么是理想英语课堂,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同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本文紧紧围绕如何建立理想课堂,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课堂互动、对教师的要求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理想英语课堂;教师;学生
期刊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
期刊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物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而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类型作用    1、图表直观比较法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对化学没有任何兴趣的学生能把学习搞好。所以只有真正激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投入积极、紧张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初中学生初次学习认识化学这门学科,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初中
期刊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思维意识的思维才能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
期刊
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随着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初中历史按时序性原则编排教材,古今中外跨度大立体网交织,试想如果按教材顺序,机械重复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复习效果,又如何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呢?为此,在今年的初三复习备考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