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新课改全国高考语文教学面临的“窘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涉及内容庞杂
  高中新课程将高中教材分为必修五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必修每册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兼顾了语文教学所要做到的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问题是在有限的课时里要去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语文老师不知所措,做一个语文老师好难。
  语文必修教材在“致同学们”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你们步入新的课堂,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你们面前了。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哪些新鲜的内容吗?那就请先阅读下面的文字吧。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最主要的,是你们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的机会多了。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在不到一个半学年内学完,其他时间都有你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修。”我在想:学生真的有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吗?在现行学校教育的条件不允许,上级教研部门为了统一教学进度已给学生选好了。这样一来两学年要学完八本书,学生有多少是带着兴趣去学呢?
  二、教师教学自缚茫然
  语文课堂本应该是鲜活生动快乐的,老师、学生应畅游在文学的海洋里,享受着经典文化大餐。可语文教师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压力,变得畏手畏脚,为让学生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不得已以知识能力为主,侧重基础知识、阅读解答、语言应用、作文训练等,课堂又出现死气沉默的状况。还有现在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又要求使用,语文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是为用而用,备课、制作或借用课件,无形中忽略了文本研究。语文课堂形式看似多样,实则走马观花,浮于表面无内涵,也就丢掉语文课堂的根。再者,让我们语文教师茫然的是,语文教材选择多为“诗歌鉴赏”、“散文”、“议论文”、“小说”,可全国高考卷阅读考的是“社科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或“小说类文本”(选考),事实上绝大学生选的是实用类文本,还有“语言应用”题,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上课教的与考试无关,那他还会去听你讲课吗?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没有底气,有教研员下校调研直接对老师说:“教材上了不考干嘛要上,干脆针对考点讲练。”
  三、学生语言认知低龄化
  现在国家正倡导全民读书,可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有几个人,更别说一群孩子,面对世间种种诱惑,能专心读我们教材中所开列的对他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名著吗?学生用网上阅读代替了书本阅读,所读内容低俗,毫无内涵可言。中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因为应试教育误导、教学程式单一、学生文化积淀浅薄、视听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存在被动性、封闭性、功利性、盲目性等问题。凡此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语言积累不够,语言表达贫乏无味,写作能力低下。平时不关注语文,考试却想得高分,殊不知语文学课是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生活中、学习中去习得语言,否则,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概括、鉴赏与表达等诸方面能何以形成?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九洲先生曾在一次高考阅卷总结分析会上说:“我们现在的学生写作套版、学识低龄”,切中命脉。于是我在课堂经常提醒学生学会如何“听话”,只有学会听话、听懂话,才能去体味“话”,会“说话”,说“好话”。也希望我们广大中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勿让“母语”伤心。
  虽然当前语文教学是面临着困境,可我们语文老师不要因世俗纷扰而迷失了方向,只要我心坚定,丢掉包袱,轻装前行,就一定能突围。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心悸、气短加重1周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左偏、频发房性早搏,给予异搏定80mg,一日三次口服,3天后心律失常消失。好转出院,嘱病人停药,但病人回家后未停用,而且坚持服用3个月。后因心悸、气短,不能正常工作。心电图示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再次入院。入院后给予停用异搏定、营养心肌、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窦律。   患者,女,68岁。因呼吸困难、神志
马克思公正观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生成的,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公正观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公正观的理论实质是基于社会生产关系层面而不是别的层面来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诵读记忆了许多的诗歌,在考查应用中,也只是涉及诗歌的理解性默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实,把诗歌鉴赏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既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让学生在诗歌的知识沉淀中得到升华。  一、诗词人生 情感熏陶  作文是有境界的,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他作文境界的高下。文如其人,文气修身。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写作有紧密的联系。古典诗歌从《诗经》、楚
通过临床路径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探讨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对7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应用临床路径和常规整体护理进行对比,做出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实验对比,在优质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弥补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缺失,可以在人文精神渗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不断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首先,人文精神的渗透是语文教育现状有效缓解的必然选择,我国的语文教育承载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正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是符合时代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学
应用文是处理社会工作、个人事务,沟通协调关系等不可或缺的工具,要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作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应用文教学效率,是当下中职语文课堂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权威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目前中职就业实习单位普遍反映,中职毕业学生对请假、总结、报告等日常应用文掌握、运
【背景】许多教师都认为《老王》一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老王的内疚,认为相比较老王,作者就是个幸运儿,要学习作者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品质,在学术界的解读中,我们也看到此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毫不夸张地说,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立世和处事的成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生的口语部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然而,笔者发现,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令人堪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
一、重视知识积累,落实文言现象  初中文言文都是短小精悍的文章,属于文言美文,非常适合学生的诵读。如《陋室铭》短短81个字就把自己的居室介绍的很清楚,一句“何陋之有?”就把作者那种身居陋室,自得其乐的心情表露无遗。这种语言上的锤炼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但是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会有不同、甚至会有较大差异,所以学生就应该特别记住,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技巧的学习上,
《伤寒论》以其独特的体系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许多经方以卓越的疗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推崇和应用。经方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方证相对、药味加减、药量变化等方面,而且煎服法亦是影响临床疗效不容忽视的环节,正如古人所云:“煎药之法,最易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并言“须将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捷。”兹就《伤寒论》方药特殊煎法,作一探析,以就正于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