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的核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图表现了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地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必不可少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若以地图为依托,就能将广大地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地理学习 地图 意义
  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以图为载体的题目,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图不成题了。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通过地图可以反映地理事物在空间区域的分布规律,直观、简洁、清楚明了。在地理教科书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一幅或几幅地图或插图,每一幅地图或插图都有其重要作用。有的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有的是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的,有的是将课文知识落实在图中以便明确其知识点的空间位置等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图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地理学习中若以地图为依托,就能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可便捷地了解它们,也能逐渐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因此,地图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强弱。从这个方面说,地图作为地理学习工具又是必不可少的。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直观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其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
  二、利用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学科是一个特殊学科。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形式多样的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重要。
  三、利用地图开发学生的智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地图的内容生动具体、主题明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形象的感知、具体的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的科学理性知识。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地图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在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借助地图能看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不同。这对气候、土壤、生物和经济活动等都有莫大的影响。运用各种专门地图,分析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规律。所以,借助地图形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形成各种地理事象特征的空间表象,在地理学习中有重大意义。
  五、利用地图判定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可以展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诸如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长度和类型;任何一条河流的流向和流域范围;任何一条山脉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例如,在中国地形的学习中,首先借助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继而能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可得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最后,将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总结,使几页书的知识只汇集成一张地图。由此可见,应用地图既可使我国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使知识得以高度概括和浓缩。
  六、利用地图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规律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例如学习新教材初中《中国地理》的“西北地区”一节内容,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规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因此只凭书本上简单的叙述,很难掌握。学生要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能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接着通过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是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这就为本地区植被的变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问又出现了:该地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如果再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答案就很容易找到。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此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此降水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由此可见,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七、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培养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各种符号体现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可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能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例如,如果有两张不同的城市景观图片,就可以提供有关一个城市的起源、气候、地形和当地文化的线索,然后给出一些问题:为什么在该地形成城市?两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如何?城市的规模有多大?城市位于哪个大洲?学生可根据这些问题,在两个图片上找到答案并提供论据。最后,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两个城市的具体地点。这时学生得到的就不仅是地理知识,还有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锻炼,且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得到提高。
  八、进行有效的地理德育教育
  运用教学地图对学生进行地理德育教育,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克服单纯说教的缺点,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行为,其导向功能比语言文字更明显。
  九、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说图等活动,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启发引导。
  1.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读图,从图中获取感性素材,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智力活动,可以使观察所得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探究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
  2.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揭示概念之间的异同,寻找知识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是一条途径,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石。在地圖教学中通过同一地区同一类不同内容的图像进行对照,进行纵向比较,就能弄清楚演变过程,研究其发展方向。对不同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地图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
  3.综合分析法: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向过程。分析就是把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连接成整体,从中考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探究如何同时用几幅图综合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作为地图的必要补充——板图、板画较为形象直观,在课堂上,教师如能边讲边绘,讲绘结合,则既可密切配合教材内容,又可弥补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等的不足。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就会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不仅是从中获取地理信息,而且重在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对传统教学理念是一个根本性的颠覆,期待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和支持,需要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献计献策,积极探索,付出更多努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各有不同。尽管如此,
摘 要: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成果的主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上海政法学院和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异同,以期对改进上海政法学院的大学英语课堂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堂评价 教学效果  一、引言  2015年在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短期出访期间,笔者主要学习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访学主要围
一、扎实:以生为本,重在增量  2013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定义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也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千以内的数》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知一个自然数的后续数,如:九百九十九添上一是一千。这时老师需要追问:为什么是一千?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主动动手操作。通过计数器的
摘 要: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管理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管理学》 应用型本科 案
摘 要: 朗读与背诵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已被证实行之有效,把朗读和背诵引入初中英语的日常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朗读 背诵 听说读写  英语学习是有声语言的学习,朗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背诵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意识的注意力,在大脑中刻下记忆痕,进而转为长期记忆的一个学习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所要朗读与背诵的材料大多来自于课本,是教师在课堂上
2015年暑假,我非常有幸能赴天水听取李镇西老师精彩的讲座,深深地为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和教育情感所折服。于是我买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擅长把理性思考融入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使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及教育情感融汇其中,读后发人深省,撼人
一、案例背景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念,对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构建模型与实施方略展开探讨,旨在为黔东农村地区相关学前教育工作者基于构建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理念如何提升教育水平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构建模型 实施方略 黔东地区  引言  相较于城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开展面临一系列问题,诸如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不合理
摘 要: 新的课程视角下,好的数学课堂应当是注重多种算法,提倡循序渐进和拓展延伸的课堂。而这一切,取决于教师。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设疑激思,善于引申思考,善于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关键词: 设疑激思 引申思考 拓展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
一、问题提出  运算能力一般理解为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近几年,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业测评的研究颇多,但是专注于分析运算能力现状的研究相对缺乏.笔者时常听到同行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学生的运算能力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我都教得这么透彻了学生还是无法计算正确”,“为什么学生九九乘法表还不会背”,等等.  笔者所在的学校原属乡镇学校,后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首批“达标升级”学校,实行区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