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采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及对比分析法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专项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耐力素质,提升最大力量水平;实验组力量训练要有系统性、周期性、差异性、渐进性。建议青少年在运动员力量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采用协调耐力训练方法,来降低运动疲劳要遵从渐进性原则,先为运动员设置小负荷器械训练计划,让其在训练中体会摔跤技术动作的力量与速度,融合运用不同训练方法。
【关键词】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运动速率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40-01
前言
董德朋等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论文《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和膝关节肌力分析》中指出,国内摔跤项目普遍存在入门较迟、训练不科学、技术理念滞后等问题。一些摔跤强国运动员培养往往是在6岁上下便进行摔跤训练,这要比国内超过10岁才进行选拔训练要早得多。易善军在《体育科学》发表的论文《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中指出,由于人们观念及重视程度欠缺,很多运动员都是半道转行过来,其跤感的准确度很差,在力量上难以达到优秀摔跤运动员的水平层次,导致训练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正基于此,本研究力求根据青少年当前力量训练的特点现状,通过规范而科学的研究在摔跤运动员培养上,寻求原则性与针对性的策略补强,以强化各个层次的力量训练,提升摔跤运动员整体素质能力。这将对青少年摔跤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高效化提供可用经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及策略分析。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借助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力量训练”相关书籍,同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中关于“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共搜索到7篇论文成果,其中5篇为期刊论文,1篇为会议报告,还有1篇为文献综述,这些都为本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实验法。
(1)实验对象与分组。
本研究选择吉林体育学院2015级新生20人为实验对象,这些人均选修摔跤课程,男女比例为4:1(男16人,女4人),随机选择男8人、女2人为实验组,剩余男女生划为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摔跤课程教学与训练,实验组则采用专项力量训练方式,通过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训练,对两组不同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及实验数据加以采集对比,进而发现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寻策优化细节,提升教学实效。
(2)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2018年12月10日,共8周,48课时。实验地点设立在吉林体育学院综合训练馆。
(3)实验内容。
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训练;同时依据韩夫苓《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中训练内容设计,确定实验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如下:
①5kg壶铃交替弯举:100次×3(组间歇3min);
②高拉:40%最大重量;30次×6(组间歇3min);
③分腿跳接晃动:40%最大重量;各20次×3(组间歇3min);
④杠铃杆组合练习5组(组间歇4min);
组合项目:俯拉20次;上举至脑后上推10次;负杆跳10次;弯举20次;划船20次;
⑤垫上蛙跳、快速腹背肌各50×4(无间歇)。
(5)实验检验指标。
耐力测试、最大力量测试
2.3 对比分析法。
本研究对所采集实验組、对照组的学生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并据此分析产生数值差异的原因,为后续建议提供依据。
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实验所采集得到的各项对比数据进行EXCEL等软件进行计算,并做出相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耐力测试。
实验前两组数据十分接近,差异性不显著(P<0.05),后两组在实验数据上均有了一定的增长,说明传统教学与专项力量训练均对学生的力量产生极大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比来看,实验组的次数最大值的增长值为4,对照组为1;实验组的次数最小值的增长值为3,对照组为0;均值上实验组增长值为4.90±0.06,对照组为0.77±0.08;均达标率实验组增长率为9.60%,对照组为2.03%。
2.最大力量测试。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比来看,实验组的高翻最大力量增长值为4.77±1.18,对照组为0.88±0.15;实验组卧推力量增长值为4.01±1.14,对照组为0.94±0.29;深蹲最大力量上实验组增长值为7.01±1.03,对照组为1.98±0.10,可见实验后两组各项数据上差异性较大,相比之下,实验组专项力量训练对学生的最大力量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3.实验分析。
3.1 专项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耐力素质。
青少年时期,其心肺尚处在相对较低的功能水平,如果进行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心肺功能能力。摔跤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实验组进行有氧耐力主要是用以增强肌体输送氧的能力,畅通新陈代谢,保证大负荷训练的正常进行。
3.2 专项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最大力量水平。
青少年群体从生理机能来看,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专项力量训练,是针对学生基本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身体机能的锻炼与恢复,对于提升最大力量的水平有着显著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时,必须重视不同项目要求下的专项训练,要针对性施策保证训练内容的专业性与整体性。
1.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取决于生理素质、力量潜能等诸多层面的影响因素。
1.3 系统性、专业性、长期性的训练更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水平的力量素质。
2.建议。
2.1 在运动员力量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采用协调耐力训练方法,来降低运动疲劳。
2.2 建议力量训练要有其身体机能可承受的强度,且要有5min的训练组间休息时间用以短暂恢复机能体能。
2.3 力量训练要遵从渐进性原则,训练负荷由小到大,训练频率由少到多。同时还应注意摔跤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巍,董德朋,孙卓,徐玄冲.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05):52-59.
[2]董德朋,刘巍,孙卓,徐玄冲.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和膝关节肌力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05):474-480.
【关键词】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运动速率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140-01
前言
董德朋等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论文《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和膝关节肌力分析》中指出,国内摔跤项目普遍存在入门较迟、训练不科学、技术理念滞后等问题。一些摔跤强国运动员培养往往是在6岁上下便进行摔跤训练,这要比国内超过10岁才进行选拔训练要早得多。易善军在《体育科学》发表的论文《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中指出,由于人们观念及重视程度欠缺,很多运动员都是半道转行过来,其跤感的准确度很差,在力量上难以达到优秀摔跤运动员的水平层次,导致训练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正基于此,本研究力求根据青少年当前力量训练的特点现状,通过规范而科学的研究在摔跤运动员培养上,寻求原则性与针对性的策略补强,以强化各个层次的力量训练,提升摔跤运动员整体素质能力。这将对青少年摔跤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高效化提供可用经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及策略分析。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借助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力量训练”相关书籍,同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中关于“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共搜索到7篇论文成果,其中5篇为期刊论文,1篇为会议报告,还有1篇为文献综述,这些都为本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实验法。
(1)实验对象与分组。
本研究选择吉林体育学院2015级新生20人为实验对象,这些人均选修摔跤课程,男女比例为4:1(男16人,女4人),随机选择男8人、女2人为实验组,剩余男女生划为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摔跤课程教学与训练,实验组则采用专项力量训练方式,通过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训练,对两组不同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及实验数据加以采集对比,进而发现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寻策优化细节,提升教学实效。
(2)实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2018年12月10日,共8周,48课时。实验地点设立在吉林体育学院综合训练馆。
(3)实验内容。
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训练;同时依据韩夫苓《我国优秀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中训练内容设计,确定实验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如下:
①5kg壶铃交替弯举:100次×3(组间歇3min);
②高拉:40%最大重量;30次×6(组间歇3min);
③分腿跳接晃动:40%最大重量;各20次×3(组间歇3min);
④杠铃杆组合练习5组(组间歇4min);
组合项目:俯拉20次;上举至脑后上推10次;负杆跳10次;弯举20次;划船20次;
⑤垫上蛙跳、快速腹背肌各50×4(无间歇)。
(5)实验检验指标。
耐力测试、最大力量测试
2.3 对比分析法。
本研究对所采集实验組、对照组的学生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并据此分析产生数值差异的原因,为后续建议提供依据。
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实验所采集得到的各项对比数据进行EXCEL等软件进行计算,并做出相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耐力测试。
实验前两组数据十分接近,差异性不显著(P<0.05),后两组在实验数据上均有了一定的增长,说明传统教学与专项力量训练均对学生的力量产生极大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比来看,实验组的次数最大值的增长值为4,对照组为1;实验组的次数最小值的增长值为3,对照组为0;均值上实验组增长值为4.90±0.06,对照组为0.77±0.08;均达标率实验组增长率为9.60%,对照组为2.03%。
2.最大力量测试。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比来看,实验组的高翻最大力量增长值为4.77±1.18,对照组为0.88±0.15;实验组卧推力量增长值为4.01±1.14,对照组为0.94±0.29;深蹲最大力量上实验组增长值为7.01±1.03,对照组为1.98±0.10,可见实验后两组各项数据上差异性较大,相比之下,实验组专项力量训练对学生的最大力量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3.实验分析。
3.1 专项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耐力素质。
青少年时期,其心肺尚处在相对较低的功能水平,如果进行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心肺功能能力。摔跤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实验组进行有氧耐力主要是用以增强肌体输送氧的能力,畅通新陈代谢,保证大负荷训练的正常进行。
3.2 专项力量训练有助于提升最大力量水平。
青少年群体从生理机能来看,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专项力量训练,是针对学生基本生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身体机能的锻炼与恢复,对于提升最大力量的水平有着显著价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时,必须重视不同项目要求下的专项训练,要针对性施策保证训练内容的专业性与整体性。
1.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取决于生理素质、力量潜能等诸多层面的影响因素。
1.3 系统性、专业性、长期性的训练更有助于学生保持高水平的力量素质。
2.建议。
2.1 在运动员力量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采用协调耐力训练方法,来降低运动疲劳。
2.2 建议力量训练要有其身体机能可承受的强度,且要有5min的训练组间休息时间用以短暂恢复机能体能。
2.3 力量训练要遵从渐进性原则,训练负荷由小到大,训练频率由少到多。同时还应注意摔跤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巍,董德朋,孙卓,徐玄冲.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05):52-59.
[2]董德朋,刘巍,孙卓,徐玄冲.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肘和膝关节肌力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05):47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