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给学生活动和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地理 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融入在课堂中,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享有多方面不可侵犯的权利。作为教者,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诸如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包办代替、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等,都是我们要遵照执行的一些准则。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还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真诚、热情、敬业、宽容、幽默、充满智慧。为此,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魅力的人。
二、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涨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所以,兴趣是教学的第一目标,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
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类型的图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一些漫画图如《雨中垂钓》、《啊,地球出汗了》等寓意深刻,使人过目不忘、受益匪浅,可深深地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些示意图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都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这类图教学可以以图释文、增强理解力,以培养兴趣;一些统计图如坐标图、结构图等犹如一座座“迷宫”,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他们的智力;一些景观图,比如说秀丽的风光、和谐的自然、壮观的建筑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愉悦感;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板图,以简化课本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富于启发、节奏明快的语言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谚语富有哲理性且有趣味性,使用谚语可增添内容的趣味性。例如:讲大陆性气候,可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逼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则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教学中使用适当的谜语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如:“船出长江口——上海”、“大言不惭——海口”、“风平浪静——宁波”等,这些谜语只要适时出现,定能调剂学生的情绪。把古诗句中的优美意境结合地理知识在课堂上讲解,也可为地理教学平添一番风味。如讲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讲黄河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三、给学生活动和探究的空间
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学生活动的内容大大增加,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化弊为利,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我们就要用足、用好课内外的一些活动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一些原理,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活动的类型是多样的,如地理游戏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地理体验活动、合作学习活动等。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学生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运用各种方法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运用发散思维大胆猜测、体验和想象,积极地动口、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缺少探究性的问题,常常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探究领域;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支持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出现,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效。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将来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当快,竞争日趋激烈,要想适应这样的社会,在学生时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学习,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地理 新课程标准 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我们教师来说,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融入在课堂中,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享有多方面不可侵犯的权利。作为教者,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诸如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包办代替、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等,都是我们要遵照执行的一些准则。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还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真诚、热情、敬业、宽容、幽默、充满智慧。为此,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魅力的人。
二、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涨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所以,兴趣是教学的第一目标,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
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类型的图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一些漫画图如《雨中垂钓》、《啊,地球出汗了》等寓意深刻,使人过目不忘、受益匪浅,可深深地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些示意图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都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这类图教学可以以图释文、增强理解力,以培养兴趣;一些统计图如坐标图、结构图等犹如一座座“迷宫”,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他们的智力;一些景观图,比如说秀丽的风光、和谐的自然、壮观的建筑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愉悦感;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板图,以简化课本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生动有趣、富于启发、节奏明快的语言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谚语富有哲理性且有趣味性,使用谚语可增添内容的趣味性。例如:讲大陆性气候,可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逼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则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教学中使用适当的谜语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如:“船出长江口——上海”、“大言不惭——海口”、“风平浪静——宁波”等,这些谜语只要适时出现,定能调剂学生的情绪。把古诗句中的优美意境结合地理知识在课堂上讲解,也可为地理教学平添一番风味。如讲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讲黄河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三、给学生活动和探究的空间
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学生活动的内容大大增加,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化弊为利,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我们就要用足、用好课内外的一些活动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一些原理,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在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活动的类型是多样的,如地理游戏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地理体验活动、合作学习活动等。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学生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运用各种方法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运用发散思维大胆猜测、体验和想象,积极地动口、动脑、动手,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缺少探究性的问题,常常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程度不同的探究领域;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支持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出现,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效。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将来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当快,竞争日趋激烈,要想适应这样的社会,在学生时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学习,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