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硼陶瓷的制备工艺探析

来源 :现代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硼是一种具有较强热稳定性和低密度、高硬度、高熔点等优势的新型战略材料,已经被应用于军事、能源等领域.主要针对碳化硼陶瓷的制备工艺,从无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面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介绍了对松油醇废水进行的小试实验,包括使用混凝剂、Fenton试剂、活性炭、臭氧处理和生化处理等,根据这几种小试实验的结果探讨松油醇废水的破乳工艺,评判其优缺点并进行筛选.从实验结果来看,采用生化处理的方式是最合适的.
制备了不同晶相的球形Al2O3负载的Ni金属催化剂,采用XRD、N2吸脱-脱附、H2-TPR、H2脉冲化学吸附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高压釜中考察了催化剂的辛烯醛催化加氢性能.表征结果显示,随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Al2O3载体的晶型从γ相逐渐转变为θ相,平均孔径增大,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减小;催化剂的H2吸附量和金属分散度先增大后减小;催化剂还原峰的顶点温度集中在500~560℃之间.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随载体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先增大后有略微降低.载体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活性主要是因为焙烧
以95%乙醇提取番荔枝果皮,采用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从中得到3个生物碱类成分,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为鹅掌揪碱、紫堇定、异紫堇定.3个生物碱类成分均为首次从番荔枝果皮中分离得到.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的治理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石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处理工艺越来越受重视.简要介绍煤化工废水处理SBR工艺,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天然气气质会从多个层面影响LNG的生产,分析这种影响的路径,探讨不同影响的类型以及影响的结果,指导当前LNG的生产,实现有效控制和优化供应,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LNG生产的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综合控制效果.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不同用量柠檬酸预处理的nMoOx·USY催化剂,利用XRD,BET,SEM,NH3-TPD对nMoOx·USY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0.6%(w)的二苯并噻吩/正癸烷溶液为模型反应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物种与USY分子筛形成了nMoOx·USY单相复合体,引起USY分子筛晶胞参数减小,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总酸量增多,弱酸中心比例增多,强酸中心比例减少.用12分子柠檬酸预处理制备的nMoOx·USY催化剂在270,290,310℃反应温度下的加
针对某化工厂滴流床反应器内的喷射型液体分布器,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通过冷模实验考察了不同操作工况下该分布器的雾化和均布性能,重点研究了雾化喷嘴的流量特性、雾化粒径、雾化角、液滴分布等特性,并根据分布器对液体的流量分配情况,构建了整个反应床层的液体分布云图.实验结果表明,雾化喷嘴的入口压力与液相流量的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分布器内的阻力损失基本不会对喷嘴的流量特性产生影响;随入口压力提高,喷嘴的雾化粒径大幅减小,而雾化角度逐渐增加至83°后基本保持不变;在整层分布器中,各喷嘴出口的流量偏差均在±8%以内,且
采用超声提取法将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后,制成具有解酒功效的药物制剂—现代化葛根提取物滴丸剂.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确定目标剂型的最佳处方,并对其外观、质量差异、溶散时限进行质量检查.结果发现,处方中葛根提取物:基质(PEG-4000:PEG-6000=1:1)=1:9,混合药液的温度为90℃、滴距为8 cm,冷凝液为液体石蜡.制备出的葛根提取物滴丸剂大小、颜色均匀且没有黏连、拖尾,滴丸呈现为褐色,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且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
以含Ni层状双氢氧化合物(Ni-LDH)为结构模板制备了一系列非负载双金属NiMoS和NiWS催化剂.以喹啉为模型含氮化合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氮(HDN)性能,并通过XRD、N2吸附-脱附、SEM、TPS等手段分别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Mo/W组分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催化剂的颗粒尺寸,有利于形成更多活性中心;但过量Mo/W组分的存在也会导致催化剂颗粒的聚集,反而不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当Mo(W)/Ni摩尔比为0.3时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HDN活性;此外,当Mo(W)/Ni摩尔比超过
采用相平衡计算研究了CO2、十六烷和低碳烷烃、醇、醚等化学剂在70℃、不同压力下的相行为,得到CO2与十六烷的压力-组成(P-X)相图,以及CO2、十六烷和化学剂的三元相图.P-X相图表明,CO2与十六烷在70℃下的最小混相压力约为19.6 MPa.三元相图表明,低碳烷烃降低CO2/十六烷最小混相压力的效率随着烷基链增长基本呈升高趋势;在低碳醇和醚中,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不能促进CO2/十六烷混相,正丙醇、丁醇、甲醚、甲乙醚和乙醚都能降低最小混相压力;低碳醇的效率明显高于相同碳数的烷烃与醚,添加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