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的硬汉之争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子气概的定义中曾包括善良、谦逊和责任心三个特质,这是奥巴马为曾经的竞选伙伴乔·拜登拉票时提到的。尽管他没有点明,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位前总统在说谁。“过去,是男人就要照顾别人,而不是到处吹嘘。”奥巴马说道。

该谦逊还是该招摇


  那么,2020年的男人又该是什么样的呢?就在奥巴马发表言论的两天后,面对宛若两个极端的总统候选人,美国人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处在一个极端的是特朗普。他吹嘘自己“性”能出众,手上核按钮的尺寸惊人。他宣称新冠肺炎疫情尽在他的掌控之中,还嘲笑竞选对手戴的口罩大得离谱,说得好像戴口罩是弱者行为。
  特朗普曾说换尿布的男人“像是已为人妻”。他不顾Village People组合的反对,在自己的竞选集会上播放人家唱的《男子汉》。罗格斯大学美国妇女与政治中心的学者凯莉·迪特马尔说:“他设法让自己看起来是最具男子气概的人。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是最有资格当选总统的。”
  处在另一极端,或仅处在中间位置的是拜登。正如哲学家凯特·曼内所说,拜登有着“父亲式”的形象,他发誓要将实力、共情力和同情心三者结合在一起,成为美国在黑暗时期的守护者。
  拜登选择的竞选伙伴是一位突破了重重壁垒的女性——卡玛拉·哈里斯。他还将各路女强人召集在自己身边。斯坦福大学研究性别与工作的社会学家玛丽安娜·库珀说:“拜登展现的是更具家长式作风的男子气概,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强大的同时,保有共情力和同情心。”
  “拜登看起来是那种不会挑起争斗,但面对挑衅又会重拳反击的人。”斯坦福大学的罗布·维勒说道。这位社会学家一直在研究威胁男子气概的因素是如何影响男性行为的。

选总统还是选硬汉


  去年,全球疫情致使大量女性失业,民调曾预测2020年的大选会展现出选举上最大的性别差异。但结果显示,此次总统选举变成了投票表决谁更男人。
  “最终,我们发现男子气概仍然很重要。各位候选人依旧靠展现男子气概来证明自己是最佳人选。”库珀说,“所以,即便是到了2020年,民主党人仍然选择了最保险的赌注——派出一位70多岁的白人男子对抗另一位70多岁的白人男子。”
  自美国建国以来,每届总统选举几乎都离不开白人男子气概这一点。“特朗普的表现不过是对已有现象的夸大,他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作家杰克逊·卡茨说道,他曾专门在自己的书中探讨过美国政坛强调总统男子气概的现象。
  从理查德·尼克松到罗纳德·里根,再到如今的特朗普,这三位总统候选人都是身材高大、信奉基督教的异性恋白人。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戴上安全帽在军用坦克里摆造型,争论谁是更好的酒友,暗示竞争对手软弱无力、“昏昏欲睡”。
  兰卡斯特大学领导力与组织学教授戴维·柯林森认为,共和党一向深知“强势的男性”对工人阶级的白人选民有巨大吸引力。
  1987年,提到想让“国家变得更友善”的老布什登上了《新闻周刊》的封面,但标题中却用“懦弱”一词来形容他。于是,老布什的顾问们立马调整了竞选策略。“1988年夏天,迈克尔·杜卡基斯领先老布什17个百分点。”卡茨说,“接下来,老布什团队做了什么呢?他们毫不留情地抨击杜卡基斯的男子气概,说他是失败的保护者,‘软弱’无能,不算‘真男人’。”
  十年后,对阵约翰·克里的小布什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他嘲笑克里说法语,还说克里虽然努力树立“战争总统”的形象,但本质就是个脱离现实的贵族。
  “这种事经常发生。”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社会学副教授特里斯坦·布里奇斯说道,“一个男人先把自己描述成社会中坚,一个能同你到处闲逛的好友,接着再说对手和自己截然相反,这样就能大大削弱对手的男子气概。我觉得展现男子气概意义重大,因为这能使其他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他还给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1840年,刚刚当选总统的威廉·亨利·哈里森猛烈地抨击时任总统马丁·范布伦,他以男女通用的“马蒂”称呼马丁,说对方弱不禁风、好巴结逢迎。
  虽然哈里森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后来局势出现了转折。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哈里森在华盛顿发表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就职演说,而且全程拒绝穿外套。三周后,哈里森得了肺炎。任职刚满一个月,他就离开了人世。
  在布里奇斯看来,不穿外套或者撸起袖子对着选民演讲,都是候选人比拼尊严的小规模较量。然而,小较量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变成女人还是做个男人


  迪特马尔曾研究过政治策略中的刻板印象。她解释说,政治策略首先关注的就是选民对候选人的期望。他们会查看民调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地听到“强硬”“强势”之类的词,或者“国家安全”之类的话题。这类词语本身并没有性别之分,但历史上人们一直将它们与男性联系在一起,而且经常是与特定类型的男性联系在一起。
  于是,不仅是男性,连女性也要展现男性特质,哪怕这对她们来说难度更大。而一旦女性表现出与男性领导力相关的特质——比如强硬——人们就会认为她们攻击性过强,可她们又不能表现得过于“软弱”,以免显得缺乏领导力。如此看来,女性候选人进退两难。
  库珀认为,性别在政治中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复杂,部分原因就在于女性仍在努力挤进男性的框架,而男性则必须不断地证明自己“够男人”。
  社会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作“不穩定的男子气概”,也就是说,人们认为男子气概是必须用一生来证明的,而女性特质则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女孩们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她们是在经历月经之类的特定生理事件后“变成”女人的。而男性则一生都在听别人告诫自己“做个男人”或者“拿出男人的样子”,就好像男子气概很容易消失不见似的。
  库珀说:“‘做个男人’也好,‘拿出男人的样子’也好,你不会用这种口气说‘做个女人’。”她还指出,正是这种终其一生证明自我的需求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罗布·维勒通过研究发现,一旦男性的男子气概遭到质疑,他们就容易对男人味十足的事物加大支持力度,做出过度补偿的行为,比如支持战争或者想买辆SUV。
  2016年,菲尔莱狄更斯大学的政治科学家丹尼尔·卡西诺发现,仅是提起女性养家糊口,就足以让很多男性放弃支持希拉里·克林顿,转而支持特朗普。
  2018年,库珀和四位同事所做的调查显示,在工作场合证明男子气概的风气会助长不合理或不必要的冒险行为,比如吹嘘、投机取巧、欺凌,甚至是性骚扰。这类行为最容易出现在男性主导的环境里。在那种“胜者为王”的环境里,胜者往往展现出强硬或冷酷的特质。
  在库珀看来,如今美国总统选举的核心就是这类特质。“特朗普象征了一种较量男子气概的文化。”库珀说,“这种文化对组织不利,对国家有害。”
  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女性选民占比一直高于男性。或许女性才是一场场硬汉之争的目标受众吧。浮夸式的也好,标准化的也罢,对男子气概的追捧可能会令许多人大失所望。然而,这并不代表毫无希望:美国人,至少是美国女性,或许终于看清男子气概的局限所在了。
  (摘自《海外文摘》)
其他文献
“陕西汉中张良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掷秦一椎’,下联是‘辞汉万户’,橫批是‘知止’。这幅对联是对西汉重臣张良一生的写照。张良为汉朝建立立下的功劳, 是尽人皆知的, 但他不伐其功, 不矜其能, 以勇于自持知止而留下千古美名。”李洪峰先生在《中国廉政史鉴》的书评《以史为鉴资政商人》中称赞张良“以勇于自持知止而留下千古美名”。《中国廉政史鉴》我没读过,不知道书中是怎样写张良的,没有评论资格,但对李洪峰先
自英国脱欧派在2016年6月举行的脱欧公投中获胜之后,英国进入了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脱欧过程,前后经过三年多的反复。针对英国脱欧进程的态势与影响等相关问题,本刊曾于2019年10月专访了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原主任叶江教授。此后,英国脱欧出现决定性进展,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带领下,英国于2020年1月31日午夜零时正式脱离欧洲联盟。由此,欧盟在其60多年的历程中首
北大清华等数十所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和作风。“四风”早已成为“真官场”上纪委监委一直盯着的“标靶”,而学生會这样的“伪官场”却将之拾起,不是可笑之极吗?至于“高校官场”,其变革也早已启动。推进大学去行政化,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这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早已确定的重要改革内容。我们期待,官场的变革、高校的变革能够快马加鞭,唯其如此,那些大“熊孩子”才能
我认为孩子是在寻找父爱,是寻找父亲过去给她的爱,代表是24万唐山人的亲属在牵挂死去的他们。它不像SARS过去了就风平浪静,它是一辈子的追思和记忆。这是五六岁的孩子要牵挂一生的事    我在唐山市展览馆工作,“唐山孤儿”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本身是孤儿,我记录的是唐山地震以后三十年的生活。  当时的单位有相机,120双镜头,路来的牌子。我就拿了卷儿,上街拍拍照片,留点记录。家里没死人,我就到宣传部,开
作为中国古代谏臣的楷模,魏征与唐太宗“君明臣直”的形象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并深入人心。然而,魏征的历史地位并非从一开始就得到确立,而是一个抑扬起伏的过程。唐太宗与魏征  贞观初,朝廷对于治国方略有过一场争论,唐太宗最后接受了魏征行“王道”的主张。所谓的“王道”,就是以道德、仁義治国。贞观十一年以后,太宗功业既成,王道政治渐渐松懈,以至于魏征接连上疏,重提礼义治国,言辞甚为激烈,但太宗优容之,
帮闲的职业,历来不大被人看得起。皇上把他们“俳优畜之”,达官们对其也往往只有表面上的客气,因此有抱负或有骨气的文人便往往不屑为之。比如司马相如,就常常装病,不到武帝面前去献殷勤,一心要做“封禅”的大文章。又比如李白,听说玄宗召他,以为会委以重任,高兴得“仰天大笑出门去”,声称“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了长安,才发现不过是做“文学弄臣”,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小曲,便气得在街上喝得烂醉,“天子呼来不上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尝试种植尽可能高产的作物,这些作物受得住干旱贫瘠的土壤、抵御得了寄生虫。最终成功了,我们种出了最好的品种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  随后灾祸降临了,一种全新的不知名的寄生虫在该品种的作物中疯狂生长,毁灭了整批作物。以前,各地种植的小麦并非同一品种,所以只有整批作物的一部分会被毁。  于是耕种者有了一个重要发现:没有哪个品种,哪怕是最好的品种,能够优秀到我们可以只依靠它而生存。  我们
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在炮口下和外国签订了多个条约。可是令外国人疑惑的是,签约的时候,清朝大臣态度似乎并不是非常认真。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中方没有翻译,对约文的英文本全不过问;而对中文本的字句也不做仔细的斟酌。”  英国人利洛在《缔约日记》中对这些谈判大吏们做了这样的描述:“在欧洲,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的字句与语法。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他们所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
2017年第四季度北京的空气质量同比提升超过50%,东北地区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显著改善,变化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这是一个不管评价多高都不過分的突破。相关治霾新技术的研究、投资和经验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助于全世界,特别是像新德里、洛杉矶、首尔这些受到雾霾侵扰的城市。(德国《商报》)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魅力在领导中的作用。我们最熟悉的许多过去和现在的领导者,都有着明显的魅力特质。这些人包括约翰·F·肯尼迪、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小斯蒂文·乔布斯、玫琳凯、泰德·特纳、理查德·布兰森、撒切尔夫人和比尔·克林顿。  这些魅力型领导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魅力型领导的特点包括自信、树立美好的愿景、表达愿景的能力、对愿景的深信不疑、愿意发动极端的变革。  我们过去常常认为一位魅力型领导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