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家长不妨用浅浅的拥抱代替无休止的唠叨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ch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青春期你看不懂了,或是看不习惯了,说也没用,是不是?
  看到塔斯马尼亚嫁出去的玛丽公主又生了一个女儿,我说:“她好幸运啊!一儿一女。”旁边一个澳洲妈妈说:“等着瞧吧,她女儿也会到青春期的。”
  很喜欢一个朋友的儿子,他27岁,在墨尔本一家美国投资银行做高级经理,年薪十多万美金,很是能干自信。但是喜欢他不是因为他的能干,见到能干的小孩子很多,喜欢他是因为他的孝顺,懂事和体贴。父母休假时他喜欢去陪着父母;父母亲开party时,他细心地照顾客人,给我们倒饮料,陪我们聊天;周末,任何时候父亲做园丁,他一定在旁边帮忙;我还看见他帮妈妈叠衣服。我们都说他妈妈“太幸运了”。
  “幸运?”他妈妈开始聊起他的青春期:那时,以为家里突然住进了一个外星人,这个儿子最常对父母说的话是“你们懂什么” ?对于父母的问题和建议,他通常的反应就是“砰”地把自己关进卧室里。那时候他父母绝望地认为:这个儿子永远不会对他们露出笑容了。
  看过一些心理学家给的短片:孩子们到青春期如何变成毛骨悚然的怪物。现在越来越清楚:这可一点儿都不夸张。
  大儿子也在变化,告诉我们,在学校不要拥抱他,小弟弟想牵他的手时,他坚决拒绝。我问为什么啊?他说 “It is not cool (这样不酷)”。不管多冷的天,一定不穿外套,还是说 “It is not cool”。我也不清楚说的是“不冷”还是“不酷”。我倒是明白了,他们的酷就是要表现得没有情绪没有知觉,就整个一个木头人。有时还会摇着头说“Oh, Mum”看我的眼神就像看着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有心理学家说过:“耍酷”是青春期的第一步。
  我赶快翻出以前校报登的一篇文章《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做好准备》,不知是不是纸上谈兵,想看看能不能学点什么。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手足无措。家长可以尽早了解青春期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变化1:变得和父母亲疏远,很多事情不愿意告诉父母
  建议: 从现在开始养成每天沟通的习惯和建立亲密关系。每天坚持和孩子聊聊学校有什么高兴的事、有趣的事、不开心的事情。和孩子交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但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任何时候,对孩子的谈话都表示兴趣。建立一种沟通习惯,使孩子有什么事情都想告诉父母。并且尽可能像西方人一样用肢体语言表示自己的爱,比如送孩子时拥抱告别,接孩子时拥抱孩子表示自己很高兴又见到他。
  变化2:面临各种来自同学的压力
  A.家长可能想不到,成绩好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成绩好而受到同学的嘲笑。
  建议:让孩子有长远眼光,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不受别人影响。并给孩子交相同兴趣的朋友,一块儿学习,一块儿进步。
  B.能力弱的孩子,也会有各种压力。
  建议:每个孩子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要把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不要打击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通过鼓励孩子的优点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在学习上的任何进步,把学习计划分成尽可能小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C.外貌和体形的压力。孩子开始关心自己的外貌,而各种媒体上到处都是美女帅哥,孩子会经常照镜子,会因为觉得自己的外貌体形不够美而很不自信。
  建议:经常赞扬孩子,赞扬孩子各方面的优点,让孩子参加很多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家长应记住,在孩子的同伴和朋友面前,只能表扬他,不能揭他的短处。
  变化3:对谈恋爱有兴趣
  西方的家长很尊重孩子,所以不会强行阻止孩子在中学阶段谈恋爱。有这种背景做参照,华人家长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要讲技巧,强行干涉和阻止会导致和孩子矛盾加剧,产生更多的问题。
  建议:让孩子做很多感兴趣的事情,体育、美术、音乐、阅读等,把精力时间投入到这些领域。给孩子交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尽早告诉孩子自己的观点:比如20岁以后谈恋爱是最好的时候。尽可能推迟中学生谈恋爱的时间。如果孩子已经开始谈恋爱而家长无法改变现实的话,家长就要孩子注意“性安全”,不能怀孕等。
  变化4:情绪表达障碍
  有的家长发现男孩极易暴躁或者有暴力倾向,其实这跟表达障碍有关系,尤其是青春期男性。其表现是无法定义自己的情绪,无法表达和沟通。
  建议:帮助他疏导情绪“你是不是很难过?”“你是否需要妈妈的帮助?”理解他,也给他一些独处的空间。另外,多参加各种运动也很有帮助。
  变化5:各种精神疾病,如忧郁症、厌食症等
  建议: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各种变化,随时和学校沟通。如果出现了精神疾病,要通过学校和家庭医生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
  变化6:酒和毒品的影响
  建议:不要忽视酒和毒品的影响。配合学校毒品教育和政府资料教育孩子毒品的危害,如何远离毒品等等。
其他文献
这两年,我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接触到很多父母,发现那些善于理解别人、耐心、乐观、宽容、助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一般也成长得很好。  而在我了解一个个健康、优秀孩子的家庭情况时,也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慈爱、勤劳、智慧的父母,即使他们来自贫困的农村,父母亲没有什么学历,整年在家种地,他们也是深明事理、勤俭持家、四邻和睦、受人尊敬的人。这些孩子健康、优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有幸地遇到了优秀的父母。  
期刊
儿子上三年级了,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学习成绩属于上游,和同学关系也不错,经常有同学来家里找他玩,邻居们也夸他懂事有礼貌。可是他在家里做了错事从来不知道认错。有一次明明是他离家时忘了锁门,却死不承认,还为自己找了一堆借口,说他走的时候听见我在厨房刷碗,而那时我并不在家;还有一次,他在院子里踢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当时很多人在场。我赶到时,当着很多人问是不是他干的,他竟然一口咬定不是他。当时我就火了
期刊
儿子今年五岁,他从一岁多就认识很多字,会自己读故事书、读儿歌。因为孩子认字多,大家见了都称奇,夸孩子聪明。作为母亲我很开心,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孩子总爱一个人看看花草、画画儿,害怕和小朋友玩,说怕挨打。如果他着急了,还会用手打自己的脑袋。我已经耐心告诉他不要打,可他就是改不掉。一想起这事,我就很担心、也很心烦,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豆豆妈  咨询师:  虽然自己的孩子识字很多、为人称道,但作
期刊
上初一后,儿子立即开始了非常紧张的学习生活。如果说,他读书的小学还在反复强调“素质教育”,到了中学,则从第一天起就在大讲“如何努力,才可以在中考时考上重点中学”。学校和老师对学习抓得非常紧,作业很多,几乎每周都有或大或小的考试。幸好,儿子很自然地接受,没有感到很大压力。  但是,在我们的计划中,初一上学期,还要进行北京英语水平第三级的考试。考二级是在读小学的时候,作业少,回家基本就没什么事了,所以
期刊
这是一位成年女孩的自述:  自我十三岁成熟懂事以来,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特别害怕自己“怀孕”。记得那天奶奶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现在是大人了!成熟了!可以生小孩了!”我刹时就惊呆了,加上当时那种复杂、害怕的心理,我抱着枕头痛哭。当天夜里,噩梦就降临了,我竟然梦到自己“怀孕”了,在梦里,我无助地哭,等醒来时,枕巾已被湿透。  自那时起,像这样的梦,我常会做。有时,我梦到自己无缘无故就怀孕了
期刊
在我的人生中,重返乡村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我相信,对年幼的女儿亦是如此。  方庄太揪心,我们去上庄吧  三年前,我们一家还住在北京方庄的一个新小区里。小区紧靠三环,交通非常便利,附近的商业配套也很完善。与紧凑的方庄老社区不同,小区布局采取组团模式,绿化面积很大,各种休闲、运动、娱乐设施都很齐备,俨然一个小公园。  此时,我们入住这个小区也不过三年。我们买的房子不大,就一居室,但功能设计很好,
期刊
小小的女儿“自闭”了  女儿刚上小学不久,班主任老师就找到我,说女儿上课不听讲,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愿做课堂练习,只是坐在座位上,一会儿望着窗外出神,一会儿沉浸在自己的小心思里发呆或发笑,一会儿在书上乱画,上体育课动作不协调……我以为孩子是刚上学不适应,没进入状态。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情况依然没变,孩子每天做作业也很吃力。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老师又把我单独找去,拿着一张32分的卷子和一
期刊
人们每每责备现实,却并不关心真相,因此喜欢动不动就责备孩子。  家长每每责备现实,却并不关心真相  假如你们家有两个小孩,当你看到大的经常无缘无故找茬欺负小的,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对大的怒吼“停!你是大的,应该让着小的,你居然欺负他,太不像话了”吗?假如你这样做,大概你会看到大的生气地扭过脸去,慑于你的威严,他停止,可是一旦有机会他会再次找茬,尤其是当大的也有一点理由的时候,那就真的不好办了,两个孩
期刊
孩子经历过失败,学会从失败中走出来,才会不怕失败。世事难料,有小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否认,找借口。最可怕的是孩子还没怎么样,家长先替孩子找借口。  比如,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明明是孩子不会做,家长也总爱说:孩子都学会了,就是考试粗心。他们自认为这样是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是在教孩子逃避失败。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虚荣心鼓励孩子作弊,而孩子作弊不成便恼羞成怒,上网骂人。有一个孩子趁收卷子
期刊
“自由墙”可以任孩子随便画  我家房子才六十多平,一家三口,再加上老人,挺挤巴的。可即便如此,我还是说服家人,给我女儿毛先生留出一面“自由墙”。这面墙,留在向阳面的小间里,完全由毛先生支配。  一岁多时,毛先生开始喜欢涂鸦。我买来各色无毒颜料,她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把小手摁到颜料盘里,然后十分豪放地拍到了“自由墙”上。登时,两只色彩斑斓而又可爱至极的小手印出现了,那是孩子与色彩的第一次偶遇。过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