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guo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学著作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以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来进行分析,因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因受历史背景,风俗人情,文化差异等影响,所以,在悲剧的创作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本文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结合现在悲剧创作的发展,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全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哈姆雷特;窦娥冤;悲剧思想起源;悲剧命运
  生活在13世纪的前朝遗民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创作起源人之一。尤其,在我国元朝开朝年间,创作了《窦娥冤》把中国古代悲剧推向了高潮。但是,在300年之后的英国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戏剧创造者:莎士比亚。他通过自己华丽的语言,严谨的结构,紧凑而曲折的故事逐渐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而且,莎士比亚的悲剧小说《哈姆雷特》出版之后,把欧洲的文学悲剧也推上了文学巅峰。所以,很多后人以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来分析和探讨,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对于悲剧的理解,悲剧的创作方法以及悲剧的思想和精神表达等等各方面存在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所以,本文以论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来展开了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哈姆雷特》和《窦娥冤》写作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语言技巧和风格表格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特点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意识和反抗精神,另外,风格比较激切,语言直白易懂而又具有自己特有的特点。例如,《窦娥冤》中,窦娥就曾经,指天痛斥当时的统治者:“日月朝暮玄,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把清浊分辨,可怎生潮突了……只落得两泪涟涟”在剧中,窦娥的语言是直白易懂,虽然潜台词比较少,但是在平淡中表达出窦娥身为一个普通的下层人们对于这悲惨遭遇的愤怒。另外,也是窦娥对于事情发展直抒胸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具体表现。反而,对比分析莎士比亚所写的语言技巧和风格表达也是有不同点。尤其,莎士比亚所写的剧是语言比较华丽,结合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采取很多的修辞手法,句式也比较多变等。另外,很多方面的表达情景的意境和象征。以《哈姆雷特》剧的语言表达为例子,“生存或者毁灭,这是个必答的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的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入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那么,此结局是可盼的。”以及“死去,沉睡……但是在睡梦中可能还有梦,啊,这就是阻碍。”等等。但是,在很多语言的表达方面,细细品味也是有很多相同之处。
  (二)故事悲剧冲突的处理
  戏剧冲突是戏剧起伏,变化直至高潮的核心环节,特别是在悲剧的戏剧冲突处理方面。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相同悲剧戏剧冲突处理来进行探讨和分析。西方的悲剧最要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围绕主人公来发展和转变。以《哈姆雷特》为例子,故事的开始,就是哈姆雷特为了摆脱复仇王子的这个身份,从努力摆脱这个身份,到后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逐渐为这个悲剧画上句号。哈姆雷特为了恢复之前和谐的人伦思想,付出了很多,但是,在后期的故事不断发展,使得主人公哈姆雷特没有得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而中国的悲剧冲突的处理与国外悲剧冲突处理是截然不同。尤其,中国悲剧情节的转化是一层一层进行加工铺垫。例如《窦娥冤》虽然对于主人公窦娥的性格描绘没有哈姆雷特的丰富多彩,但是,在其中对“孝妇”、“烈女”塑造的却深入人心。特别是由故事开始时的语言描述,到后来“婆婆”让她改嫁以及窦娥后来在阴间时的希望等等逐渐开展,以窦娥为代表,深刻表现出受当时的社会以及伦理道德的压迫,使得很多人在某些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后来人们对窦娥死前在断头台发的三个誓言是对统治者反抗的表现产生了疑惑,但是,很大一部分学者是认为这是反抗的一种表现。
  二.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存在的差异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
  从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方面来全面分析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尤其, 《哈姆雷特》和《窦娥冤》其实是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而《哈姆雷特》是英国古典悲剧代表之一,但是在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方面存在了很大的区别。第一,从高潮到结局来分析:《哈姆雷特》首先把高潮和故事的结局完美的相结合,讲述主人公是随着故事的结束而逐渐走向了灭亡,但是,在《窦娥冤》窦娥的悲剧发生的过程中,随着主人公窦娥在高潮刑场的死去,但是后来还有大部分讲述了窦娥化作了鬼魂,自己为自己声张冤屈。第二,剧情设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哈姆雷特》在高潮的时候王子死去之后就没有再醒过来或者复活,所以把悲剧的剧情推向了高潮,使得广大人们对于这种剧情产生巨大的悲痛,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力。但是在《窦娥冤》中,确是有着不同的情节,在窦娥死去之后,又有着另外一个鬼魂的身份出现,给予人们另一种希望,尤其,窦娥的鬼魂找到了自己亲身父亲,并且为自己沉冤得雪,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反抗封建统治者和封建制度的思想。当把张驴儿推上断头台的时候,更大大的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愤怒。这是悲剧的高潮到结局的不同的两种方式,虽然大团圆的结局不会不会让观众肝肠寸断的悲伤,但是可以从更深处的激发观众内心的悲伤。
  (二)角色性格和命运处理
  在《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从故事前期开始的不断忍让到后期反抗,逐渐不断的深入来塑造其性格的善恶分明,为后期的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处理冥定基础。但是在《哈姆雷特》中塑造主人公时,主要重视主人公的个性鲜明。所以,《窦娥冤》中的正反人物的塑造是十分鲜明,正面人物窦娥,是古代劳动妇女的代表,其中重点表现出古代妇女的全部美德。尤其重点表现窦娥的善良、勤劳、孝顺以及正直等等。刚刚开始的时候“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到后来婆婆要求她改嫁时,坚决不从,表现出来典型古代女子对贞洁重视的特点,但是最终还是死于非命,不过在后来,窦娥也为自己沉冤得雪,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希望大团圆的结局。而在莎士比亚曾说,灾祸是有自己行动而产生的,但是,行动的起因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哈姆雷特》是性格悲剧的主要代表,尤其主人公在剧中的性格是多变的,但是侧面也表现出他的独立意识。例如“形象大于思想”、“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葬服,难以吐出的叹气,象滚滚江流的眼睛……心事却无法表现的”等等。其次,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其创作作品也差别很大。所以,在后期对于命运的处理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别。   三.从历史背景分析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
  (一)历史背景存在不同
  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的历史背景来分别分析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存在的差异。因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不同,文化教育不同,所以在创作悲剧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差异。关汉卿在《窦娥冤》的创作中,是以元代复杂的大社会为背景,以窦娥所发生的悲剧来揭露元代时期残酷民族的压迫以及阶级压迫,从而表达了元代时期社会的黑暗。而莎士比亚是注重观察周围事物,尤其受西方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文化对于理性和怀疑精神的影响。但是对于怀疑精神的理解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化,尤其,以亚里士多徳为代表的,他们认为要达到对真理的完全认识,一定要借助于人的理性,例如,以理性主义精神为代表的笛卡儿就十分赞同“我思故我在”。所以,在一些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西方文化的发展是飞速向前。尤其,受到基督教《圣经》的影响,因此,才塑造了《哈姆雷特》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剧中多变的故事转变以及以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二)文化底蕴存在差异
  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在创作的过程中,在精妙的情节处理,悲剧冲突的转换等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但是,由于莎士比亚和关汉卿所受的文化教育,历史文化影响不同,所以,在悲剧的创作中有着各自的创作特点。所以,二者以文化底蕴来分析存在的差异。例如,因受文化教育的不同在悲剧角色的处理以及命运的处理安排。《窦娥冤》中,由于受到了封建主义的教育的窦娥,虽然在高潮部分毅然反抗,窦娥在故事的前期思想是单一的,麻木的,但是也具有着反抗的精神。在另一方面来讲,就一个窦娥是改变不了冷酷的现实。所以说,窦娥的反抗精神也是不彻底的。因此,这种反抗精神在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不具有反抗意义的。在《哈姆雷特》的表达中,由于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在故事的后期,对《哈姆雷特》的处理是赋给很多的巧妙性。尤其,莎士比亚是处于资产阶级与封建文化开始发生冲突,所以在他所写的作品中,都能表现出。所以,由此分析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写的不同类型的作品。例如,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历史剧,公案剧以及爱情婚姻剧等等。而莎士比亚却是以社会历史背景来分类其创作作品。例如:历史剧和喜剧以《罗密欧和朱丽叶》为代表作,另外还有悲剧,传奇剧等,其中悲剧和传奇剧有《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等。所以,文化底蕴的不同,塑造的作品方面也是存在着差异。
  (三)中心思想和精神表达存在差别
  不同历史文化的积累造就了不同悲剧的精神表达。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来展开,其所存在的中心思想和精神表达是有些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窦娥冤》是以元代残酷的社会背景为前提而创作,利用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特征,表现出人民戏剧家关汉卿鲜明的爱恨情仇以及显明的立场。所以,重点塑造了窦娥整个人生的悲剧的开始,高潮以及结局等,表现出窦娥“烈女”,“孝妇”的精神。而《哈姆雷特》中思想的表达是无边无际,对于某些问题是“刨根问底”,特别具有研究思维。另外,特别注重怀疑精神。尤其,在西方比较注重理性和怀疑精神,而且,在《哈姆雷特》中,很多都是有小的线索逐渐引发了一个大的思考和讨论。尤其,哈姆雷特在故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思考,每一个阶段的情感变化,其实也是代表着观众们,甚至整个人类的思考。所以,即使《哈姆雷特》和《窦娥冤》在中心思想和精神表达存在差别,但是,更是创造了悲剧巨作的创奇。
  四.小结
  本文以论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来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并从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角色性格和命运处理对比展开了分析,然后,从历史背景存在不同以及中心思想和精神表达存在差别来更好更快的了解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然而,本人所学的知识以及对《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了解有限,所以对此问题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引起广大对着对此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丁冬;论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育);2012年06期
  [2]张永;论中西方古典悲剧思想根源之差异——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刘冲;《哈姆雷特》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及基督精神融合碰撞论述[j];青年与社会;2013年12期
  [4]段金龙,闫红艳;浅论秦腔《窦娥冤》中窦娥形象反抗性和悲剧性的弱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年01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特征和内涵,寻求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的合理应用。与此同时,通过本文的思考与探索去寻求创立中国家纺艺术设计风格的规律  【关键词】:中国元素;色彩;图案  一、“中国元素”设计的源流  “中国元素”在欧洲的出现和流行,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最初接触,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前古罗马人对中国丝绸的憧憬。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
期刊
【摘要】:《北京爱情故事》作为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主体是“80后”青年人,主线是爱情与事业的交织,情感与物质的冲撞。其主旨关照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鲜明,剧中人物的语言和经历带给观众强烈的时代感和自我代入感;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另外,其中不乏有带有舞台戏剧性的经典台词,广为流传的同时更令人寻味。这些都是该剧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北京爱情故事;人物;台词  《北京爱情故
期刊
【摘要】:跆拳道是一项极具激烈竞争性和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引进与吸收中国的传统武术及日本空手道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这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训练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身体训练的作用下,身体形态会发展到不同的水平。本文根据跆拳道运动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行走在漫漫的雪原上,静静地听着白桦林里的风声和驯鹿的呢喃,这个鄂温克女人回望着生命走过的辙痕,看着远处的篝火越来越暗,清明的眼里落下了泪水,润湿了长长的睫毛,折射出无奈与凄凉。  战争,动荡让她的民族几经考验,从此告别了与世无争,一改剥离的状态,融入了世俗的藩篱。我想,是利益给这个原始部落带来了电锯声与斧声,带来了汽车马达的轰隆声,带来了一棵棵参天大树倒下的声音。还有那一次次的劝解动员,使得原本追
期刊
【摘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苦难意识”,这种对苦难的浓烈恣肆地暴露和渲染,使余华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也使余华成为80年代以后中国文艺界一位极具诱惑力也常令人困惑的作家。本文从三方面解读《活着》:一是余华作品呈现出黑暗无边的苦难世界,二是写苦难世界的曙光,三是余华用特有的平淡如水的叙述方式为本文增添苦难色彩。  【关键词】:余华;《活着》;苦难意识;生命曙光;平淡叙述  一
期刊
【摘要】:《中庸》位列“四书”之一,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对于研究先秦儒家的“天人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义理之天、主宰之天、自然之天三个角度,探究《中庸》之中的“天人关系”体系,以期对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理论的研究与构建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庸》;天人关系;自然之天;主宰之天;义理之天  《中庸》《大学》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南宋之际由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与《论语
期刊
【摘要】:苏童的小说《园艺》讲述由于夫妻之间的争吵,妻子将丈夫锁在了门外,自此丈夫失踪,一家人开始寻找之旅的一系列趣闻,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丈夫是被人杀死并被埋在自家的花园里。小说不同于一般的叙事策略,采用了不可靠叙事,这主要体现在隐含作者与文本的叙述者对于孔太太的认识。  【关键词】:苏童 ;《园艺》;不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又称“不可靠性”,是西方文学批评界、尤其是叙事学界讨论最多的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丈夫》内容和故事情节简单,语言诙谐又带有调侃意味,文本通过对“丈夫”心路历程的变化的刻画来展示人物形象,进而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丈夫”这个群体的意识觉醒。  【关键词】:丈夫;意识;觉醒;悲悯  沈从文的作品本身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堪称小说中关于近现代湘西世界的“历史”。作者在诙谐幽默、风趣又独特的描绘中流露出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隐
期刊
【摘要】: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领域里,狼大多都是负面的印象,它们嗜血、凶残、贪婪而狡诈。而在小说《狼图腾》中,作者姜戎却以刚健,苍凉,硬朗的完美语句和不加文饰的逼真感与原生感,凸显了狼的狞厉之美。草原上有最辽阔的原始和自由,凶险,狂狷,粗犷,一切都如此强劲;冲撞,捶击,淬砺,一切都如此壮烈。《狼图腾》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狼形象和狼精神——狡黠智慧,顽强不屈,让人的灵魂震颤,让人的心智慢慢苏醒,本文分析狼
期刊
【摘要】:《1984》是乔治奥威尔著名的反乌托邦的政治隐喻小说,揭露了极权社会对人的控制、摧残,对人性的毁灭。他用戏虐、夸张、谬论、反英雄等手法描绘了一个未来的世界,用以警戒世人。然后,在人类社会自以为走上平等文明,信息公开之路时,棱镜门、窃听门等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当头棒喝,《1984》中的情景就这样降临在这个自诩民主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刻对该小说的重新解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