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孵化器”是连接高校孵化器与企业、服务创新团队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作用是服务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前孵化器”发展比较缓慢,本文针对这种现状就“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讨进行分析与讨论,希望给予相关学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高校;前孵化器;创新;创业
引言: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照教育部相关指示,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在高校中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力度。
因此,高校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专业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感。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适应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根据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呼应国家和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责任。本文试图通过“前孵化器”的建设,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高校“前孵化器”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
首先,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工作来看,高校“前孵化器”的服务对象是高科技和高端人才,其目标是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结合“前孵化器”的建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托,在孵化器建设网络学习如何有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和各种资源要素,通过培训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这样可以有利于建立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其次,高校“前孵化器”建设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并依靠它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学科建设和科技型企业双赢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前孵化器”建设与产业转型、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了双方的共赢,从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随着高校“前孵化器”建设的不断普及以及完善,高校“前孵化器”将为教授、专家、以及研究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常态化的研究、实践和教学环境。在加快转变研究向工业应用的转变,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引领学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培训,引领大学生创新。创新成果进行创业,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促进“前孵化器”的发展,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创业和创新人才。
二、依托“前孵化器”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路径
第一,打破学校和企业、科研和市场、教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合作壁垒,完善“前孵化器”建设运行机制。加强引进人才的创新项目与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的合作,有效借用多方资源促进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探索实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换算学分的灵活机制,比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部分选修课程学分采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实践项目进行换算。在建立“创新一创业”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院、校、政、企联动协同孵化机制。推进与政府、风投机构、行业协会、创业校友合作共建“前孵化器”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校内各级创新实践平台孵化功能,提高“前孵化器”的孵化成功率,更好地实现创新带动创业。
第二,根据“前孵化器”从专业学科向应用型转化的需求,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创新创业培训的新特点。一是以通识教育以及精英为切入点,结合分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精英培养相结合,通过网络培训、讲座以及课堂教学;高年级重点培养,小讲座或创新研讨会,参加实习和培训实践主要以创新和创业为主。二是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学生“教授工作室+学生团队+项目”模式,从低年级本科生创新人才的长期培养开始,主要培养科技创新项目,对有市场前景创新项目推荐给学校学科专业“前孵化器”。
第三,引入市场化运作与管理,面向教师创业项目、学生优秀项目进行立体化的前期培育与孵化。制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孵化管理办法,优化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评估、孵化、退出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支持“前孵化器”创新创业工作。在学校方面,则要相应制定与“前孵化器”建设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机制,等等,不断健全“前孵化器”保障支撑体系。
第四,围绕“前孵化器”的专业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专家的创新创业实践,建设好相应的智库顾问和补充师资团队。比如,建立创新创业咨询专家委员会,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聘请校内外与“前孵化器”发展方向有重大关联的相关组织机构负责人担任咨询专家,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著名企业家、产业界精英、创业成功人士、知名媒体负责人、著名学者等。同时利用校内优秀师资,结合校外资深创业指导专家学者、成功创业校友,共同组建一支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团队,对“前孵化器”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
第五,培养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筛选出部分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组成创新实践班、创业实践班,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核心课程和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为那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实际支持,帮助他们启动创新创业构想。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用高校“前孵化器”建设创新实践班,注重对学生在创意与商业机会的寻找、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财务知识和运营以及模拟创业训练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学生与老师团队共同创业。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不断创新路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嘉文,苏一凡.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5):74-78.
[2]罗嘉文.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创新团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10-14.
[3]张美荣,李珍.科技创新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调研与思考[C]//全国科技促进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 2006.
关键词:高校;前孵化器;创新;创业
引言: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照教育部相关指示,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在高校中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力度。
因此,高校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专业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感。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适应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根据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呼应国家和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责任。本文试图通过“前孵化器”的建设,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高校“前孵化器”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
首先,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工作来看,高校“前孵化器”的服务对象是高科技和高端人才,其目标是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结合“前孵化器”的建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托,在孵化器建设网络学习如何有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和各种资源要素,通过培训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这样可以有利于建立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其次,高校“前孵化器”建设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并依靠它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学科建设和科技型企业双赢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前孵化器”建设与产业转型、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相结合,实现了双方的共赢,从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随着高校“前孵化器”建设的不断普及以及完善,高校“前孵化器”将为教授、专家、以及研究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常态化的研究、实践和教学环境。在加快转变研究向工业应用的转变,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引领学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培训,引领大学生创新。创新成果进行创业,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促进“前孵化器”的发展,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创业和创新人才。
二、依托“前孵化器”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路径
第一,打破学校和企业、科研和市场、教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合作壁垒,完善“前孵化器”建设运行机制。加强引进人才的创新项目与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的合作,有效借用多方资源促进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合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探索实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换算学分的灵活机制,比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部分选修课程学分采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实践项目进行换算。在建立“创新一创业”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院、校、政、企联动协同孵化机制。推进与政府、风投机构、行业协会、创业校友合作共建“前孵化器”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校内各级创新实践平台孵化功能,提高“前孵化器”的孵化成功率,更好地实现创新带动创业。
第二,根据“前孵化器”从专业学科向应用型转化的需求,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创新创业培训的新特点。一是以通识教育以及精英为切入点,结合分层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实施精英培养相结合,通过网络培训、讲座以及课堂教学;高年级重点培养,小讲座或创新研讨会,参加实习和培训实践主要以创新和创业为主。二是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学生“教授工作室+学生团队+项目”模式,从低年级本科生创新人才的长期培养开始,主要培养科技创新项目,对有市场前景创新项目推荐给学校学科专业“前孵化器”。
第三,引入市场化运作与管理,面向教师创业项目、学生优秀项目进行立体化的前期培育与孵化。制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孵化管理办法,优化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评估、孵化、退出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支持“前孵化器”创新创业工作。在学校方面,则要相应制定与“前孵化器”建设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机制,等等,不断健全“前孵化器”保障支撑体系。
第四,围绕“前孵化器”的专业学科领域的高层次专家的创新创业实践,建设好相应的智库顾问和补充师资团队。比如,建立创新创业咨询专家委员会,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聘请校内外与“前孵化器”发展方向有重大关联的相关组织机构负责人担任咨询专家,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著名企业家、产业界精英、创业成功人士、知名媒体负责人、著名学者等。同时利用校内优秀师资,结合校外资深创业指导专家学者、成功创业校友,共同组建一支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团队,对“前孵化器”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
第五,培养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筛选出部分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组成创新实践班、创业实践班,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核心课程和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为那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实际支持,帮助他们启动创新创业构想。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用高校“前孵化器”建设创新实践班,注重对学生在创意与商业机会的寻找、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财务知识和运营以及模拟创业训练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学生与老师团队共同创业。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不断创新路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嘉文,苏一凡.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5):74-78.
[2]罗嘉文.基于“前孵化器”建设的创新团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10-14.
[3]张美荣,李珍.科技创新与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调研与思考[C]//全国科技促进中部崛起学术研讨会.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