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的真实面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性格及悲剧原因所进行的分析和阐释,并未令人信服。认清李甲的真实面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他“在京坐监”、“无处投宿”、“萍水相逢”三个阶段中暴露的性格与杜十娘的性格进行综合分析,便可使问题的答案更加合理完善。
  【关键词】李甲;杜十娘;性格;悲剧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中的著名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进行了诸多分析和阐释,但并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教师教学用书》中“课文鉴赏说明”部分里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笔者以为,要弄清杜十娘的性格及悲剧原因,切不可忽视李甲的性格特征,也就是必须认清李甲的真实面目。纵观整个故事情节,从李甲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在京坐监”阶段;(二)“无处投宿”阶段;(三)“萍水相逢”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李甲的性格主要表现为:浪荡恋色,落魄无能,庸俗贪财。而杜十娘的性格却是:一心从良,善用心智,万念俱灰。杜十娘沉江的悲剧,是整个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的必然,是李甲性格一步步刻画完成的必然,是杜十娘一步步认清李甲认清社会的必然,当然也是杜十娘性格塑造的必然。
  
  一、“在京坐监”阶段——一个是浪荡恋色,一个是美丽热情
  
  李甲远离家乡“在京坐监”(“坐监”就是在国子监读书),本应心无旁骛求学上进,本应“学而优则仕”,但他不思学业,“风流年少,未逢美色,自遇了杜十娘,喜出望外,把花柳情怀,一担儿挑在他身上”(此句教材删去),因为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所以李甲为赢得青楼幸名,便“撒漫用钱,大差大使”,以致“囊箧渐渐空虚”,其父“在家发怒”,“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他仍未悬崖勒马,一心“迷恋十娘颜色”而滞留于京城,逗留于花街柳巷,甚至携杜十娘一起归家途中也仍旧沉溺于杜十娘的“妙音”之中。可见,李甲纯粹是一个浪荡恋色之徒。
  而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此句教材删去)。既然如此,她应该深知在青楼女与浪荡公子间有着不可跨越的诸多门槛儿,二者间除了“以利相交”(以色换利)外,是不会有多少真心真情的,更不应奢望托付“终身”。但杜十娘却被李甲“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此句教材删去)所迷住,以致失去了冷静与理智,而“一心向他”,于是“从良之志”变得越来越强烈,并极为主动地选择了李甲。其实,此乃杜十娘的一厢情愿!有的评论者分析说此时的李甲“忠厚志诚”,是一个有情有意的公子,其实大错特错。小说写得明白——杜十娘“又见他忠厚志诚”,其中的“见”,冯梦龙已暗藏玄机,所谓的“忠厚志诚”只是杜十娘自己的感觉,只是李甲披的一件漂亮外衣,他骨子里同大多数公子王孙一样——浪荡而恋色。所以说,杜十娘选择李甲,一方面是被其外衣所迷惑,另一方面因为“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而乱了自己的阵脚,有些感情用事,“饥不择食”。她托身于李甲,自然而然地埋下了后来投江的祸根。
  
  二、“无处投宿”阶段——一个是落魄无能,一个是用尽心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觉一年有余”,因为一直浪荡恋色,李甲学业早已荒废,钱财早已耗尽,“平日间有了杜家,连下处也没有了,今日就无处投宿”。也就是说,李甲除了有一副好皮囊外,已经落魄潦倒到连一个投宿之地都没有了,他只有赖在杜十娘处栖身度日。正因这样,鸨母才破口大骂他“穷汉”,激他滚蛋,结果他仍癞皮狗一个,就是不走。杜十娘要他只拿三百两银赎她,他一点儿不惊喜,无所谓的样子,只说“囊空如洗,如之奈何”;杜十娘叫他去亲友处借,他一连几日“分毫无获”,一派敷衍的模樣,可谓无能之极;杜十娘除去了教坊上的名籍,跳出了火坑,李甲却“未有万全之策”,一筹莫展毫无主意。可见,李甲完全是一个落魂无能之流。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虑及与杜十娘长相厮守。
  而杜十娘却显得巴心巴肠,自以为“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似乎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为妻也好,为妾也好;并想象着设计着一切,安排着打点着一切,似乎一无所有的李甲已非“大家”公子,似乎自己与之已“门当户对”,似乎自己积攒的百宝箱可以缩短青楼女子与公子哥儿之间的距离,可以填平自己与李甲父亲之间的鸿沟。于是,她心急火燎地借鸨母“烟花逐客之计”,顺水推舟,假戏真做,智激鸨母“若翻悔时,做猪做狗”。跳出火坑后,她又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一次次拿出自己的银两:“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于姊妹中借得白银二十两”;还特地演了一场姊妹送别戏,“十姊从郎君千里间关,囊中萧索,吾等甚不能忘情。今合具薄赆,十姊可检收,或长途空乏,亦可少助”。由此可见,杜十娘用心良苦,极尽心智。那美好的未来如同一线亮光,由暗而明,由弱而强,似乎唾手可得。在这整个过程中,作品几次写到李甲的眼泪,这眼泪也许是“发乎情”的,但却是瞬间即逝的,并非海枯石烂、共甘苦同生死的眼泪。因此,杜十娘先前植下的祸根就顺理成章地破土发芽而茁壮成长起来。
  
  三、“萍水相逢”阶段——一个是庸俗贪财,一个是万念俱灰
  
  虽然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虽然金钱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根深蒂固。所以李甲与孙富“萍水相逢”,便暴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面对白花花的一千两银子,面对“父子天伦,必不可绝。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李甲便毫不犹豫地二者兼取,既获得钱财又保全礼教。杜十娘不过是一个烟花女子,只要有钱随时都可以拥有,在他的内心深处绝没有杜十娘的一席位置,因此毫不怜惜地舍弃。可见,李甲彻头彻尾是一个贪财庸俗的小人,他选择钱财选择礼教符合他这类人贯穿始终的性格,并非最终才“背信弃义”!
  杜十娘一直生怕金钱成为二人间的纽带而使真诚纯洁的爱情遭到玷污,但真诚纯洁的爱情还是被金钱玷污了;她也许以为金钱也可能填补一切鸿沟,但在礼教面前金钱又是何等的渺小。被李甲毫不怜惜地舍弃后,她这才恍然大悟:所有的爱恋最终竟被一句“止乎礼”而一笔勾销,所有的努力抗争竟然源于一心从良的一厢情愿,自己为妻或为妾的真情与梦想竟然被一千两银子击得粉碎。她“恨郎眼内无珠”,其实她自己才是有眼无珠!此时的杜十娘终于认清了李甲的真实面目,终于认清了那个既要钱又要“礼”的社会,并毅然决然地作出了选择——投江!她能有别的选择吗?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里说:“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于此,杜十娘自己植下的祸根也就水到渠成地开花结果 ——投江。
  综上所述,李甲是一个浪荡恋色之徒、落魄无能之流、庸俗贪财之辈,他对杜十娘并非“真心爱恋”,根本谈不上什么“最终背叛了爱情”,最多是一种“逢场作戏”。小说结尾有一段“后人评说此事”的话,杜十娘“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此段教材删去)。所以笔者以为,杜十娘的性格及其沉江悲剧,是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的必然,是李甲性格一步步完成的必然,是杜十娘一步步认清李甲认清社会的必然,也是作者精心构思杜十娘性格悲剧的内核所在。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是耐人寻味的,寓意深刻,给读者以不同的人生启示,比如《祝福》《阿Q正传》和《孔乙己》《狂人日记》等等。鲁迅先生写《祝福》旨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从这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文章的主题——反对封建礼教。  小说起于祝福,止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作者的寓意就是强调,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鲁迅先生以《祝福》为标题,就是要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声”摆在读者
[摘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关键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分组教学,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学生 课堂 主体参与 分组教学    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取;重教师的
【摘要】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好的细节描写能让人物鲜活起来,让故事精彩无限,让主题鲜亮深刻。  【关键词】记叙文 细节描写 形象性 生动性 真实性    纵观近年高考优秀作文,以记叙文、记叙抒情散文、议论哲理散文居多。而记叙类文体常常因立意新颖、情节曲折、情感真实、细节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容易在众多文
据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官网2020年2月5日消息,2020年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将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财政支持与技术支持。教育部长谢尔盖·克拉夫佐夫(Сергей Кравцов)认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产业技能和产业工人的需求,俄罗斯需要实施必要措施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到2024年,仅国家“教育发展”项目就將拨款500多亿卢布用于完善学校的技术设备。  2020年,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将
【摘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结构独特。上阕是下阕的铺垫,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下阕由“一时多少豪杰”转向周瑜一人,又分三层意思,由一般到特殊,由虚到实,由抽象到具体,三层联缀成一个“怀古整体”。结尾,由“怀古”而伤己,自然转到对个人身世的哀叹。全文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生成。  【关键词】苏轼 古典诗词 结构 赏析    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1028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后
【摘 要】如何突破写作上的滞留期,提升作文的品位,是每个学段的学生焦虑的问题。根据新课标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创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构思、材料、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方面用心创造,文章定会别开生面,充满生机。  【关键词】新课标 滞留期 创新 联想    如何在原有写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平,提升作文品位,是每一个学生焦虑的问题。经调查分析后发现,无论处于哪个学段的学生,在写作有了一定的感
【摘要】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举足轻重,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考查。优秀的高分作文强调写作素材的丰富、深刻、新颖,因此如何积累、改造、运用素材一直是师生尤为关注的问题。经过日常语文教学的大胆实践,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激活、拓展,将熟悉的教材改造成生动、鲜明、富有人文价值的课本素材,指导学生成功建立课本素材资源库,探索出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本素材 整理 激活 拓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高考各地作文题目情况,预测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走向,提出自己的关注点。  【关键词】文化;审美;思考    纵观2007年全国及其他有关自主命题省市的作文题,具有如下特点:一、命题形式趋向回归。虽说命题形式仍三分天下,话题式材料作文5道,话题作文5道,标题作文9道,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上看,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已经回归,尤其是命题
【背景介绍】  2009年6月的一天,必修四专题三“笔落惊风雨”已经上了六首诗词了,看得出来,学生已经有审美疲劳了,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策略,换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来教学,以下就是在高一(26)班实施教学的实录。  【教学实况】  课前演讲的同学为大家赏析的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由于准备十分充分,演讲饱含深情,深深打动了同学们。同学们都在为苏轼对王弗的柔情而唏嘘不已的时候,我心中暗喜
摘要 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阐述了朗诵的重要意义。接着从选材、理解、方法、技巧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着重论述了教学中方法技巧的运用,有详有略,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朗诵 诗歌教学 选材 方法 技巧    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著,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增强理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