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只有适时适宜的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做到:有效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完成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才能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品德;生活;社会;课堂教学
  
  课堂中“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过去式了,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地开花,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再到科学、音乐、美术、品德,仿佛一夜之间,课堂中如果没有运用信息技术,就不是一节完整的课。2010年5月23日一5月29日在山东枣庄召开了全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比赛,作为一名品德学科教师,我有幸观摩了其中25节课(共50节课分为两个会场比赛),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风格,给我留下印象至深的莫过于在课堂中教学课件的使用:恰当与否,大相径庭。
  我一直担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我知道,一节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往往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前资料准备、课堂媒体呈现、课后拓展延伸……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制作适宜的课件以支持辅助教学,然而我看到:有的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了偏离教学的素材、不考虑学情引入了不恰当的案例,触目惊心!有的更是曲解了教学目标,让人不知所云……一节课下来,教学内容往往被支解的七零八落、用非所用,完不成教学任务、背离学生实际。我认为:教学课件只有用的恰当,适时,适宜,才能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辅助我们达成教学目标。
  那么,教学课件怎么用才合理?多媒体信息技术怎样用才能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和谐发展?我想就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谈一些自己具体的做法:
  
  1 需要还原生活,再现生活情境的品德课堂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有些课堂活动构建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展示交流作品或预设教学情境的活动时,教师要积极筹划运用信息技术的适宜教学时机,以达到重组师生角色,在角色变换中交流知识达到共赢。传统的师生角色在课堂上体现为“教师的演一学生的看”,这样说教式的品德课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要么“心猿意马”、要么“南辕北辙”,没有兴趣点的课堂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是以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角色,学生是观众,是接受者的角色。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师生平等交流学习成果、共同研究、合作交流,师生角色得以互换,以达成和谐、民主、平等的生命课堂。
  例如:在讲授一年级下册(鲁美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我的家”时,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个人、家庭照片和音像资料,以“猜猜他(她)是谁?”为小游戏,让学生把自己出生时的照片放在投影机上,一时间,学生们兴奋极了,“有个小酒窝,那肯定是刘月”“鼻子那么大,是杨强吧?”……学生乐于参与这样的课堂活动,从而他们更愿意“讲一讲我的家庭小故事”,在配有爱心的家庭树下,学生们讲了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点滴生活小事,每生讲完后,课件中的家庭树会“长”出一枚新叶子,在这样生动有趣且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多媒体无疑是课堂中的极佳辅助,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长辈对自己的爱,同时也感受到:爱是相互的,要学会感恩。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的巧,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巧妙的教学预设中,快乐的参与课堂活动。
  再例如:听一位教师执教《和爸爸妈妈交朋友》一课时,同样是家庭教育的主题,老师采用的是调查报告式的交流方式,此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同学展示“爸爸妈妈的一天”、“认识我的大朋友”等方式,学生们纷纷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目标容易达成。但是如果仅仅是课前下发调查表,让学生一一上来念一念,学生会感觉乏味,由于有了多媒体的支持,四五学生一组,把调查资料对比来说配以照片,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再如:我在执教《我与小动物》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把学生们带到了“动物世界”,学生们饶有兴趣的观看着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下,动物憨厚的玩耍,嬉戏,我还下载了一段赵忠祥的解说:“动物们正在享受着春日的爱抚,阳光下,它们或是懒洋洋的舒展着一冬的困倦,或是……”,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聚精会神,一双双眸子闪烁着光彩。把学生的带人现实的情景中,更能激发孩子们在课堂中探究的欲望——接着教师引出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动物是在和谐发展吗?是或否,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激烈的碰撞。我把计算机屏幕切人到下一画面:我从网上下载的数据材料,动物品种和数量的急剧减少、动物遭到猎杀……学生的情绪也在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而不断的渲染,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中浸染着对人类、动物、社会的思考……。这些课堂教学事例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手段用的时机适宜,在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起到最大的实效性。
  综观以上课例,信息技术的合理有效运用,在多媒体辅助下的品德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主导式角色一改为参与式学习角色。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适时的评价与引导就可以使学生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享受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活动的全程,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老师互动和交往,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此时教师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学生也可以通过搜集的网络信息而成为课堂的教师,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2 大量信息,多元化的品德课堂活动
  
  需要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扩大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辅助教学。传统学习环境是课堂、图书馆、实验室、语英室、操场等学校设施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组成的学习场所,而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也仅仅局限在固定的教室环境,而引人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广阔的,它可以是在茂密的森林、浩瀚的海洋、可以是虚拟的社区、不同国际的人物……这样的课堂环境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和片段可以在课堂上以重现,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熟悉的环境中实践,感情得以升华。
  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因此要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思维、探索。也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才会融入到他的生活中、行动中,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例如,在听一位教师执教《别吸烟了》一课时,老师把燃烧香 烟致使纯净水污染的科学实验“搬”到课堂,使学生在观看实验中不断受到心灵震撼: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危及生命¨这样的小课件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浓缩一个实验,高效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信息提示下交流体验。
  再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江苏版)第四单元《地球在发低烧》中,第一部分“地球生病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北极变暖,冰雪融化,北极熊面临生存困难”等视频资料,一下子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讨论的问题,如:你看完录像想说些什么?你想对小北极熊说些什么?或者,你知道北极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非常乐意去思考这些问题的。因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多媒体的渲染下,学生的潜在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被很好地调动了出来,这时进行的思考时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因此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效率。从而服务教师教学、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再如我在讲授《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把自己课前“偷录”的一段录像放给学生看(数码相机录的,也很清楚,较好操作),录像里有本班学生在做课间操、眼操、站上下课队、上课的坐姿及操场上活动的表现……,学生在观看中不时的发出笑声和议论,我也不加阻止,因我知道他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录像一停,全班学生群情高涨,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的课堂,不用老师引导,他们就会抓住本课要讲的内容了,而老师此时就可以作为他们探索交流活动的辅导者了。
  
  3 为有效链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处理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一些特别课例时,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体辅助教学,拉近时空的距离,为有效的理解提供可能。我们在教学中,有些课例涉及到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和学生的距离有些远,怎么办呢?我觉得利用好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过去的历史很好地呈现在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一种直观的感受。
  以《鸦片的背后》一课为例。首先现在的学生对毒品这个词比较熟悉,可是对于鸦片比较陌生,就可以利用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鸦片的资料,学生可以尽快的了解鸦片的危害;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过程也不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出示有关鸦片战争的地形图,清晰展现鸦片战争英军侵略的线路和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地点,再链接民族英雄,如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的有关故事,配以图文音像,教师可以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片段让学生不但能看到原来圆明园的宏伟、辉煌,还可以看到当年侵略者是怎样大肆掠夺民族瑰宝的场景,在展现今圆明园的遗址。由于有翔实的资料和真实的图片,使历史由远及近,学生学起来更直观,化书面语为事实情节,可以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只有适时适宜的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做到:有效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完成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才能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促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 等待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是一种对孩子的宽容和信任。为了孩子们一生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幸福地等待吧!  关键词 等待;尊重;理解;宽容;信任    十八年的教学旅程中有欢欣,有泪水,有激昂,有迷茫,有纤韵的情感,有不眠的思绪,有收获的喜悦,有走向成熟的过失,更有铭刻在心的等待。  记得有一次,我刚接到一个班,在一次课堂提问过程中,被点到的学生一个个能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当又点到一个女孩的
期刊
摘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评价来进行的,那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则是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正确的评价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评价尤为重要。只有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予以评价,使评价实现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让评价成为学生前进的“加油站”,发展的“推进器”,个性的“生长点”,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
期刊
摘要 班主任要把班级培养成为一个高效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就要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班主任可以从明确班级共同目标,教会学生学会分享,组织班集体活动来培养班级团队精神。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培养;团队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在现在的社会当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就像一棵树,无论它怎样伟岸、粗壮和挺拔,也成不了一片森林;一块石头,无论它怎样大,也成不了一面墙。任何人要有所
期刊
【摘要】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五笔字型输入方法具有重码少、输入速度快、简单易学、便于盲打等优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职业高中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这门技术,怎样才能把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这门课上好呢?  【关键词】理论教学;五笔输入发;训练The five strokes Chinese character input method te
期刊
摘要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举措,是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以一颗爱心、细心、耐心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定能让留守儿童像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指导者;贴心人;温暖关怀;引路人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举
期刊
摘要 教师要根据后进生自卑、抑郁和缺乏自信的心理特点,采取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加倍关注。教师应对他们每一次的进步认真总结,客观评价,采取激励与鞭策结合,表扬与批评结合的方式,使之产生拼搏上进的动力。  关键词 鼓励;关注;热爱;加强;树立起自信    几年没当班主任了,现在重又拾起了这一份工作,首先面临着的就是
期刊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界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班主任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更重的压力,他们身兼多种角色,集多种心理压力于一身,几乎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压力,令他们无法面对急剧变化的现实,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给班主任的心理带来新的挑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就要解决班
期刊
摘要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首先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那就是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教学服务。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具体,有创意,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创设;趣味性;情境;生活化;探索性    在教学中,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首先要明确创设
期刊
摘要 学习习惯是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仅使教师授业、解惑事半功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 听算习惯;良好;增养;提高;素质    学习习惯是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仅使教师授业、解惑事半功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
期刊
摘要 初中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承载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也需要创新精神为它增添活力,彰显生机。同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连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巧妙地融合,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渗透创新教育,教育就有希望。  关键词 创新;观念;情境;方式;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初中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承载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