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建设中我国一直奉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显然,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心。而国企作为国有资产的主体,理应备受瞩目。本文从论述国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指出其现阶段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国有资产 国企改革 必要性 现状 改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为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国有资产管理视角下的国企深化改革中现阶段仍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帮助国企平稳改革。
一、国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1.优化国有资产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到确立,政府就开始着手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始改革。经历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具备雏形。其中,公有制经济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经济领头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在从一开始的政府主导走向市场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它顺应时代的发展,成功将国有资产与股份制交融,为国有资产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性的意义。在国有资产的视角下,对国企的深化改革最大的目的就在于优化国有资产的产业结构,使国有资产不仅仅在数量上占优势,更要从质量上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事实也证明,在深化国企的改革进程中,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殊途同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濟又快又好地发展。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企竞争力。建国初期,政府把行政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这两个职能一把抓,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开始意识到,应该要把政府职能细化,才能在不同的职能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政府在国企中引入“国有出资企业”这一制度,实行政企分离,如此,国家不进行过多的强权干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企引入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总之,国家只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为国企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同时,国企的这一改革也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因为政府可以不用时刻盯紧钱袋子。这对私有经济也是极佳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国企脱离政府的绝对监管后,也意味着国企不再享有特权,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其它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当然,竞争也不可避免。从长远来看,国企的不断深化改革,就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化的过程,也是国有资产不断独立成长,获得更大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二、国企改革的现状
1.政府管理职能划分不够合理,改革未能全面覆盖。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其更重要的职能是社会公共管理者。纵观国企改革的现状,可以明显地发现,在某一些领域,政府仍然心存顾忌,不敢完全放开,还是有管太宽的嫌疑。从这一方面来看,政府对职能的划分仍需要继续细化。此外,当前政府对国企的改革所覆盖的领域还不够全面。比如,对交通运输业如铁路等国企改革力度过轻;同时,对通信、民航、邮政、烟草、盐业等公用事业的改革兼顾不全。这表明我国在国有资产兼并与重组,形成强竞争性市场格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国企改革带来国有资产流失,引发官员贪污腐败。改革是充满血雨腥风的,谁都无法保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审视当前的国企改革,会痛心地发现,国企改革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还要指出,这还可能进一步引发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在国企改革的进行中,诸如管理者决策失败、国企遭受危机而破产等都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由于一些官员对国有资产的具有配置权,使得他们在改革中对国有资产滋生邪念,做出贪污腐败的恶行,而所有这些,最后都是人民买单。
3.国企缺乏有效的管理结构,运行效率低。虽然国企初步改革中,已经引入了相对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国有资产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管理,也在国企内部也成立了董事会。但无可否认,当下国企中,类似各部门的配合缺乏默契,相互工作不协调,分工混乱,遇事推卸责任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其内部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制衡,不同级机构以及不同利益主体间关系紧张,所有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自然引发国企的运行效率低下。
三、秉持国有资产视角,更好地深化国企改革
1.合理划分政府职能,使改革覆盖方方面面。为了加快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国有资产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政府必须加快自身职能转变。这种职能的合理划分,首先就体现在政府观念的转变上,政府应放手,只对国企进行宏观调控,把握住大的发展方向即可,剩下的放心交给市场机制,让企业间自发形成竞争,活化市场经济。其次,是对国企的权利约束,政府应赋予国企独立的经营权以及独立决策权,不过多干涉国企的发展以及改革。同时,改革力求深入彻底,政府要权衡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考虑到每一个领域、每种产业的发展,如此,才能真正让企业的深化改革带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规范国企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既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避免改革过程中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官员贪污腐败等问题,政府最佳的应对方式是对国企改革进行明文规范,采取法律效力的措施,明确职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对利用国企改革谋求私利的官员严惩不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当然,改革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这也注定了,政府面对国企深化改革中的种种陋行,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实行严打、细抓的政策,确保国企深化改革的规范性,将政府的监督职能最大化。
3.在国企中引进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提高效率。企业要发展,必须依托于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国企具有规模庞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对管理结构的要求更高。对此,国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定要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结构,积极改革,不断调整,对人事的调动、培养以及对生产的规划若能结合本身的发展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这对国企发展效率的提高是意义重大的。由于国有资产固有的特殊性,在国企的深化改革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然而,要想取得经济上的长远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出改革进程出现的所有危机,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才能使国企改革在改革的道路中有依靠、有希望、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綦跃学,崔怀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5,(5):87-87.DOI:10.3969/j.issn.1009-2781.2015.05.069.
[2]彭成洪.国企脱困后的困惑——关于国企深化改革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1,(4):75-76.DOI:10.3969/j.issn.1007-5097.2001.04.026.
[3]邵宁.国企深化改革任重道远[J].当代经济,2006,(19):1.DOI:10.3969/j.issn.1007-9378.2006.19.001.
关键词:国有资产 国企改革 必要性 现状 改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为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国有资产管理视角下的国企深化改革中现阶段仍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帮助国企平稳改革。
一、国企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1.优化国有资产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到确立,政府就开始着手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始改革。经历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具备雏形。其中,公有制经济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经济领头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在从一开始的政府主导走向市场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它顺应时代的发展,成功将国有资产与股份制交融,为国有资产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性的意义。在国有资产的视角下,对国企的深化改革最大的目的就在于优化国有资产的产业结构,使国有资产不仅仅在数量上占优势,更要从质量上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事实也证明,在深化国企的改革进程中,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殊途同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濟又快又好地发展。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企竞争力。建国初期,政府把行政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这两个职能一把抓,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开始意识到,应该要把政府职能细化,才能在不同的职能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政府在国企中引入“国有出资企业”这一制度,实行政企分离,如此,国家不进行过多的强权干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企引入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总之,国家只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为国企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同时,国企的这一改革也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因为政府可以不用时刻盯紧钱袋子。这对私有经济也是极佳的机遇和挑战。因为国企脱离政府的绝对监管后,也意味着国企不再享有特权,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其它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当然,竞争也不可避免。从长远来看,国企的不断深化改革,就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化的过程,也是国有资产不断独立成长,获得更大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二、国企改革的现状
1.政府管理职能划分不够合理,改革未能全面覆盖。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其更重要的职能是社会公共管理者。纵观国企改革的现状,可以明显地发现,在某一些领域,政府仍然心存顾忌,不敢完全放开,还是有管太宽的嫌疑。从这一方面来看,政府对职能的划分仍需要继续细化。此外,当前政府对国企的改革所覆盖的领域还不够全面。比如,对交通运输业如铁路等国企改革力度过轻;同时,对通信、民航、邮政、烟草、盐业等公用事业的改革兼顾不全。这表明我国在国有资产兼并与重组,形成强竞争性市场格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国企改革带来国有资产流失,引发官员贪污腐败。改革是充满血雨腥风的,谁都无法保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审视当前的国企改革,会痛心地发现,国企改革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还要指出,这还可能进一步引发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在国企改革的进行中,诸如管理者决策失败、国企遭受危机而破产等都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也由于一些官员对国有资产的具有配置权,使得他们在改革中对国有资产滋生邪念,做出贪污腐败的恶行,而所有这些,最后都是人民买单。
3.国企缺乏有效的管理结构,运行效率低。虽然国企初步改革中,已经引入了相对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国有资产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管理,也在国企内部也成立了董事会。但无可否认,当下国企中,类似各部门的配合缺乏默契,相互工作不协调,分工混乱,遇事推卸责任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其内部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制衡,不同级机构以及不同利益主体间关系紧张,所有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自然引发国企的运行效率低下。
三、秉持国有资产视角,更好地深化国企改革
1.合理划分政府职能,使改革覆盖方方面面。为了加快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国有资产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政府必须加快自身职能转变。这种职能的合理划分,首先就体现在政府观念的转变上,政府应放手,只对国企进行宏观调控,把握住大的发展方向即可,剩下的放心交给市场机制,让企业间自发形成竞争,活化市场经济。其次,是对国企的权利约束,政府应赋予国企独立的经营权以及独立决策权,不过多干涉国企的发展以及改革。同时,改革力求深入彻底,政府要权衡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考虑到每一个领域、每种产业的发展,如此,才能真正让企业的深化改革带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规范国企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既然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避免改革过程中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官员贪污腐败等问题,政府最佳的应对方式是对国企改革进行明文规范,采取法律效力的措施,明确职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对利用国企改革谋求私利的官员严惩不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当然,改革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这也注定了,政府面对国企深化改革中的种种陋行,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实行严打、细抓的政策,确保国企深化改革的规范性,将政府的监督职能最大化。
3.在国企中引进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提高效率。企业要发展,必须依托于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国企具有规模庞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对管理结构的要求更高。对此,国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定要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结构,积极改革,不断调整,对人事的调动、培养以及对生产的规划若能结合本身的发展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这对国企发展效率的提高是意义重大的。由于国有资产固有的特殊性,在国企的深化改革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然而,要想取得经济上的长远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出改革进程出现的所有危机,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才能使国企改革在改革的道路中有依靠、有希望、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綦跃学,崔怀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5,(5):87-87.DOI:10.3969/j.issn.1009-2781.2015.05.069.
[2]彭成洪.国企脱困后的困惑——关于国企深化改革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1,(4):75-76.DOI:10.3969/j.issn.1007-5097.2001.04.026.
[3]邵宁.国企深化改革任重道远[J].当代经济,2006,(19):1.DOI:10.3969/j.issn.1007-9378.2006.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