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补自古就是中国人在秋天里的永恒话题,就像年年过年,过年就得吃年夜饭一样。立秋之后,容易出现倦怠、乏力等“秋乏”症状,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关于秋季进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说的吧。
秋凉话药膳
进入秋季后,人体“营养库”的储存经过夏季的消耗,有待补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有待调整。从气候看,秋季是冷热交替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渐生,各种疾病乘虚而至,人体要准备接受漫长寒冬的考验。所以绝不能错过秋季进补的良机。秋季进补,可调整脏腑功能,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尽快适应渐渐凉爽寒冷的气候,预防冬季各种疾病的发生。
药膳在我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很多人日常居家自己就在制作药膳,比如煲汤、煮粥时加入的百合、莲子、山药、藕、栗子、红枣,甚至黄芪、人参、沙参、枸杞等,都是药膳常用的食材。但高档一些的人参、燕窝等滋补品就并非适合所有进补者了,所以,自己制作时还是应该多了解相关知识后再下手。一般秋季宜选用滋阴润燥的食材,如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则很少禁忌,可以多吃。
药膳与药物的关系
药膳集食疗与养生防病于一身,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保健中显示出独特效用,那么药膳食疗与药物治疗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确实如此。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人民健康观念也在随之发生很大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也赋予了健康定义新的内涵:“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美状态。”这使得传统养生、预防、保健的各种疗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食疗药膳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两段话的涵义就是:食养食疗应先于药治,药物的使用实是出于不得已,若能做到食养防患于未然,那么就可以称得上再高明不过的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医学家已经认识到食疗药膳的重要性。
食疗药膳“崇尚绿色,回归自然”。它利用药、食的自然特性和功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食物本身就具有滋养脾胃的作用,加之药膳所用甘味平和之品,大都健脾益胃,对人体发挥滋补颐养作用。另外,食疗药膳作用范围广泛,可以贯穿于养生、预防、医疗、病后调养等各个方面,适合平素调养、亚健康状态、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病后恢复等人群。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五味入五脏,对于五味调和的食疗药膳来说,对人体的五脏更具有均衡性的调理和补益作用。而且,食疗药膳物美价廉,制作简便。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人们自然可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收到了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物针对某种疾病,其偏性较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难免会给人体带来一些毒副作用。而食疗药膳却避免了这一矛盾,其选用原材料性味平和,作用温和,无明显的“毒性”和偏性。适合人体补益、养生健体、病后调养等方面,适合长期服用,更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之首选。
药膳应用原则
在保健强身、防治疾病而应用药膳时,应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病证的差异,强调辨证施膳。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当疾病的证候诊断明确之后,确立治则与治法,再选择相宜的药膳食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辨证施膳过程,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体现,是药膳治病、健身、延年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三因施膳”原则,值得借鉴。
1.因时施膳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制作药膳时必须注意,采用相适宜的方法和药膳,以减少外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如长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药膳宜用解暑汤。要注意“春夏养阳”。冬天阴寒偏盛,运用药膳要以“寒则温之”的治则,可选食天雄羊腿等。
2.因地施膳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所以施膳亦应有差别。东南潮湿炎热,病多湿热。宜选清化之品;西北地高气寒,时多燥寒,宜用辛润之品。同样采用温里回阳药膳,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带,其药量宜轻。
3.因人施膳:由于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的不同,在食用药膳时应有区别,如胖人多痰湿,宜清淡化痰,当忌肥甘滋腻;瘦人多阴亏津少,应滋阴生津,不宜辛温燥热之品;妇女在经期、妊娠、产后,常以八珍汤、四物汤等配膳;老年人气虚血衰,生理功能减退,多患虚证,宜平补,多用十全大补汤、复元汤等组方配膳;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脾常不足,但生机旺盛,应以调养后天为主,促进生长发育,常用药膳如八仙糕等。
中医药学很重视药物的宜忌和饮食的宜忌,同样药膳也有宜忌。在制作药膳时,首先要注意药膳的配伍禁忌,包括:1.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如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鲤鱼忌朱砂,狗肉等;2.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如人参忌萝卜;土茯苓忌茶等;3.食物忌食,如九月勿食犬肉,伤神;葱不可多食,令人虚。芫荽勿多食,令人多忘等;4.食物相反,如马肉不可与苍耳、姜同食;羊肝不可与椒同食,伤心;兔肉不可与姜同食;牛肉不可与栗子同食等等。另外,还要注意患病期间饮食宜忌,如生冷、油腻等;孕期和产后的饮食禁忌等。
小贴士
服药膳防误区
误区1:药膳可医百病
过分夸大药膳的功能,认为药膳能够医治百病。我们说药膳的主要作用还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表现在对机体的调理,对疾病的预防,对慢性病以及病后的调养和康复等方面。在机体罹患某些疾病时,虽然药膳也可使用,但这时的药膳只是配合其他疗法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单纯以药膳疗法代替其他疗法而贻误病情。
误区2:盲目效从服用某种药膳
看到别人服用某种药膳后效果很好,便盲目效从,殊不知不但没有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所使用的药膳也应不同。
误区3:药膳只宜冬季吃
持此观点的人非常多见,考虑到药膳对人体的滋补作用,“补必上火助热”。不仅是药膳,有一部分服用中药的老年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要到天凉时才能吃中药。“因时制宜”是中医学的治则体系之一,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而施以不同性味功用的药食,也是药膳的原则之一。比如同是补益,夏天可用凉补,而冬天可用温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