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个人的行为自由及其尺度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对于“自由”这一概念有其不同理解,本文依据疫情下西方民众的行为试析背后的“自由”观念,进而尝试剖析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由的看法及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应对欧美文化侵蚀,对我国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疫情;马克思;自由
  1 “自由”与疫情期间下的自由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美国社会的怪现状层出不穷。美国各个州政府面对疫情采取不同政策,民众公然反抗、上街游行示威,为病毒提供“乐土”。其新冠肺炎单日新增病例、累计确诊病例居高不下,数十万人民被病毒夺去生命。面对致命的新冠肺炎病毒,中国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美国政府并非没有看到。为何中国人民能够听从指挥、居家不出,而美国人民却抗议得如此激烈?美国人民反对政府的居家令,拒绝戴口罩并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重新开启商店、恢复往日的生活模式,不顾病毒的危害寻找心目中的自由。由于西方国家独特的口罩文化: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疫情爆发之后大多数人长期仍是不戴口罩,随意的游走在街道上。随着美国政府迫于经济压力减轻防疫措施,西方人民似乎找回了天性中的自由与人权,肆意游荡在各个场所。然而,在人们“自由”行动的背后,却包含着值得深思的问题:人们的自由是否可以建立在不顾他人甚至危害他人生命财产的基础之上?
  之所以中西双方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信奉不同价值的自由观的结果。 “自由”这一概念从古希腊至今一直是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西方学者对其内涵也各有表述。西方部分学者对自由的理念有着脱离自由内涵的概念。与我国不同,美国人民更为崇尚个人自由至上,“自由”被他们看作是高于生命的东西。同时,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现代公民的自由意识逐渐提高,个人的自由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欧洲人民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宗教、王权的压迫,故而掀起一波自由主义的浪潮并随之在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随后涌现出自由至上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是以维护个人自由为核心的,个人自由是他们的基本的和首要价值。”笔者认为疫情中游行示威的美国人民正是信奉自由至上主义。他们认为,个人的行为自由不应受到他人的约束。在他们看来,自己基本的行动都要受到约束,无异于至高无上的财产权遭到损坏。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们能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而是在于环境是否允许。然而,即使是生活在自然界的动物也不是完全受兽性、激情所支配,它们亦要遵循自然规律,规避天敌,捕食生存。
  一直以來,自由都是西方政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罗尔斯所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哲学家出于不同的立场,对自由的相对价值观念不同,从而显得他们对自由的定义也不同。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近代的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及马克思等人,都对“自由”这一概念的内涵做了不同的诠释。在霍布斯那里,自主行为,即自由,是人们对想要做的事进行考虑,深思熟虑事后的代价从而选择自己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是自由的。但是,在社会中有这样一条原则:人们思考自己不想对别人做,以及不想让别人对你做的事。用中国古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美国人所谓的“自由”背后,包含着对其他人生命安全的侵犯。绝对的自由,即没有任何约束的人,只存在于自然状态之中,然而那个时候也没有文明。面对疫情,我们应用自己的理性做出评判,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而不是像美国人一样,受自己的习惯、欲望或是冲动的驱使。在某种意义上人在此时恰好是不自由的。卢梭认为,我们只有遵守法律才有自由,自由是在自愿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的。黑格尔说道,只有当你认识到这是必要的时候你才是自由的。这无一不表明我国人民在疫情期间并未失去自由,而是在寻求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关于自由的看法在一定意义上吸收了黑格尔的观点,同样对那种随心所欲、纵情狂欢的自由嗤之以鼻,认为自由是与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联系在一起的。黑格尔认为,那种为所欲为的纵情任性,所谓的“人生而自由”不过是胡说八道,“自然状态下的自由不过是动物的自由,用马克思的话说,那是’野猪的自由’、原始森林中的自由。”而美国人民的行为正是这一说法的真实写照。他们口中所叫嚣的所谓的自由其实是完全空洞的。每个人都想维护自己的财产并获得更多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渴望,但个人实现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人或是集体发生冲突,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这两者之间的冲突通常是通过某种民主形式来解决,这在自由至上主义者看来又有些限制个人自由。实际上这种自由是无法真正实现的。无论是哪个哲学家都不能否认,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们时时刻刻处于社会之中的,总会与其他人和社会产生交往。自由的实现要受到很多限制,在实现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亦不能破坏他人的权利与自由。
  2 劳动自由是人的本质所在
  关于自由,马克思有着不同以往理论家的独特见解。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至近代的思想家的自由观,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观点。纵观西方自由思想史,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对后来数百年西方思想界产生着巨大影响。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是人的固有属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认为,自由不仅是精神层面的,也包括现实层面。作为主体的人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的人,他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去研究人的自由。马克思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较之其他思想家孤立地研究人的本质,马克思则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具有统一性。从阶级诞生之时,“自由”便成了部分人所特有的礼物。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每个时期自由的人只是统治阶级,只是由于他们处于自由的阶级中而自由,而不是因为其他。马克思的独特性在于,他认为自由具有历史性、阶级性,与人的社会属性密不可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做出过明确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甚至人的个性也会被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关系所影响,也会有阶级的烙印。由此可见,人的生存环境尤其是社会方面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有巨大影响的。作为单个的个体,个人是无法脱离或改变周围的。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仅能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也能将自己完美的与社会结合在一起,成为自身的、社会的主人。   自由既包括拥有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即“靠什么生活”,也包括能够主动地选择生活方式,即“怎样生活”,这是一种现实的自由而不是像黑格尔那样将自由更多的与“精神”联系在一起,把“自由”看作是“精神”的核心与本质——“精神”通过自我的自由发展意识到自身并从而实现自身。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并不是精神,而是劳动,因此人的自由并不是精神的自由,而是劳动的自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在马克思那里,自由是指人的活动的一种特定状态,即人的活动的自主状态。劳动是人类得以实现自己的类本质,将自己与只有生物本能的动物分离开来,在劳动中人类完成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3 马克思的自由观对我国当代的启示
  要想建造更好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真正理解“自由”“公平”“正义”等范畴的深刻内涵。以马克思的思想为核心指导理念,有助于我国社会各个方面更快更好发展,更完善的过渡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某些方面法律政策尚不完全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就需要在实践中、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法制建设。同时,也要注重物质基础的发展。物质基础是人自由全面的保障,只有物质基础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民才有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天性与潜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在马克思看来,没有自由就摆脱不了阶级,无法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只有消除了阶级,消除了限制人身上的各种因素自由成长的分工,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人民自由权利的实现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那里,所谓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是指个人的自由发展或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亦即人们在不受外在目的的规定和其他外力左右的情况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体力、智力、才能、兴趣、品质等。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为我们描绘出了未来的状况,但并未规划每一步明确的路径。这是需要我们结合当代实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迈出步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法治建设中维护人民自由权利的实现,同时严防不正确的“自由观”的外来侵蚀。在当下,国内外敌对分子采取各种方式阻碍我国的发展,拖延我国发展的速度,我们不能盲目相信西方人所高喊的“人权”“自由”等实际上十分空虚的口号。只有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才能平稳发展,更早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到了那时人才是真正拥有自由的人。
  我国在疫情期间所颁布的法令法规,在有效的遏制疫情的同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并通过规定个体自由的范围来维护最大限度的自由,实现了确定基本自由、确定自由的量度、确定自由的边际等功效。居家令虽是不成文法,但亦有其效用及效力。身为公民,我们不能只因表面上看起来失去了自由而抨击我国的制度,而是要在公民的立场上,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背后的内涵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的对自由与法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实现自由,更快获得完全自由、彻底解放。
  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来说,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法律是自由的保护伞,但同时也是自由的界限。自由是在一定范圍内的自由,而这个范围界限正是需要我们国家、社会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
  参考文献
  [1]蓝剑平,张剑玉.自由至上主义与自由平等主义之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94-97.
  [2]马拥军.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三种“自由历史”[J].东岳论丛,2020,41(11):164-174.
  [3]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5]余卫东,柳明.马克思自由与法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20,(01):31-36.
  [6]马拥军.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三种“自由历史”[J].东岳论丛,2020,41(11):164-174.
  [7]汪信砚.论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概念[J].学习与探索,2004,(05):11-15.
其他文献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关乎企业的运营效率及经营业绩,对企业的经营成败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KDL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KDL营运资
摘 要:S Zorb技术是美国康菲公司开发的主要针对催化裂化FCC汽油的吸附脱硫技术,具有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小的特点,截至2020年,全国已投产S Zorb装置30余套,占国内清洁汽油总生产能力的60%以上。作为装置的重要经济指标,精制汽油辛烷值损失一直备受各装置的关注,经过测算,每减少1个单位辛烷值损失,将提高吨油效益100元。本文综合中石化二十余套S Zorb装置相关数据,以某石化两套S Z
摘 要:课程思政是目前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主要方向,《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更应该积极探索,立足地方特色,凝聚知识底蕴,积极进行转变,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书和育人同向同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如;《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摘 要: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正在通过不同层次的创新来驱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比如像华为、Tiktok等大型公司。在民营企业中开启党建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引导民营企业,而且拉近党与人民的关系,增加群众对党的支持。因此,本文探究党如何在民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民营企业;问题  1 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已涌现了
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等进行分析,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灵活可调的教学方法、时事内容补充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在会计准则、营改增政策不断的变化下,在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在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号召下,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培养高质量会计人
摘 要:法律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是一种法律思维也是一种文明,它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法律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写照,也是现实的人类创造。人们在不断更新和定义法律文化。本文从法律文化的概念入手,从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递进式发展,从三个方面阐述法律文化发展对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启示,以期为法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法治建设的实践提供一点补充。  关键词:法律文化;古代法律文化;传统法
摘 要:本文主要以环境设计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分析了如何在环境设计课程教学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求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性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课程,在进行环境设计时,要想将各
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工程化教学是应对新挑战的合理路径和策略。本文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C语言教学为例,引入工程化教学思想并设计教改策略,通过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C语言;工程化教学;教学研究;工程思维  0 引言  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又面临新的挑战。教
本文在利用陕西省9个地区498个脱贫农户家庭数据基础上,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相关的理论,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计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