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记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2月5日凌晨两点半,乘坐东方航空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等待,再一番奔波,到驻地房间已是六点。累,饿,冷,睡不着,抱着身体望着窗外发呆。天亮了,布满阴霾。我把桌上的瓶花移到窗台,才发现花是真的,也是干枯的。米黄、紫色的小花,细碎的叶片,以标本的形式报送春天。一朵花掉了,我小心放回它的身体。一滴泪掉在它身上。武汉,我来了。此前,网上那么多求救的花朵,我还来得及把掉落的你,还给你吗?你听见了吗?
  虽然枯了
  它们依然是春天的颜色
  给武汉阴霾的天空以希望和引领
  等春暖,等时间
  等南来的风
  带来天使和鸽子
  这些枯萎的花瓣
  它们会在无毒的大地上
  重生,发芽,吐葉,伸枝,开花
  窗外的城市
  寂静清冷
  而我始终相信,
  我们不会在寂静里消亡
  只会在寂静里孕育重生
  破茧成蝶
  ——原刊于陇东诗群微信公众号2020年2月20日
  推荐语
  弱水吟既是这次在武汉抗击肺炎的医护战士,又是一位把现实生活用高度凝练的词语,艺术化地向世人传递出强大精神力量的诗人。在《武汉日记》中,诗人用具象化的“花朵”来比喻“生命”,用“春天”来隐喻“希望”,用“天使和鸽子”指代全国各地的“援军”,用“重生”来表达战胜疫情的信心。枯萎的花朵是这次疫情中逝去的人们,他们的生命终结在这个春天,但诗人坚信人类终将战胜疫情,迎来新生。在这场巨大的公共灾难面前,诗人用敏锐的诗歌触觉来安抚这场悲剧的伤痛。全诗象征意义明显,艺术表达自然真实,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动情悯人处,字字是泪、是血,从幽暗的伤口里淌出来,滚烫、殷切,一路奔腾涌向光明。
  ——推荐人:好好的月儿
其他文献
才来城里住了几天,母亲  就待不住了,一边说城里好  一边念叨她乡下的玉米,辣椒,果树  念叨她老屋的粮食,房前屋后的  她拾掇好过冬的柴火,她还念叨着  要去看看他的老娘,要去田野  和庄稼们拉拉话,踩着柔软的土地  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她说  她心里会特别的踏实  她不知道,她的故乡已经远去  她已经没有了她的庄稼,和粮食  她也不知道,她的老娘已经走了许多年  她今年快八十了,她老得和她的故
期刊
海神的一夜  陈东东  这正是他们尽欢的一夜  海神蓝色的裸体被裹在  港口的雾中  在雾中,一艘船驶向月亮  马蹄踏碎了青瓦  正好是这样一夜,海神的马尾  拂掠,一支三叉戟不慎遗失  他们能听到  屋顶上一片汽笛翻滚  肉体要更深地埋进对方  当他们起身,唱着歌  掀开那床不眠的毛毯  雨雾仍装饰黎明的港口  海神,骑着马,想找回泄露他  夜生活无度的钢三叉戟  《海神的一夜》是陈东东颇具代表
期刊
儒者也好,儒家美学也好,其核心概念都是儒家哲学所谓的“仁”,所以也可以说向明老师作为诗人同时也是个“诗仁”,就像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贺是“诗鬼”一样。不管怎么说,向明先生的诗歌美学,包括他的诗歌风格,在我看来首先是围绕“仁”建立起来的。  读诗可以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读向明先生的诗,你会觉得像是在和一个蔼然长者、一个灵魂的朋友倾心交谈,会感到兴致盎然,如坐春风。同是语言的结晶,向明先
期刊
黄亚洲是一位有颗大心脏的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是他一贯的创作方向与诗歌立场,每临国家危难时刻,他都以诗人的名义冲在最前沿。自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爆发,诗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以独特的视角、奇异的想象、朴素的语言、真切的细节,创作出一部51首诗作的感人至深的诗集,全景式抒写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以诗歌的幽光,在寒夜中点亮温暖大地的人性之光。  我对黄亚洲的创作状态与文本都比较熟悉,曾先后为他的诗集《我钦
期刊
我们准备着  冯 至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領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1941年,身处边地,时年37岁
期刊
已近中年的诗人杨平,有一颗诗意勃发的青春之心。诗思活跃,诗写沉静,诗里诗外沉稳、恬静,不事张扬,与他交往心里欣悦、踏实,读其诗心里怡然、诗意悠远。  杨平是我多年的朋友。同处渝西,大足、江津两地常有走动、交流,情谊笃深。本质上,杨平是一位成熟的抒情诗人。他的诗不潮、不锐,但有味、耐读。然而,多年来,我只读他的诗,沉浸于那诗意辽阔、意味深长的意境中,却无只言片语诗的评说。当诗人的又一本新诗集送到我的
期刊
被苏东坡命名的“郊寒岛瘦”,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和贾岛,他俩还各有诗号,即“诗囚”孟郊和“诗奴”贾岛。这诗号显然和“诗圣”“诗仙”“诗神”“诗天子”等诗号比少了气势和飘逸感。  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忘年交。把他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诗歌,道同才志合,更在于他们对诗歌的追求和真爱。他们共同点是对诗歌的铸字炼句,刻意求工的真态度,此外,就是他俩对仕途的不屑和守住清贫的操守,令人动容。  先说诗囚
期刊
黄色走廊尽头安放着紫色的椭圆镜  看上去 这趟旅行有些淫邪 是否  依然正人君子 有点儿 不确定  黑暗故事的设计师有一张月光桌面  它写道 她住在一楼 左手第三间  她的声音像一把穿着睡衣的锥子  聂鲁达一来 苹果就纷纷起床  太多的镜子令我害怕 在卫生间里  在壁橱表面 在楼梯角 在第98页  一群目光灰暗的幽灵 也是提着箱子来  提着箱子走 没有钥匙了 老板  对一位脸色苍白的先生说 秋天的
期刊
汤松波是回归派诗人,是广西散文诗作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散文诗创作根植于乡村,根植于故土。家园的守望和乡愁的追怀,一直是他创作的主题。汤松波的散文诗创作朝着农民的历史命运、伦理道德、精神世界的不倦探索为目标,创造着最具散文诗艺术本色的原风景。汤松波新近出版的散文诗集《大风吹过故乡》,他的系列乡村题材的散文诗,飘溢着乡土的气息、庄稼的芬芳和浓郁的乡情,展示着他一贯秉持的美学信仰和艺术境界的卓越追
期刊
吉狄马加,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了八十余种版本的翻译诗集。曾获中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肖洛霍夫文学纪念奖、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欧洲诗歌与艺术荷马奖、罗马尼亚《当代人》杂志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波兰雅尼茨基文学奖、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银柳叶诗歌终身成就奖、波兰塔德乌什·米钦斯基表现主义凤凰奖、齐格蒙特·克拉辛斯基奖章。  奎多·奥尔达尼(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