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课堂,活跃学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注重语文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常常置身于一种跃跃欲试的亢奋之中,一种“我要学”的冲动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综合性学习。
  1.多读广积
  多读广积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头脑里储备了丰富的词汇、精美的语句、优秀的诗文,必然会产生诸多感触,这些感触积存在大脑中,就会引起联想,触发灵感,使思维进入新的空间,形成创造。
  我设计的“我爱读书”系列活动贯穿整个高中阶段。高一举办“读你千遍……”手抄报,回顾过去的读书经历,作文竞赛“如果没有了书”,举行“名人说‘书’”故事会,阐明成长不可无书的道理,让学生认识书的价值,演讲“吾爱书,吾更爱真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我”,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高二的“网络是否会取代书籍”辩论会和“无悔的选择”访谈活动,促使学生爱书藏书,以书为伴,最终实现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目的。
  2.从生活汲取营养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之源。脱离生活的语文活动注定是缘木求鱼,尤其是外延宽广的语文,更不能把它局限于课本。校园文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话题等都是丰富的语文资源,恰当地设计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能促使学生向生活学习语言,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生活经学生的演绎会更加富有光彩。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设计的“感悟亲情”系列活动,将“亲情”进行到底。我要求中秋节学生给父母写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一位同学写道:“红红翠翠,年年朝朝暮暮;暮暮依依,时时思思念念,永远感谢你们。”还有一位同学写道:“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团圆。”
  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来为学校设计宣传语,他们写下了“请轻一点,再轻一点,你听,窗外有清脆鸟鸣”、“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也落后”等。结合我县一年一度的槐花节,我让学生作为记者,作为新闻发言人,模拟举行槐花节新闻发布会。
  3.独立思考绽放创造之花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
  苏格拉底思考了,古希腊的天空就出现了文明的云彩,并且这朵云彩一直飘到今天;释迦牟尼参悟了,菩提树下便诞生了一个爱心与慈悲的胸怀,包容了几千年人世的苦难。
  我告诉孩子们:很多东西老师根本没有能力去教你们,只有靠你们自己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脑子去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深入,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在碰撞中产生自己的独特的看法。
  具体操作方法:(1)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后,可将学生分成几大组,展开讨论或辩论,推举发言人。鼓励孩子们在交流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智慧与个性。学习《逍遥游》,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2)讨论会。我利用班会、课前十分钟开展演讲、辩论。如针对同学迷恋网络,我展开了“踏上网络高速,欲往何方?”的大讨论,我给他们提供了报纸、杂志上多个少年因迷恋网络犯罪的事例,也提供了网络学习的方法。通过认真讨论,他们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几篇认识非常深刻,如《网络是把双刃剑》《回来吧,迷途羔羊》《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不能因噎废食》《谁来拯救问题少年》等文章,让他们对新事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
  (1)给学生一个写作平台——《小小手抄报》。
  《小小手抄报》是广阔的海洋,让学生们自在欢游;它是创造的天空,让孩子们任意翱翔。这里能展示“真我的风采”,允许“异想天开”;可以尽情地“依我之见”而无所顾忌;可以自由地“故事新编”而不守藩篱;“同一首歌”,可以弹出不同的曲调。它能让创造的火花更强烈更奔放。办一份自己的报刊,让孩子们叙所见,说所想,倾诉情感,交流见闻。每一次出刊都是一次节日,学生有的暗自得意,有的喜形于色,有的憧憬下一期出现自己的名字,眉目之间的兴奋洋溢着创造的喜悦。
  (2)给学生一个表演平台——课本剧。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很注意利用一些情节性强、人物多的课文来排演课本剧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时还专门举行了“走近课文,演绎经典”的课本剧活动,要求学生能充分学习材料,并就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剧本,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把作品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我们成功地在课堂上演绎了《窦娥冤》、《齐人有一妻一妾》等经典课文的片段。这些课本剧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学生们把课内培养的能力用于实践最好的明证。
  (3)给学生一个创造的平台——风景的再造。
  “风景的再造”是指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品悟作品,把自己“解读”的意义用特定的形式(或写,或诵,或演)表达出来。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式:①古诗新韵。或改成另一首诗,或改成散文,或改成分镜头脚本,或改成歌曲等。②故事新编。是指借用名著、历史、传说,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从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③吟诵比拼。我要求学生:放声地读,读出情韵,读出品位,读出精神,深情地背,背出魅力,背出自信。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厚的成果,两年来,学生提高了探究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延伸到了课外,学生自主意识极大地增强,创造潜能得到发挥,许多观点不仅启发了其他同学,而且启发了同行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王焱明编著.教学创新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9,(1).
  [3]康健主编.综合性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辽海出版社,2003,10,(1).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媒体是师生之间教与学中的一个手段、一种辅助形式。多媒体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展开,在出示时间、量的多少、出示的速度、内容的条理性等方面,都应注意一个度,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与长处,提高课堂绩效。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恰到好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形式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现代化的投影、中控、音响与网络系统,装备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面对问题,形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积极学习态度,这是当前及今后教育工作的一大努力目标。作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探究 引导 自主 内化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主动
摘 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实践能力 培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就是最复杂的一年
摘要: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体悟”。  关键词: 体悟 小学数学学习 主动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
摘 要: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当注意提问的策略、技巧和艺术,以巧妙地利用课堂提问,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一、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提问并非无的放矢,要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
一、背景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展示课给音乐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了生机。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课堂教学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唯师独尊”的状况,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了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已经确立。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就现
摘 要: 马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的著名女作家。正如她其他的成熟作品一样,《黄金国度》也重复了“回家”这一主题。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通过返回过去寻求力量从而战胜中年身份危机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小说,力图阐明在现代社会倍感压抑的女性只有返回过去、返回历史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光明的道路,在分析主人公从过去寻求未来的过程中探讨亲属、根基、孤独、死亡与生存等一系列现代社会使人倍感迷惘的话题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作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们的某种感受,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契机和源泉。常言道: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一叶勃发而见春,一叶飘落而知秋。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中隐含的道理,领悟自然景物中蕴涵的哲理,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就可以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一  所谓“以小见大”作文技法,就是从大处着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只
摘 要: 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引导不走形式主义,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道而弗牵中相机点拨;2.在强而弗抑中开启智慧;3.在开而弗达中激发创造。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引导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在开放的课堂中,我们常见到教学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交流时见学生有困难又把自己的思想直接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