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型的课堂即让作为生命实体的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本文从三方面进行探索建构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共生性的师生关系,有效性的教学方式,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关键詞】生态型课堂 共生性 有效性 生成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生态型课堂教学脱颖而出。
生态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这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尝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师生关系——共生性
教与学是一种"共生系统"。首先,教与学不是简单的建立在"文本"层面上的传与承;其次,教与学不是单向式的,而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教学是用创造激发创造,用发现引导发现的互动,从而在互动中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 、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在教育中成长,教师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教育体验,升华自己的教学艺术,深化自己的教育情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成长。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交往互动,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在英语课堂上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它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很难轻松自如地掌握。外语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教学设计——有效性
一线的教师都明白,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 “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既然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新课程响亮地提出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学”的口号。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课堂教学应该更多地以实践来检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地感知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进行“软设计”,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预设学情。写好教案,更要写好学案,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
三、教学过程——生成性
生态学原理启示了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 “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生成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生成而充满生机。
当然,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分强调“生成性”而否认“预设性”。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那种不讲科学预设只求动态生成,或者不顾即时教学情景完全按预设教案施教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预设与生成并不是一对矛盾,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可以被设计的,通过设计能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但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是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教学活动和程序安排还必须根据即时的教学情景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把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人性的魅力。
生态型课堂与学生生命发展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话题,是一个令人遐想的世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它是一份体现教育人和被教育人生命历程的见证。呼唤生态的教育,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型课堂,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盐城第一初级中学,李 蓉,“构建生成性动态课堂,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5]福建莆田三江口镇中学,曾如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詞】生态型课堂 共生性 有效性 生成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一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生态型课堂教学脱颖而出。
生态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构建这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尝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师生关系——共生性
教与学是一种"共生系统"。首先,教与学不是简单的建立在"文本"层面上的传与承;其次,教与学不是单向式的,而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教学是用创造激发创造,用发现引导发现的互动,从而在互动中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 、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在教育中成长,教师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教育体验,升华自己的教学艺术,深化自己的教育情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成长。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交往互动,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在英语课堂上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它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很难轻松自如地掌握。外语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教学设计——有效性
一线的教师都明白,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 “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既然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新课程响亮地提出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学”的口号。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课堂教学应该更多地以实践来检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地感知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进行“软设计”,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预设学情。写好教案,更要写好学案,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
三、教学过程——生成性
生态学原理启示了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 “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生成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因生成而充满生机。
当然,在教学中也不能过分强调“生成性”而否认“预设性”。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那种不讲科学预设只求动态生成,或者不顾即时教学情景完全按预设教案施教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预设与生成并不是一对矛盾,预设,是为了生成的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可以被设计的,通过设计能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但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是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教学活动和程序安排还必须根据即时的教学情景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把预设和生成完美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跃动着人性的魅力。
生态型课堂与学生生命发展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话题,是一个令人遐想的世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它是一份体现教育人和被教育人生命历程的见证。呼唤生态的教育,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型课堂,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盐城第一初级中学,李 蓉,“构建生成性动态课堂,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5]福建莆田三江口镇中学,曾如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