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了5000个口罩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boy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生斌

  2020年1月31日,杭州红十字会公布了该组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获捐物资明细。
  在这份杭州市民捐赠的物资清单里,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林生斌。他捐了5000个口罩,价值9万元。
  看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我愣了几秒,心中有点酸。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那场震惊世界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依然令人不能忘怀。
  2017年6月22日,杭州一个高档小区里,林生斌家的保姆莫焕晶用打火机点燃了客厅里的一本书,并引燃了沙发和窗帘。



  因为赌博输光了钱,莫焕晶想用放火再灭火的方式博得雇主的感激,以此再开口借钱。没想到火越烧越大,莫焕晶害怕了,她从消防通道逃下楼。
  大火燃烧了近两个小时,林生斌的妻子和3个孩子全部遇难。
  正在外地出差的林生斌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这个令人羡慕的五口之家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一年后,莫焕晶被执行了死刑,而林生斌的人生却从此被迫走上了另一条轨道。
  就像他在微博里说的:“我的余生就这样开始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都是我不曾选择的人生,也是我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人生。这一切都令我无法想象。”
  当整个中国面临新冠肺炎病毒侵袭时,他筹集5000个口罩,捐了。

1


  很快,林生斌捐赠5000个口罩的事情传开了。记者打通了林生斌的电话,林生斌说:“没什么,这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事情。
  “现在口罩比较紧缺,我也是不断地在找渠道,希望能买到一些口罩,给有需要的人。
  “打电话联系了国内外各种渠道,希望能出一份力。听说杭州这边比较紧缺,我就先捐到杭州这边。
  “我现在还在收集,今天又收了1000个,明天给医院寄去。”
  完全听不出,他是一个身心都受过重创的男人。
  2017年8月2日,也就是他的妻子和孩子遇难的40多天后,林生斌在江西一家寺庙受戒,成为皈依弟子。
  第二天早上4点,他还是睡不着,起来散步。因为精神恍惚,不知不觉走到一道瀑布前面,脚下一滑摔了下去。下面是30多米高的斜坡。他的脊柱、右臂、右胯、前额多处骨折和擦伤。他在医院住了3个多月,经常疼得半夜醒来。他说,那时候真希望自己就那么一走了之。
  人的情绪总要有个出口。他跟数不清的人聊天、哭泣、诉说。他不停地发微博,微博名字叫“老婆孩子在天堂”。关注他的人很快达到了300多万。他们叫他“林爸爸”。
  之前他不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如今他开始信佛,每周都去庙里为妻儿念诵经文。
  他唯一拒绝的是看心理医生,因为他知道心理医生会让他忘记这件事。他不愿忘记,宁可忍受这样的痛苦,因为他曾经拥有过。
  第二年春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把妻子和孩子们的形象文在自己的背上。文身师都震惊了,说:“何必呢,你早晚会有新的生活。”
  他说:“不。”
  他把妻子和孩子们文在了守护天使的四周,3个孩子手里都拿着自己最爱的玩具——指尖陀螺、毛绒玩具和蜘蛛侠公仔。
  这个全背的文身,分几次文了整整20个小时。他疼得汗水浸湿了椅子,也没吭一声。
  电影《寻梦环游记》上映的时候,他去看了,记住了一句话:“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被所爱的人遗忘。”

2


  两年来,他到各地旅行,日本、澳大利亚,还去了四川大凉山、西藏。
  他给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带去满满一车的物资,后来又出资在泸沽湖旁边建了一所小学。
  在西藏,他做了一个梦。醒来后,赶快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我终于找到你们四个了!在商场一楼上楼梯的时候我看到你们,我追上去。状态都不错,我先抱了每个孩子,最后抱小贞。你们都穿着夏天的衣服,不过都瘦了。小贞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说:‘你们怎么躲起来不见我啊,我都急死了,到处找你们。’她说:‘等孩子们暑假作业做好了,就回来找你。’”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


林生斌将家人文在背上,配上守护天使

  2019年,他开始戒烟,开始晨跑,开始恢复生活。
  这个16岁出来打拼的福建人,完全是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天。
  跟妻子朱小贞认识的时候,他是杭州一家理发店的美发师,她是顾客。后来,他们一起开起了服装厂,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如果不是遇到那场惨祸,这个家庭是令人羡慕的。
  这次,他还是回到老路上,做的是童装生意。
  他把原来的服裝店开在了淘宝上,店的名字是由他失去的4个家人的名字组成的。他还做起了直播。
  一开始他只想低调地恢复工作,但一个朋友说动了他。   朋友说:“网上有数百万直到现在还时刻关心你的人,你就不给他们一个交代吗?他们一路看着你,已经把你当成家人了。”
  于是,2019年10月15日晚上,他出现在镜头前,说了一句:“我回来了。”
  数十万人瞬间聚来,有的笑着,有的哭了。
  有些母亲,孩子都已经很大了,还坚持买他的童装,宁可让孩子挤进偏小的衣服里。有些孕妇来他的店,给未出生的孩子买了五六年后才能穿的童装。有些偏瘦的小姑娘,买了他的童装自己穿。有一位女性一口气买了33件衣服,第二天又买了很多。客服以为她弄错了,赶紧联系她。她说:“没错,我给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买了,希望我们整个大家族都可以一起支持……”还有些买家直接留言:“其实我没有孩子,请直接寄给有需要的孩子……”
  林生斌把收到的这些钱折成了羽绒服,寄到贫困山区。
  他说:“有时候我在想,人总是要在孤独中积蓄力量,熬过一段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然后就像火车驶出隧道,温暖和光明一下子扑面而来。你才发现,原来世界可以如此和颜悦色。”


林生斌为山区孩子带去新衣服

3


  2020年的第一天,林生斌发了一条微博:“以前没有想过,当我到了40岁,将会是怎样。原来,到了这一天,许多道理自然就明了了。一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再想了。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对每个人而言,成长都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生活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和挑战。曾经的经历、现在的责任,都会让我努力地走好以后的每一步。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一些幸与不幸,这些都是上天给我们的磨炼,只有熬过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人生才会有光明。”
  刚过去的这个冬至,他邀请几个家庭,一起举办了线下亲子活动。
  他们在大山里找了一家民宿,小孩子贴树叶画、摘草莓,大人们包饺子、打年糕。晚餐时每个家庭烧两道拿手菜。他烧了酸辣鱼汤和黄鱼年糕。大家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
  再之后,新冠肺炎病毒来袭,他不停地打电话,满世界地联系医疗物资。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那天,他还在微博上说:“这几天也没联系上物资,没出上一份力。”第二天,他就捐了5000个口罩。
  现在,他微博下的留言,主色调已经不再是安慰和悲恸,更多的是网友们对他的祝福。
  留言者中很多是遭遇过生活不幸的人。林生斌的经历,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一位网友的评论被顶到了最“高光”的位置:“他还在相信人间,我们為什么不呢?”
  (一涓春水摘自微信公众号“8字路口”)
其他文献
第一杯酒,我要敬的是山桃花。那满坡满谷的山桃花,并不是一树一树,而是一簇一簇,从黄土里钻出来的。或从岩石缝里活生生挤出来,铺展开来,偶尔中断,渐成连绵之势,再被风一吹,就好像世间的全部酸楚和穷苦都被它们抹消了。我知道,在更广大的地方,干旱和寡淡、荒瘠和贫寒,仍然在山坡与山谷里深埋。但是,风再吹时,这些都将变成山桃花,一簇一簇现身。山桃花,它们是多么赤裸和坚贞啊:满树满枝,几乎看不见一片叶子,唯有花
期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赠人蒜头会怎样呢?  这真是文学青年们不可想象的情景。他也许应该颤抖着双手,走过几条街,找个干净妥帖的洗手的地儿,如果那儿没有肥皂,就还是不行。  无论如何,蒜头的味道可不会太收敛,它们像是被严加管教却依然调皮的小学生。如果你只是用清水洗了几遍手,那只能是自己闻着没事了。但当你忽然遇到你一直很想打招呼的美丽女郎时,就算你的手在背后攥成拳头,蒜味依然会若无其事地、恰到好处地
期刊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多是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个女孩,初中毕业。朋友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
期刊
叶兆言  我想从自己生活经历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说起,这件事发生在1970年,那时候我十三岁,刚上初中。  那是一个不用去上学的日子,好像是星期天,老師突发奇想,把我们一个个都喊到学校去。去了也没什么事,都在操场上玩。在和同学们嬉闹的时候,我不幸被一块石头击中了眼睛。这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祸从天降,谁也没想过它的后果有多严重。并不是很疼,我捂着眼睛跌倒在地上。印象中有一位工宣队师傅走了过来,他草草地看
期刊
我从来不敢说结局可以控制,因为没有人能够真的控制。  我们在对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残酷的失败,是没有认识到:除了安全和长寿,他们还有其他优先考虑事项;建构个人故事的机会是维持人生意义的根本;通过改变每个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可能性这一方式,我们有机会重塑养老机构、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对话。  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有一天,我接到我女儿亨特的钢琴老师佩格·巴切尔德的丈夫马丁的电
期刊
9月,那是我上大学的日子。我行将离开我的家、我的天堂、我的保护、我的朋友,还有你。   整个夏天你都在为我做准备,费了不少力气。你的面庞变得焦虑、疲惫、憔悴不堪。你那有病的膝盖都已肿起,可你仍不停地忙啊,忙啊,一定要我带上所有需要的东西,就好像你将与我共读大学似的。有时候我真希望是这样,你一定也有同感,可你知道那样对我们并没有益处。   在家里的最后一天,我突然变得紧张不安,神情沮丧。我终于明白,
期刊
古罗马学者塞涅卡曾经把一个藏书家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他说:“那个家伙一下子藏了一百本书!一百本啊,谁能有工夫读完?读不完不是浪费吗?”  那个时代,书还是珍稀之物,那些被大众敬仰的学者,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色诺芬,以及苏格拉底前面的泰勒斯,传授学问主要靠嘴。自然,那个时代看书的人很少,读书人看的书也很少,区区一百本书,就把塞涅卡这个古罗马的高级辩才兼哲学家吓坏了。  如果塞涅卡听说几百年后,遥远的
期刊
一  外婆要去上海看望她的哥哥。出发前,她掰着手指数:“1、2……”我说:“两年没见了?”外婆说:“20年。”这个数字,外婆说得很淡然。  外婆出门没有我这么潇洒。我无论去哪里,大包一背就走了。宁波距上海也就200多公里,外婆却准备了3天,把那只古老且充满年代感的黑色手提包塞得满满的。  我问她:“你最远去过哪里?”外婆说:“城隍庙……好像再过去一点儿吧。”我笑起来:“哈哈哈,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期刊
王世襄  搜集文玩器物,不论来源为何,价值多少,总有一段经历。经历有的简单平常,有的复杂曲折;有的失之交臂,有的巧如天助。越是曲折,越是奇巧,越使人难忘。前人往往将它说成是“缘”,颇为神秘,仿佛一切皆由天定。其实天下事本来就多种多样,如将“缘”和英文的“chance”等同起来,我看也就无神秘可言了。下面记几次个人的经历,当然买的都是些小东西,有的几乎是在“捡破烂儿”。一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
期刊
我们在欣赏名画时,常常会想当然地调动之前接触到的“背景知识”加以理解。  然而,这些固有认知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我们所认为的图像含意未必是作者的真实意图,艺术家的风格也未必是唯一的。凡·高画的是《圣经》中的场景吗  《夜色咖啡厅》是凡·高著名的油画作品。  然而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它不仅仅是一幅描绘普通夜色街景的风景画,很可能是一幅具有宗教象征意味的作品。许多专家推测,该作品实际上是凡·高对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