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探索“心境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随笔写作”是个好办法。因为它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在情感涌动之际,灵感闪现之时,捕捉写作灵感,激活写作热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可以提升学生表达表现的欲望,滋养学生生命的活力,从而让作文更具灵性。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这种将写作置于生活化、日常化的情境作文,可以让学生感觉作文离自己并不遥远,甚至感到写作文是一种幸福,从而提高作文的积极性,觉得作文不再难写。
一、把握随笔写作方式,寻找广阔作文源头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这句话道出作文的源头应是现实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触发现实,激发情绪,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随时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笔写作的方式很多,例如:
时间自主:随笔可以随时写,让孩子们写在平时,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
地点自主:写作的地点不仅局限在教室和书桌前,随笔本在手,可以随地写,操场、野外、电视机前都是写作的场所,作文的时空广袤无垠。
情感自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现实生活和思想驰骋的情感世界的波澜,在阅读体验中的种种情思,形成随手而写的习惯。真实的随情随意自我是率性的,而对自己的写作需要袒露出诚实的自我。
文体自主:随笔不拘一格,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只要适合自己,自己喜欢都可。不受字数限制,根据需要而定。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体现了文章的个性化。
二、创设随笔写作环节,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学生的读写兴趣,其动力来自情趣。随笔化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激发自己读写兴趣。它的基本做法,就在于创设合理的训练方式和写作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情趣和写作潜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来。
一是放开作文内容限制。从内容上说,“随笔”不是漫无目的,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强调一种心灵的自然倾泻,一种真情的自然抒发,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悟,它可以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人生的点滴感受,也可以是对现象、事件的看法、见解。平日以写日记随笔为主,所做、所玩、所闻、所感、所想,尽收笔下,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言之有理。
二是建立随笔本进行练笔积累。学生无需在专门的作文课上写,也无需写在作文本上。可以在随笔本、日记本、读书笔记本上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所以这些本子均成为笔耕的田园,逐渐将日记、随笔作为作文的基本内容,形成随笔化作文教学体系。一个学期下来,班上大多数孩子都有三四本的练笔积累,孩子们的写作热情高涨,老师喜上眉梢,家长甜在心里。
三是通过随笔本进行交流和笔谈。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随笔本进行相互交流、评点、修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与梳理,我总结出这样的教学操作流程:平日或日记或随笔或阅读笔记,做到每日一记;写作课进行日记随笔读评交流。采用随笔读评法、作品欣赏法、发表激励法、师生同写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组织随笔写作评议,激励学生攀登高峰
学生写作,老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传统做法。在随笔写作教学过程中,我则采用 “读——评——拟——改——展”方式,其中突出“評”这一环节。
“读”就是“对比读”。让学生写完随笔后读自己的作品,读同伴的作品,读经典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比较促进孩子的自悟。
“评”就是“大家评”,促进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
“拟”就是“重新拟”。
“改”就是“明白改”。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展”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展示的目的重在激励,给予更多的信心与鼓励,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里,更加想写、乐写、爱写,乐于动笔的愿望更加强烈,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大,从而不断攀登写作高峰。
写作和经历、情感、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随笔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在不断的思考和写作中,活得精彩,写得精彩,在随笔写作中流淌出生命的诗意!
一、把握随笔写作方式,寻找广阔作文源头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这句话道出作文的源头应是现实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触发现实,激发情绪,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随时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笔写作的方式很多,例如:
时间自主:随笔可以随时写,让孩子们写在平时,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
地点自主:写作的地点不仅局限在教室和书桌前,随笔本在手,可以随地写,操场、野外、电视机前都是写作的场所,作文的时空广袤无垠。
情感自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现实生活和思想驰骋的情感世界的波澜,在阅读体验中的种种情思,形成随手而写的习惯。真实的随情随意自我是率性的,而对自己的写作需要袒露出诚实的自我。
文体自主:随笔不拘一格,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只要适合自己,自己喜欢都可。不受字数限制,根据需要而定。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体现了文章的个性化。
二、创设随笔写作环节,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学生的读写兴趣,其动力来自情趣。随笔化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激发自己读写兴趣。它的基本做法,就在于创设合理的训练方式和写作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情趣和写作潜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来。
一是放开作文内容限制。从内容上说,“随笔”不是漫无目的,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强调一种心灵的自然倾泻,一种真情的自然抒发,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悟,它可以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人生的点滴感受,也可以是对现象、事件的看法、见解。平日以写日记随笔为主,所做、所玩、所闻、所感、所想,尽收笔下,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言之有理。
二是建立随笔本进行练笔积累。学生无需在专门的作文课上写,也无需写在作文本上。可以在随笔本、日记本、读书笔记本上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所以这些本子均成为笔耕的田园,逐渐将日记、随笔作为作文的基本内容,形成随笔化作文教学体系。一个学期下来,班上大多数孩子都有三四本的练笔积累,孩子们的写作热情高涨,老师喜上眉梢,家长甜在心里。
三是通过随笔本进行交流和笔谈。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随笔本进行相互交流、评点、修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与梳理,我总结出这样的教学操作流程:平日或日记或随笔或阅读笔记,做到每日一记;写作课进行日记随笔读评交流。采用随笔读评法、作品欣赏法、发表激励法、师生同写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组织随笔写作评议,激励学生攀登高峰
学生写作,老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传统做法。在随笔写作教学过程中,我则采用 “读——评——拟——改——展”方式,其中突出“評”这一环节。
“读”就是“对比读”。让学生写完随笔后读自己的作品,读同伴的作品,读经典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比较促进孩子的自悟。
“评”就是“大家评”,促进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
“拟”就是“重新拟”。
“改”就是“明白改”。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展”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展示的目的重在激励,给予更多的信心与鼓励,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里,更加想写、乐写、爱写,乐于动笔的愿望更加强烈,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大,从而不断攀登写作高峰。
写作和经历、情感、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随笔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在不断的思考和写作中,活得精彩,写得精彩,在随笔写作中流淌出生命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