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爱的故事,深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在生活中,用我们敏感而真挚的心去体悟,就会发现许多蕴含着爱的人间故事。
关键词:教学片段;
阅读;
品味;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3-001
《背影》一课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家境穷困聊倒、祸不单行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父爱的伟大,父子的情深。
教学片段: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又把它写成了一首如泣如诉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放《背影》歌动画。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词句旁边,标注完后再把这种感受带进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生默读课文,在词句旁边认真地批注感受。
2.诵读课文:由学生自由、反复地读课文,标注、说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
(一)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人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f顷-—_,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答:父亲的语言。
(二)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伥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一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三)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三、理解课文I说自己的收获,自读自悟)
交流:1.本文写作线索是什么?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线索是背影,主要事件是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沮盈眶。(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四、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让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或句子
(一)望父买橘段:体悟外貌、动作描写句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一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二)感悟父亲的语言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E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关键词:教学片段;
阅读;
品味;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3-001
《背影》一课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家境穷困聊倒、祸不单行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父爱的伟大,父子的情深。
教学片段: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又把它写成了一首如泣如诉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放《背影》歌动画。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词句旁边,标注完后再把这种感受带进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生默读课文,在词句旁边认真地批注感受。
2.诵读课文:由学生自由、反复地读课文,标注、说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
(一)思考讨论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人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f顷-—_,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答:父亲的语言。
(二)思考讨论二:子爱父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伥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一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三)研究探讨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可能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那为何会如此感动呢?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三、理解课文I说自己的收获,自读自悟)
交流:1.本文写作线索是什么?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回答:线索是背影,主要事件是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沮盈眶。(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四、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让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片段或句子
(一)望父买橘段:体悟外貌、动作描写句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一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二)感悟父亲的语言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E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谁说父爱不细腻,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